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

2017-08-07田晓林王艺明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量表大学生

田晓林,向 慧,王艺明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通信作者:向 慧,E-mail:xiangyaxianghui@126.com)



论著·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

田晓林1,向 慧2*,王艺明3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通信作者:向 慧,E-mail:xiangyaxianghui@126.com)

目的 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某综合性大学和某医科大学共2所大学抽取659名被试,使用自编网络行为偏好调查问卷、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交往焦虑量表(IA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大学生CIAS总评分、时间管理、网络成瘾戒断症状、强迫性上网评分均高于女性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7.51,P均<0.01)。男性大学生每周上网总时间多于女性大学生(t=4.64,P<0.01),男性大学生更多使用网络游戏进行娱乐(t=5.77,P<0.01);女性大学生CES-D总评分、SSRS总评分高于男性(t=-5.11、-2.39,P均<0.05)。结论 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抑郁、社会支持存在性别差异,可能是男性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高于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网络成瘾;抑郁;交往焦虑;社会支持;横断面研究

在过去十多年里,伴随互联网产生的网络成瘾给社会、家庭、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危害,持续进行网络游戏引起猝死的极端案例也常见报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虽然在网络成瘾的机制研究及干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网络成瘾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卫生问题[1]。目前美国国立卫生院(NIH)鼓励在成瘾研究中调查与性别相关的差异及荷尔蒙的影响[2],有研究者认为在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非物质成瘾)和冲动性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面,性别差异研究非常重要[3]。已有研究使用不同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报告网络成瘾检出率为0.2%~50%[4-6],其中多数研究认为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女性,也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无性别差异[7-15],还有研究指出女性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男性[16]。因此,本研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获取网络成瘾的相关线索,为进一步的网络成瘾综合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来自某综合性大学和某医科大学共2所大学,于2011年9月-10月按年级分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2个班共659名被试,回收有效问卷613份(93.0%)。被试年龄17~28岁,其中男性374人(61%),女性239人(39%)。

1.2 研究工具

参考既往研究[17],自制网络行为偏好自查问卷,包括每周上网总时间、上网地点(如网吧、宿舍、学校机房、家),网络娱乐方式(如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交流沟通(如电子邮箱、网上聊天、博客应用、论坛/BBS),网络商务交易(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炒股),网络信息获取(如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网上教育)。其中,网络娱乐、网络交流沟通、网络商务交易及网络信息获取各项目评分1~5分,分别为从不、很少、偶尔、稍多、非常多。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评定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CIAS包含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和人际及健康问题5个维度,共26题。该量表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0.93,2周之后重测信度为0.83。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90[18]。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倾向,该量表所有条目与其它条目的总数相关系数为0.45,Cronbach'sα系数>0.87,8周后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0[19]。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评定当前抑郁症状的频度,着重于抑郁情感或心境。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0.90,4周后重测信度为0.67,12个月后为0.32[19]。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19]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两个月重测总评分一致性系数为0.92,各分条目一致性为0.89~0.94。本研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一些项目进行了修改,将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删去“儿女”一栏;第6、7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增加“父母”一项。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施测方法,统一主试和指导语。测试前由主试介绍施测目的,打消被试顾虑,鼓励真实作答,当场回收问卷,评定耗时约30 min。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CIAS评分比较

男性大学生CIAS总评分高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网络成瘾戒断症状及强迫性上网评分高于女性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CIAS评分比较分)

注:CIAS,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比较

男性大学生每周上网总时间多于女性大学生(P<0.01)。在网络娱乐方式的使用偏好上,男性大学生较女性更多使用网络游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不同性别大学生CES-D、IAS、SSRS评分比较

不同性别大学生I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大学生CES-D和SSRS总评分均高于男性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3。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比较分)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CES-D、IAS、SSRS评分比较分)

注:CES-D,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3 讨 论

目前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高于女性,男性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有更多的时间管理问题、网络成瘾戒断症状和强迫性上网行为,提示在网络成瘾的预防中可专门针对男性大学生开展加强时间管理方面的心理讲座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本研究进一步探索可能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性别差异的原因,发现男女性别间在网络成瘾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大学生每周上网总时间多于女性,在网络游戏的使用上多于女性,提示网络成瘾行为的差异可能是大学生网络成瘾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似[20]。提示大学生网络成瘾性别差异,可能是不同性别的兴趣点不同所致,男性大学生更容易寻求网络游戏带来的新异体验,造成冲动性的增加,而冲动性与成瘾行为密切相关,是网络成瘾的易感素质[21],而冲动性也存在性别差异[3]。

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抑郁、交往焦虑、社会支持上的差异,以探索引起网络成瘾性别差异的心理社会因素,结果显示女性大学生CES-D总评分高于男性(P<0.01),但男性和女性大学生I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Davis[22]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模型理论认为,一般网络成瘾的认知和行为是其他精神失调(如抑郁、焦虑等)的结果,且有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的抑郁程度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者[23-24],网络成瘾与抑郁呈正相关[25]。一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抑郁的女性比男性网络成瘾的风险更高[26]。本研究中,抑郁无法解释男性大学生CIAS总评分高于女性,说明大学生抑郁情绪虽然与网络成瘾相关,但不是网络成瘾的充分必要条件,提示抑郁和网络成瘾之间预测关系的性别差异还需更多的社会心理因素中介作用的调查研究。在本研究中,女性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男性,这可能是女性大学生抑郁程度高、但CIAS总评分低于男性大学生的一个原因,陈新等[27]的前瞻性研究也提示社会支持低是网络成瘾的原因。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横断面研究不能考察网络成瘾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因果关系,且关注的与网络成瘾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尚不全面,未来可进一步研究与成瘾和性别差异都密切相关的冲动性,以期逐步明确网络成瘾的易感因素,改善网络成瘾的预防干预方法。

[1] KS Young. Internet addi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J]. J Contemp Psychother, 2009, 39(4): 241-246.

[2] Clayton JA, Collins PS. Policy: NIH to balance sex in cell and animal studies[J]. Nature, 2014, 509(7500): 282-283.

[3] Mitchel MR, Potenza MN. Importance of sex differences in impulse control and addiction[J]. Front Psychiatry, 2015, 6(24): 1-4.

[4] Festl R, Scharkow M, Quandt T. Problematic computer game use among adolescents, younger and old adults[J]. Addiction, 2013, 108(3): 592-599.

[5] Petry NM. Commentary on Festl et al. (2013): Gaming addiction--how far have we come, and how much further do we need to go?[J]. Addiction, 2013,108(3): 600-601.

[6] Hur MH. Demographic, habitual, and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 empirical study of Korean teenagers[J]. Cyberpsychol Behav, 2006, 9(5): 514-525.

[7] 李晶, 钟建军, 张丽锦.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2): 72-75.

[8] 梅松丽, 葛鲁嘉, 寇长贵, 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22(3): 206-208.

[9] 张兰君.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4): 279-280.

[10] 刘琳, 谢世荣, 万晓晨, 等. 大连大学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2): 122-124.

[11] 高燕, 李兆良, 万兵华, 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1): 1368-1369.

[12] 孙经, 李晏, 潘登, 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及情绪障碍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9): 1041-1042.

[13] 佐斌, 马红宇.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研究: 基于十省市的调查与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9(4): 117-123.

[14] Tang J, Yu Y, Du Y, et al.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 internet users[J]. Addict Behav, 2014, 39(3): 744-747.

[15] 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Comput Human Behav, 2000, 16(1): 13-29.

[16]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psychol Behav, 1998, 1(3): 237-244.

[17] 陈江.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04.

[18] 陈淑惠, 翁俪祯, 苏逸人, 等.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 中华心理月刊, 2003, 45(3): 279-294.

[19]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 127-232.

[20] Patricia MO, Kathleen OK, Phyllis S, et al. Internet use among female and male college student[J]. Cyberpsychol Behav, 2000, 3(5): 855-862.

[21] Lee HW, Choi JS, Shin YC, et al. Impulsivity in Internet addiction: a comparison with pathological gambling[J]. Cyberpsych Beh Soc N, 2012, 15(7): 373-377.

[22] Davis RA.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J]. Comput Human Behav, 2001, 17(22): 187-195.

[23] Young KS, Rogers R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J]. Cyberpsychol Behav, 1998,1(1): 25-28.

[24] Morrison CM, Gore 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essive Internet use and depression: a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 of 1,319 young people and adults[J]. Psychopathology, 2010, 43(2): 121-126.

[25] 向慧, 马晓丽. 大学生网络成瘾危险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4): 922-924.

[26] Yen JY, Ko CH, Yen CF, et al. The comorbid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epression, social phobia, and hostility[J]. J Adolesc Health, 2007, 41(1): 93-98.

[27] 陈新, 李凤华, 龙理良, 等. 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队列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 21(4): 240-243.

(本文编辑:陈 霞)

Sex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TianXiaolin1,XiangHui2*,WangYiming3

(1.GuizhouMedicalUniversity,Guiyang550002,China;2.Guizhou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iyang550002,China;3.AffiliatedHospitalofGuizhouMedicalUniversity,Guiyang550002,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iangHui,E-mail:xiangyaxianghui@126.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difference which affect the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different sexes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It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Internet behavioral preference, the Chinese Internet Aaddiction Scale(CIAS),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were conducted among 659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recruited from a medical college through stratified and cluster sampling.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in CIAS, time management, Internet addiction withdraw symptoms,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in mal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from the score in female students (t=2.94~7.51,P<0.01). Male college students' weekly online time was more than female' s. (t=4.64,P<0.01) and normally they use Internet for cyber games (t=5.77,P<0.01). However, the scores of CES-D and SSRS were higher in female(t=-5.11, -2.39,P<0.05).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of Internet use behavior preference, depression and social support between genders are possibly contribute to Internet addiction of male students.

Gender difference; Internet addiction; Depression;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ocial support; Cross-sectional study

B844.3

A

10.11886/j.issn.1007-3256.2017.01.015

贵州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经费资助[黔人项目资助合同(2015)06号]

2016-09-21)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量表大学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