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戏小品的“品”

2017-08-08邓荣宗

神州民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戏小品品味

邓荣宗

(江门市文化馆 广东 江门 52900)

小戏小品的“品”

邓荣宗

(江门市文化馆 广东 江门 52900)

如何评价小戏、小品的“品”?有“品”的小戏小品不一定是那些获得政府大奖的作品,但必须是内涵丰富、主题超越、充满戏剧性的作品,它洋溢着戏剧的美,巧妙、凝练、隽永,或是诙谐、讽刺、辛辣,感染着观众,让人们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有“品”的小戏小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作品的魅力所在,除了给你愉悦的审美体验外,还会让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反之,那些故事平淡、人物概念化、情感虚假、缺乏生活的小戏小品,则为无“品”、拙劣之作。探讨小戏小品“品”的根源,对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跟创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戏;小品;品质;品味

一、 “品”是“品质”和“品味”的总和

艺术作品讲究 “风格”,但“品质”和这有着很大的差别,“品质”更指向作品的思想内容、主题立意、艺术品性等,小戏小品的“品质”反映出作品的美学、人文价值,是作品的意义以及核心价值所在。有“品质”的小戏小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带给人新的认识,让人眼前一亮,内心涌起新的感悟。

“品味”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后的一种心理与体验,是作者带给人们的一种明确、深刻、新颖、积极的思想感受。有“品味”的小戏小品,可以弥补人们的心灵渴望,治疗人类因精神缺失而产生的玩世不恭、茫然、焦躁、偏执等消极情绪。

艺术作品的“品质”会产生“品味”,而作品的“品味”,又体现作品的“品质”。小戏小品的“品”,其实就是作品的“品质”与“品味”的总和。

二、小戏小品的“品质”

小戏小品的“品质”,取决于题材是否反映客观的生活规律,主题是否有社会价值,人物是否鲜明,矛盾冲突是否真实、矛盾解决是否合理。

1、题材反映生活的本质

舞台时空的有限性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空的无限性造成矛盾,使小戏小品的创作受到限制。艺术作品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小戏小品一般都有时代性,反映的是老百姓日常的生活,具有亲切感,应该让观众看到生活中的自己或身边人物的影子,作者要辩证把握好艺术的真与生活的真,《倔驴护印》是在全国第六届小戏小品展演的小戏,该作品所选的题材,就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现实,很有时代的意义。村委会监察委员杨倔驴为了保住村里的一方青山绿水,不肯在村委会主任杨跃进的项目书盖章,而杨跃进为了要挟杨倔驴就范,拿杨倔驴家违建的门楼说事,杨倔驴行使监督权力的难度瞬间升级。该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下老百姓行使监督权的艰难,给观众极强的冲击力,同时也唤醒了人们要敢于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凸现了该作品的人文价值。无疑,该作品是一个有“品质”的作品。

题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风格跟质量,而选材又跟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有很大的关系。笔者曾跟《倔驴护印》的作者做过创作交流,该作者长在农村,对村民行使监督权之艰有着深切的认识,为了唤醒人们行使监督权的意识,使一些社会乱象走向有序,内心的驱动力使作者完成了这一个出色的作品。作品要反映生活的本质,正如曹禺先生所说:“我以为必须真知道了,才可以写,必须深有所感,才可以写。要真知道,真深有所感,却必须下很大的劳动。”

笔者曾在中国剧协小戏小品研修班听同学讨论过一个作品:乡下一对夫妇从信用社贷款养鱼,遭遇洪水亏本了,夫妇俩看着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下乡,误以为是催还贷款来了,要躲避,结果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送钱上门,让夫妻俩重新投资水产养殖。该作品童话式的结尾看似温情,但现实生活有没有送款下乡的例子?作者无视乡下老百姓贷款难、无视民营小企业贷款难,背离生活本质,很难博得观众的共鸣,该作品亦很难称得上是有“品质”的作品。

2、蕴含一个有价值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反映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创作动机、意图,是作品立意最直接的反映。我们评估一个小戏小品是不是有“品质”的作品,首先会对该作品的意义、核心价值进行评估,如果作品没有深刻的意义和社会价值,那么,该作品不管其娱乐性有多强,它肯定不会是一个”上乘”的作品。

广东有个《公开课》的小品:一个没有校服的男生,被级组长赶出了教室,原因是级组长担心影响公开课的效果。在“作秀”盛行的今天,一个学生不上一节课,怎样说也算不上是一件大事,但作者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事件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作为一个老师,对“卖打火机”支撑生活的小男孩都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在课堂上跟学生空讲《卖火柴的小男孩》,这是对现实教育现象怎样的一种讽刺?《公开课》这个小品主题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公平教育的诉求,表达了作者对外来工孩子的关爱。《公开课》有着明确的主题思想、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能唤起人们那份沉睡的爱心,作品的主题意蕴造就了该作品成为高“品质”之作。

3、有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为主题服务的,什么样的主题,就应该用什么样的人物。情节是小戏小品的骨架,而人物推动情节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人物,就没有情节。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透视角色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人们透彻了解人物思想性格,清晰理解人物关系和深刻记住作品的情节内容,这对观众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触动编剧去构思一个小戏小品,可以是生活一个片段、一则新闻、一则笑话、一句话,有经验的编剧,总是从人物出发,围绕着人物深入去构思作品,并通过人物独特的行动推动戏剧的发展。

陕西有个《情感营销》的小品,曾在第十七届群星奖舞台上展演,该作品把人物的形象把握得非常准确,一个寂寞的大妈,遇上一个年青的直销人员,大妈只想找个人聊天解闷,年轻的直销员只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作品通过对人物内心最深层次的需要叙事,展现了人性对真情、亲情的渴求,唤醒了人们对人际之间那种美好交流互动的向往。这个作品,最成功之处,就是能抓住大妈跟年青人各自的需求来塑造人物,人物的思想情感也一直呈现动态的发展,故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生动,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不容易的,小戏小品创作经常犯的毛病就是把人物简单化、脸谱化,甚至有的作品,人物不说人话,不做人事,不食人间烟火,成为宣传工具的扬声器。像这样的作品,人物感情生硬、背弃生活、有悖人性,作品就会因为失去了人物而显得空洞,作品的生命力就更谈不上。

4、真正的矛盾冲突、矛盾处理合理

人们喜欢在舞台上看到真正的矛盾冲突,也希望矛盾解决合理。上面提到过的《倔驴护印》、《公开课》、《情感营销》等作品,戏剧矛盾的冲突是真正的,是富有戏剧张力的,作品会把观众吸引住,让人们想知道其中的结果。但也有不少作品,通过“人为”的误会来制造矛盾冲突,让人觉得很虚假。还有就是戏剧矛盾的解决,领导、长者一出面,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这些作品,当然是称不上有“品质”的作品。

三、小戏小品的“品味”

有“品味”的小戏小品会让人对作品着迷,感觉她充满内涵,给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小戏小品的“品味”,可以是作品洋溢出来的韵味,这种韵味,当然离不开受众对作品中“自我”或“他人”的欣赏,因此,小戏小品必须蕴含复杂的社会心态、体现社会思潮或社会意识,让人们在愉悦的审美过程中对作品呈现的问题再展开联想、思考。

1、事件矛盾来自日常生活,是人们熟悉而有兴趣的

人们喜爱小戏小品,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小戏小品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这与他们的生活体验比较贴近,给他们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所以,题材越是为人们所熟悉,他们会越有兴趣看下去,越能从作品中品出“味道”来。

第十七届群星奖展演的小品《石榴树下》,年迈的父亲得了健忘症,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女儿要送父亲到老人中心,但磨磨蹭蹭的父亲就是不肯出门。这关系到老人的赡养问题,都是身边容易发生的事情,观众们很快就进入了戏剧情景,关心到老人的命运问题,女儿为什么这样做?人们对剧情的发展就充满了兴趣。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大家知道大龄的女儿为了照顾父亲,幸福的婚姻一次次与自己错过,父亲不舍得离开家门,只是为了想给女儿摘一朵石榴花!人生多艰,父爱如山,人们自然从作品当中品出个中“味道”了。

2、感情真挚,撩动人心

友情是我们飞翔的翅膀,亲情是我们歇息的港湾,爱情是我们防寒的衣裳,但在物质越来越丰盈的年代,人的情感越来越枯竭,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情感张力强的作品,能满足人们渴望被理解、被关爱的欲望。小戏小品要撩动人心,就要体现人性的温度,准确传递感情,表达人性的真、善、美。

其实,刚才提到的《石榴树下》这个小品之所以有“品味”,除了题材是人们所熟悉跟感兴趣的,也还因为这个作品把父女情感渲染到了极致,勾起了人们情感的共鸣:谁不会老去,谁不希望自己得到儿女的关爱跟照顾?当儿女的,谁又没有一本难念的经?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好在我们还有爱,就算生活有沟沟坎坎,我们总能跨过。

3、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从摄影的角度,仰摄能表现人物的修长的腿,俯摄能表现人物的瓜子脸,小戏小品也一样,切入点巧妙,对人物拿捏到位,会让戏剧作品意蕴悠长,入木三分,让人回味无穷。

小品《一对“疯子”》,明明是两个正常的人,一个刚刚到精神病院上班的护士、一个去探访病人的地铁工人,却因为在特别的环境,被对方视为精神病人,为了照顾对方,双方都互相迁就,顺着对方说话,安慰对方,却又真情流露,不设防地向对方倾诉自己的无奈与挣扎,最终,在情感共鸣时,发现对方竟然不是疯子!作者不但题材选得好,还对人物张驰、情感的尺度拿捏也非常好,角色亦真亦假、亦假亦真,“戏”的韵味非常浓郁,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结语

高尔基说过:“戏剧形式是一种最困难的文学形式”。参加戏剧创作的人都知道,写戏是困难的、辛苦的。小戏小品“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只要我们能深入生活,认真选题、反复琢磨、锤炼作品,必能创作出更多有“品”的作品。

陆军.编剧理论与技法.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

邓荣宗(1971--),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职江门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小戏小品品味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品味桂峰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品味四季
李兰迪:99年的“小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