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成语仿用的构式理论基础

2017-08-08王晓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色变语素压制

王晓晨

内容摘要:按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来判断,成语是一种典型的构式。近年来,一些新闻标题和标牌用语改换成语中的字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称之为成语的仿用,对成语的仿用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禁止其使用,但这种现象依然广泛存在。以“谈虎色变”为例,在构式语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式的能产性和构式的语义压制,来解释成语仿用的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关健词:构式 成语仿用 构式的能产性 语义压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一些改动成语中的个别字来引起人们关注的广告语或标题,我们称之为成语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经严格禁止了这一现象,但是,即使有法律条文的规定,人们还是在大量的使用。存在即合理,既然人们可以接受和使用这种语言现象,那就是说其实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我们不应该全部否定。

一.成语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定义。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一般都有出处,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也不能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

(二)特点

1.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心无旁骛”,也不能增加成“心中没有旁骛”。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岌岌可危”不能改为为“可危岌岌”。

2.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例如:偃旗息鼓,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如:“谈虎色变”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二.成语的构式属性

Goldberg(1995)的构式定义是“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而且无论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其他构式推知”。[1]构式语法认为,整体意义大于部分之和,句子意义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汇意义推知出来,句法结构本身也表示某种独立的意义,用构式来指称语言中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意义”结合体,一个构式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构式的意义常常不是句子中词汇意义的简单相加,这点在汉语的习语和成语中表现最为突出。

首先,在语言发展内不规律的支配下,一般语言现象都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在语言历史熔炉中定型的成语,则大都沿用下来了,从汉语演变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成语是一种最富于稳定性的一种语言现象;其次成语的实际内容,是高度融合的整体,而不是像普通的词组那样只是所由构成的各个词义的简单组合,在成语里,很多现象原来是“意在言外”的;最后成语在结构形式上,词面不能任意抽换增减、语序不能任意调动颠倒,由此我们认为,成语也是一种构式。

三.构式的能产性

构式的“能产性”特征源于Langacker对图示范畴理论的研究,Goldberg进一步发展了图示范畴理论,提出了“构式的部分能产性机制”这一概念。对于什么是“构式的部分能产性机制”,Goldberg(1995)做出了如下解释:“如果一个能产构式有若干个实例存在,那么该构式就更容易习得。同时,某个能产构式的存在也会增加规约实例存在的可能性。”[1]也就是说,构式在某种程度上是能产的,然而却不具备完全能产性。

构式的能产性在汉语中常常表现为一种语用的偏离现象,处于“非范畴化”的状态。[2]构式的能产性的方式有多种类型,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泛化式能产,即比较固定的构式由于使用的需要变为一个构句模式,如“望洋兴叹”泛化为“望X兴叹”等等。

语言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在这程中,词汇是发展最快的部分,词义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常有的。在词义改变的原因中,有一种是由于语言使用者的误解、误用而导致的词义变化,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一般来说,如果是错用了词语,人们会及时对错用的词语进行纠正,但也有一部分被误用的词语因为一些原因被人们广泛的使用,从而使词义彻底发生了改变,如“望洋兴叹”、“既来之,则安之”、“格杀勿论”、“忍无可忍”等等。这些成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发生改变之外,还滋生出了能产性很强的格式:“望X兴叹”、“既来之,则X之”、“格X勿论”、“V无可V”。“谈虎色变”也是典型的例子,它也滋生出了一个能产性很强的格式“谈X色变”,如:

先看下面三个句子:

例1:颈动脉斑块不能“谈斑色变”。(健康时报网)

例2:天津青少年核科学教育基地开放 帮助公众走出“谈核色变”误区。(新华网)

例3:“谈霾色变”的五大谣言。(中国经济报告)

“谈虎色变”出自宋代程灏、程颐《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程颐在谈到实践出真知这一问题时,讲过这个生动的故事:“老虎能伤人,这是就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人们聚在一起谈话时经常说到虎,却没有谁觉得害怕。有一位田夫曾经被老虎咬伤过,只要听到有人说到老虎,他就会被吓得大惊失色。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位田夫真正体验过老虎的厉害和被老虎伤害时的危险程度。”

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老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谈:动词,意为说话或讨论;虎:老虎,哺乳动物;色:脸色;变:和原来不同。谈虎,有两个语素,是一个合成词,是一个动宾式词组;而上面所举的“谈霾”、“谈斑”、“谈核”也都有两个语素,都是动宾式的词组,所以想当然地组成了“谈X色变”这样的词语。其实,“谈虎色变”不是谈到老虎就感到害怕,而是真正体验过老虎的厉害和被老虎伤害時的危险程度而感到害怕,但是由于人们习非为是,使“谈虎色变”的词义发生了改变,淡化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除了《二程遗书》中解释为原意,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用作贬义;后来我们认为“谈虎色变”的意思为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或事物就情绪紧张起来,脸色都变了。

我们认为产生“谈X色变”这种构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使用者的错误理解,没有弄清楚“谈虎色变”的确切意义,所以使其本意受到偏离,泛化产生了“谈X色变”的构式。

四.成语仿用与语义压制

词语泛化是指词语在使用过程中超越了本来的意义而扩大到更广泛领域中的一种现象。“谈虎色变”在其词义发生偏离后,在其他领域又出现了格式泛化的现象,形成了能产性极强的“谈X色变”构式,而由这个构式产生的词语都是对“谈虎色变”的仿用,下面我们以“谈虎色变”的仿语找到的相关例子:

例4:“谈禽色变”没必要 ——正确应对H7N9。(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例5:虽说现在已经不是“谈性色变”的年代,但家长对子女性教育的敏感程度并没有明显降低。(互动百科)

例6:证监会新旧主席“谈股色变”:注册制伤不起。(大众证券报)

例7:不再“谈癌色变”:早发现是对抗癌症的关键。(人民网)

例8:5招看清房龄真面目,不再谈“老”色变。(今日头条)

例9:不要让公众谈“烧”色变。(人民政协报)

例10:佛山一小区数十户房屋一夜被盗,业主“谈偷色变”。(广东电视台新闻报道)

例11:曾几何时,我国众多汽车企业“谈召色变”,担心召回尤其是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会使车企蒙羞,带来负面的影响。(中国质量报)

例4-11中的词语都是仿照“谈虎色变”的格式创造的,把“谈虎色变”中的“虎”替换成了“禽、性、股、癌、老、烧、偷、召”当我们看到这些仿语时,其实理解起来并不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理已经激活了“谈虎色变”这个成语的构式。

成语仿用通常是通过替换成语中的个别语素来实现的,在四字成语中一般是替换一个单音语素。一般说来,换上的这个语素,和被替换的语素在语法性质上是一致的,即被替换的是名词性语素,换上的也是名词性语素,也就是说“谈虎色变”中“虎”是名词性语素,替换“虎”的也应该是名词性语素,但是我们发现在所找到的例子中,8-11是比较特殊的:“老”是形容词性语素,而“烧、偷、召”则是动词性语素。

在成语仿用中,发生变化的表现不仅在字面上,语义上也会不同程度地改变,所以,理解者首先要激活完整的成语构式。成语仿用扭曲了成语的结构和语义内容,要保证仿用后的成语在当前语境中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成语构式必须压制仿用后出现的乖戾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内容。在语义压制过程中,构式中没有被扭曲的成分是压制者,称为压制因子,被扭曲的成分是被压制者,压制力的来源或基础是构式本身相对固化的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3]在“谈X色变”这些仿语中,“谈色变”作为压制因子与构式的关联程度很大,并且保留了原有构式的结构特征,构式的语义也没有发生改变;“禽、性、股、癌、老、烧、偷、召”作为被压制的对象,与被替换的“虎”一样,都是单音节语素,被压制的语言单位相对于压制因子来说数目比较少,反压制的阻力也就比较小,所以这些仿语在读者解读时就比较顺利。语义压制的过程与“谈X色变”的理解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不管是否认可“谈X色变”这种用法的合法性,只要能理解“谈X色变”的语义内容,或者至少能从“谈X色变”复原出“谈虎色变”,就必定发生了语义压制的过程。

五.结语

成语的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即使有法律条文的规定不允许使用,也不能制止这种现象的产生,那就证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构式语法理论中构式的能产性和语义压制可以为其做理论上的支撑。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种现象是不符合使用规范文字的,我们认为对待成語的这类构式现象应该理智客观:对于其中表现力丰富的、对说话和写文章有利的,我们可以考虑接受;对于使用并不高频、不稳固的、胡乱编造的生涩词,我们应当正确引导或舍弃,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顾鸣镝.认知构式语法的理论演绎与应用研究[M].学林出版社,2013:42-48.

[2]朱军.汉语构式语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8-118.

[3]刘宇红,谢亚辉.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仿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1).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色变语素压制
消除谈“添”色变,靠科普更靠监管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WINE IS INHER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LAND AND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REGION AS A WHOLE”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因果复合词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一种旧物品挤压成型机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