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评定及护理

2017-08-07熊苗璐

当代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经皮心肌梗死急性

熊苗璐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评定及护理

熊苗璐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评定患者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在这些患者中有2例患者穿刺口周围出现血肿,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血肿;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突发疾病,是由长期交往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发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发热以及胸骨后疼痛剧烈等症状,在心电图检查下发现患者的心肌存在着损伤、坏死等情况[1]。从梗死的范围来看,心肌梗死可以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两种。而从疾病发展的历程来看,心肌梗死又可以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开始逐渐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采用该种治疗方法后能够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的效果[2]。在本文的研究中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并对患者实施高效、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4.35±2.52)岁。其中男21例,女11例。这些患者中有29例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在12 h以内,另有3例患者所用时间超过12 h。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缺血性胸闷,服用药物或者休息后均未得到缓解;(2)患者存在心肌酶学改变;(3)ST段存在着2个或者以上的肢体导联抬高0.1 mV,或者患者存在着相邻2个或者2个以上胸导联抬高0.2 mV。在告知患者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后,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见表1。

1.2 方法

1.2.1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采用Seldmger法对桡动脉进行穿刺,将6F或者7F动脉鞘置入其中。对于存在着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提前经股静脉处将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置入,在为患者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需要充分遵循冠脉造影的检查结果[3]。

表1 患者临床检查结果

1.2.2 做好患者术前的护理工作 患者突发疾病,心理状态往往较差,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耐心细致的交谈让患者从内心深处认可医护人员的工作。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术前、术中突发事件抢救的效果,要及时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4]。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根据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建立采血通道。对于已经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及时安排患者服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的药物包括波立维以及阿司匹林[5]。新型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之病情较为危重容易造成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让患者注射或者服用镇痛药物[6]。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查,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1.2.3 加强对患者术中的护理工作 及时为患者准备好各种急救和抢救药物,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以便及时为患者进行抢救。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均意识清醒,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安抚。对于患者的疑惑或者顾虑要及时为患者进行解答,告知患者每一个环节的配合要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要告知患者进行该项操作的目的,并注意各项操作要轻巧熟练,防止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7]。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要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患者术中所插置的各类导管要时刻保持畅通,防止液体或者血液堵塞导管[8]。护理人员要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护理记录以便及时存档。在手术完成之后由导管室护士将患者送到病房,并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在交接的过程中要将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用药状况、生命体征以及手术情况详细的告知病房护士,交接完成后由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1.2.4 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的护理工作 (1)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患者在手术之后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及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刻观察患者在手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否有不适感觉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防范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到位极有可能产生。因此在术后要加强对重点并发症的防范工作,从每一个环节做好护理工作杜绝相关并发症的产生。此外在手术之后血压的监测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患者血压的监测可以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9]。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安抚,防止血压波动较大引发更多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时若发现患者血压升高要及时为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或者镇静处理。若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情绪紧张或者造影剂高渗性利尿等情况存在,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低血压[10]。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主诉内容,结合患者的肢体动作、表情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加强对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护理。在为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比如便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并更局观察结果及时为患者调整用药的剂量[11]。(3)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与护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探视时间以及频次,家属在探视前要先向医院提前做出申请,每次探视时限制探视的人数。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在手术之后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明确告知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3 d后可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在下蹲或者起立时要动作轻缓[12]。在术后1周内避免用力过度,防止穿刺位置发生溢血或者感染。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往往背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进行饮水和进食,叮嘱患者要少食多餐,每次进餐不宜过饱。为了有效的防止造影剂对肾脏造成破坏,促进造影剂及时排除,叮嘱患者在手术之后要多饮水。排尿困难者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下腹部轻抚或者使用热毛巾敷1~2 min。若仍然无效,可为患者留置尿管。

2 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在这些患者中有2例患者穿刺口周围出现血肿,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死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死亡率。随着医学水平的逐步提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因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在对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要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周到的护理服务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为患者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尤其是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病情发展较快且复杂,加强对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况及时为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为患者正确使用抗凝剂,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告知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对预后的重要性。在本文的研究中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服务,从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优质、周到的护理服务。研究发现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并且通过全面的护理服务有效的减少和消除了并发症的产生,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穿刺口周围出现血肿,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1] 修红,国红玉.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61-63.

[2] 李洁源,唐少梅,何彩勤,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 (23):3704-3706.

[3] 朱灵燕.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48-50.

[4] 王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29-230.

[5] 马玲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室颤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 133-135.

[6] 沈旭萍,徐汉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5):709-711.

[7] 司小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203-204.

[8] 冯桂平.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处理方式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62-63.

[9] 李健,周丽娟.从预见性护理的角度构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风险模型[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 (30):3626-3629.

[10]杨晔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1):46-48.

[11]张亮.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6):94-95.

[12]雷慧利,郭仁光,罗芳.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9):171-1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83

猜你喜欢

经皮心肌梗死急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