文化馆成人粤剧培训工作的几点方法
2017-08-08黄萍
[摘 要]针对传统地方戏曲在深圳的传承发展,深圳市文化馆首创成人粤剧培训班。短短三年多进行了大胆实践和创新,粤剧培训工作创出了一片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文化馆;粤剧培训;培训方法
粤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其表现形式丰富,美称为“南国红豆”,是岭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起源于民间,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全国各地纷纷贯彻落实《若干政策》,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本地实施意见,提出了支持本地戏曲传承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着力营建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比于大众文化娱乐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传统戏剧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观众正在逐渐流失。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市民结构多元化,且青年人群为主,粤剧观众流失尤为明显。为了保持粤剧生命力,传承传统文化,2014年深圳市文化馆开办了成人“粵剧培训班”免费办班模式,至今共招收了4批学员近50人。从2015年起,连续两年参加深圳市文化馆“走进艺术殿堂”公益性艺术培训展示会汇报演出,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一年比一年更有进步。特别是去年的展示会上短短的8分钟的表演,学员们在台上的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眉目传神,极具专业水准,赢得满堂喝彩掌声不断。
在过去三年多的成人粤剧培训工作中,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探索了培训方式,进行了艺术实践。下面我们共同探讨。
一、培训班现状
深圳市文化馆粤剧培训班现有学员28名,2014年招收初级班学员18名,2015年招提高班学员10名,初级班学员18名,2016年32人、2017年48人。2014年学员男女比例为17:1,2015年学员男女比例为同样是17:1,退休人员占80%,了解到这些学员大多数在岗时为深圳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活力,现在来到文化馆学习粤剧,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再就业,更不是为了成为粤剧艺术家。她们学习粤剧完全是自愿的,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培训课程。他们的学习目的一是为了学得自己感兴趣的粤剧知识,满足自身的爱好及提高文化品位;二是为了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三是为了结交新朋友,相聚老朋友,互相交流,有一个温馨的精神寄托。他们在文化馆学习粤剧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粤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和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对于初学者学习枯燥难度较大。一是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是零基础,年龄偏大,一开始更觉枯燥,学习难度更大,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唱腔有时都要反复几节课学员们才能慢慢掌握;二是男女学员比例相差太远,连续两年只招到两名男学员,还有部分学员因身体健康问题及家务工作的拖累而缺课,影响了培训课程的进度;三是传统粤剧艺术的圈子较少,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里,粤剧可以说是地方戏,大部分市民对粤剧缺少了解和认识,喜欢粤剧的群体圈子较少,市民没有欣赏粤剧的习惯,学员在课外未能得到氛围的熏陶。四是缺乏学习交流机会,在外来人口众多的深圳,传统粤剧和其他戏剧一样遭遇现代社会多元的娱乐文化挑战,平时在节日联欢会或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很少有关于粤剧方面的节目,学员所学的只局限于培训课堂,缺乏与社区、与市民交流的机会,这样单一的培训,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员的信心与积极性。五是培训设施与道具的欠缺,前面提过粤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和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所以它所需的培训设施也会比其他项目要多些,如乐器、舞台道具、服装、头饰等。
三、培训工作的几点方法
传统粤剧与其他群众文化艺术有着许多的不同,文化馆开设的粤剧培训工作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途径之一。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大市民对精神生活健康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正确引导、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对于每一个从事群文工作的培训教师来说,是不可推卸,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多来,深圳市文化馆领导班子对粤剧培训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新时期戏剧观念的变化,已走向社会价值、人性开掘、心理表现、审美追求的全方位的开拓。三年多的培训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重视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教案、激发学员学习热情与兴趣。
学员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她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培训效果就越显著。首先培训的是表演基础课,针对学员基础差、年纪大的实际情况,每周两次课共4个小时,设计出一整套适合他们的基本功训练程式,创新了帮扶带的学习模式。
1、从帮助学员拉筋活动身体开始,把传统的把杆压腿改为地面压腿,保护学员身体不受伤;同时增加一些舒适的音乐,缓解学员课堂的枯燥情绪;
2、在唱腔练习方面,从简单的呼吸发声方法教起,一句一句地教授,用记录本把每节课每个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记录下来,让学员在课余的练习中得到指导;
3、建议学员使用现代科技设备,购置学习机在课余进行多学多练,巩固培训效果;
4、把粤剧表演艺术家请进来进行现场讲解,提高学员的表演水平。近两年,先后邀请深圳粤剧名角黄伟坤、名旦王伟香为学员上表演课,解答疑难,现场示范,学员收效明显。
5、带领学员走出去进行观摩学习。去年参加第六届深圳粤剧周活动,观摩粤剧艺术家的表演;先后观看了广东省粤剧院《白蛇传情》、佛山市粤剧院新创作的大型粤剧《西游记之盘丝洞伊人》等粤剧演出,新作将传统粤剧艺术创新表现形式,让学员们过足了一把戏瘾。与此同时,与业余爱好者进行学习交流,使培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最佳的培训效果。endprint
(二)下基层挂点,发挥粤剧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培养粤剧观众与戏迷。
观众是粤剧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目前文化馆培训不是培养专业演员,更不是要把每个学员培养成粤剧艺术家,而是尝试把有粤剧兴趣的社区骨干组织起来进行群众文化艺术素质的培养,组织各社区的粤剧爱好者参加培训班学习,让这些人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关注粤剧,认识粤剧,感受粤剧的魅力,把他们培养为有文化艺术素质的粤剧戏迷。尝试组织开展粤剧沙龙活动,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活动提高兴趣,培养更多的粤剧观众。2015年,在罗湖区本地客家人群集中的笋岗街道笋西社区进行文化挂点,组织起笋西粤剧社,辅导粤剧爱好者,排演粤曲节目,组织粤剧社和部分骨干学员参加公益性演出,两年来参演10余场。其中参加了2015“罗雪儿”公共文化超市“点单”服务系列活动在洪湖公园的演出;2016年11月12日晚,由罗湖区委宣传部主办、罗湖文化馆、罗湖文化体育志愿者协会承办、杰英教育、港龙舞蹈协办、笋岗街道笋西社区艺术团表演的2016“罗雪儿”公共文化超市“点单”服务系列活动即笋西粤剧专场在洪湖公园大家乐舞台隆重上演,当晚由笋西粤剧社表演的粤剧大连唱,粤剧折子戏,粤剧表演经典节目精彩亮相。《梁祝之化蝶》、《七月七日长生殿》等花旦小生扮相唯妙唯肖,余音袅袅,韵味仍存,一次次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直至曲终依然有许多社区居民和粤剧戏迷久久不肯散去,纷纷要求合影留念。基层挂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独具特色的文化帮扶文化惠民更接地气,艺术实践活动展现了粤剧培训工作成果,提升了传统地方戏曲在基层的影响力,扩大并奠定了群众基础,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三)争取各方面的扶持,培养更多粤剧爱好者成为我们的学员。
几年来,经过政府的扶持和广大粤剧工作者的努力,深圳粤剧市场开始逐渐展现生机。在群众性“广场文娱”的今天,深圳市文化馆开设的成人粤剧培训班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具体的体现。但目前我們的培训设施和规模远远未能达到时代的要求,需要争取各方面的扶持,加大教师配备、乐器、道具、服装等培训设施的投入,使培训工作更具吸引力,让更多的市民粤剧爱好者成为我们的学员,突显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南国红豆在鹏城生根开花,春色满园。
结语
粤剧培训是爱心事业,任重而道远。到文化馆学习的市民就是为了“求知、求健、求乐、交友”,使大家的生活过得充实、健康、快乐。只要我们对粤剧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粤剧培训工作做出特色,办出水平,确保广大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
〔2〕中国文化馆协会.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J].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2015(1):P303-313。
作者简介:黄萍(1964--),女,馆员,现任职深圳市文化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