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公益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应用
——以广州市文化馆的相关探索为例
2017-08-08黄燕
黄 燕
(广州市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310)
文化馆公益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应用
——以广州市文化馆的相关探索为例
黄 燕
(广州市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310)
文化馆的数字化服务,不仅体现在新颖的线上活动以及各具特色的交互设备,还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文化馆阵地活动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更优化的管理。本文主要围绕文化馆馆内公益培训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的设计应用,以广州市文化馆的相关探索为例,讨论文化馆传统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相融合与促进。
文化馆;数字化;公益培训平台
一、引言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成为新产业和新服务的源泉。技术进步同样引领着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与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成为现代文化馆发展的方向。
数字化带给文化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24小时的虚拟文化馆,以各类在线资源为核心打造的在线学习、在线观演、在线展览等,让群众无需到馆也可享受公益文化服务;二是各具特色的实体空间和互动体验装置,例如各类艺术体验设备、数字互动墙等;三是运用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馆的传统业务、日常管理服务,例如公益培训在线报名、场地预约、内部OA等。
前两个方面的设计应用,除了创新的思维外,更强调新技术的运用;而第三项则需要设计者运用数字化思维与现代管理知识,重新梳理文化馆的业务需求,实现文化馆传统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公益培训的数字化平台为例,这个平台不仅需要考虑文化馆的现实需求,提供实时发布信息、在线报名等基础服务,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打造公平机制、诚信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并进行全面客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从基础上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公益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设计思路
1、设计目标
公益培训、讲座与中小型的馆内演出活动,是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以广州市文化馆为例,2016年在馆内举办的公益培训班超过了100个,各类文化艺术讲座也超过100场次。在这种情况下,打造科学实用培训活动管理平台,不仅是服务市民的客观需要,也是优化管理、提升效率的必然要求。在设计相关平台时,可从普通用户、管理者、合作者三个角度出发来考虑设计的目标:
普通用户(群众):(1)及时获取最新信息;(2)移动端、电脑端均可使用;(3)方便、快捷、易懂;(4)得到公平、公开、优质的服务;(5)能及时获取帮助,能发表评论;(6)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管理者(文化馆人员):(1)可以多平台快速发布信息;(2)能通过自助服务、自动处理、批量处理,减轻人工工作量;(3)定期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与分析成果,可供策划、评估;(4)可对服务对象进行引导和规范;(5)数据安全、系统安全,易维护、可升级。
合作者(外请教师、合作机构):(1)可以及时获取个性化的资讯;(2)与特定用户群、管理方的沟通及时顺畅;(3)可利用平台申请部分资源、提交相关资料、进行相关管理;(4)可获取部分活动反馈及数据统计。
2、总体思路
(1)通过活动信息多平台同步发布、网络报名与抽签、手机签到、自动考勤、学员管理、互动交流等,提高公益培训与活动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的人力成本。
(2)通过活动平台数据分析,可以摸清市民的喜好,为活动策划、服务评价、效能提升提供依据。
(3)以培训活动、志愿服务为媒介,给予参与者积分激励,既培养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诚信机制”,也可以借此引导公众参与不同类型和内容的文化教育活动,还可以鼓励文化志愿服务行为。
(4)在充分分析用户个人信息、累计活动数据的基础上,将登录数字文化馆平台的注册用户进行比较精细的分类和定位,今后可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和服务推送。
三、公益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内容
1、主要框架
广州市文化馆在设计相关平台时,结合文化馆的构成和主要服务业态,将平台的构建分为四个层次:
顶层是面向全民提供虚拟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数字门户、微信服务大厅平台,摆脱实体阵地服务时间、空间的限制,构建“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和微信服务大厅,并在这些服务入口渠道提供培训活动报名、场地预约、信息发布、艺术欣赏、网上培训、活动开展等相关文化服务。
中间层是面向文化馆服务业态各方面的专业应用系统,通过这些专业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全馆整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例如面向培训、演出提供公益性培训活动报名系统,面向激励群众参与率的积分激励平台等。
加工层中的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对线下的文化馆资源整合后进行加工,转换成线数字资源;既上传到访问层供给市民随时享用,也可逐步实现全市各级文化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底层是文化馆传统阵地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传统文化馆阵地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全馆各类信息化系统、软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各类专业应用系统需要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接入数字文化馆体系,未来也可以轻松整合各类应用服务系统。
2、主要模块
(1)活动、课程信息管理
提供活动和课程发布管理的相关功能。包括活动信息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和批量操作等;活动信息、报名者、管理等相关参数设置。
(2)市民报名管理
对市民活动报名记录进行管理。包括市民报名记录查询、报名审核及确认、Email和短信通知市民等。同时结合微信服务大厅和网站,让市民可以在个人PC、手机在线报名,无需现场排队等待和报名。
(3)活动培训签到管理
对市民现场签到进行管理。功能包括手机端签到、证件识别签到、手工签到、批量签到,还包括按关键字查询,输出考勤EXCEL数据等。
(4)诚信积分与黑名单管理
对市民的积分进行管理。管理者可按不同项目设置积分自动扣减规则、设置积分奖惩、兑换规则;市民可查阅、兑换积分。黑名单可与积分管理结合,也可单独设置,用于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
(5)票据管理
针对文化馆在活动入场凭证,通过电子票据的管理来取代传统的纸张票据。
(6)成绩管理
应用于某些表演类的活动,对于参与表演活动的市民,有评分老师要给他们打分,便于成绩统计和排名等。
(7)查询统计
提供输出报表的查询统计功能,包括:活动总体概况统计、活动详情统计、活动市民详情统计、系统操作日志查询、前台访问日志查询、市民登录日志查询。
(8)筛选功能
提供“秒杀”和“抽签”两种方式,同时可根据不同活动要求,设置积分、曾学课程作为优先条件。此外还有评论管理、参数设置、特殊群体培训报名附件上传及审批、培训老师招募和培训功能等。
四、公益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的有关思考
在公益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应用中,我们发现对同一个目标,有多种实现方式,同时也对于后期系统扩展和运行维护带来不同的影响,有时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对于每个文化馆的数字化发展来说却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以下思考:
1.便利性与完整性的平衡
以最简单的报名信息填报为例,有的系统出于便利性的考虑,仅要求群众填写姓名和手机,不要求身份证号等详细信息,也不进行数据审核或补充,确实方便快捷,但没有建立自己的用户数据库,不仅影响了未来的诚信积分、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服务等后期功能的开发,也不利于未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据的统一,乃至更多跨行业的数据汇总。但与之相对的是,过于严格的报名审核机制也确实容易影响群众积极性,所以提供类似微信绑定、初填与补全等的设计应用就必不可少。
2.个性化与统一性的平衡
文化馆的公益培训活动不仅种类多,而且内容各异,不仅有不同的培训时长、培训要求、学员要求,还有不同的遴选机制、奖惩机制等等。这就要求管理的后台,要根据项目的特点,给予每个项目的管理者充分的参数设置权限。但无论参数如何设置,其对于用户的影响却是统一的,因此一方面需要有后台数据的总体控制和实时监测,另一方面则需要规范实用的线下管理。
3.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平衡
公益培训平台在整个数字文化馆平台中既具有独立性,也与其他平台有着各种联系。独立性是指其运作有自己的规则,无论如何改变也不应影响其他平台的稳定;关联性指这个平台和场地管理平台、志愿者管理平台、门户网站,乃至内部OA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数据可以互相联系,流程设计也可彼此贯通。
4.自助化与服务性的平衡
无论对于用户还是管理者,自助化的服务都是发展趋势。从在线报名、手机签到,到智能机器人咨询服务等,既方便了市民群众,也为管理方减轻了人工工作量。但与之相对的,由于文化馆的用户群体来自社会各层面,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与运用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更细致、更人性化的服务也是对提升文化馆服务水平的要求。
〔1〕BIEBERSTEINN.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指南—业务价值、规划及企业路线[M].张宁,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郑志玥.大数据视域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5。
黄燕(1980--),女,本科,馆员,现任职广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