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铁器文化的回归
——兼论科技文化融合的时代意义
2017-08-07刘海燕
刘海燕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西 晋城 048026)
晋城铁器文化的回归
——兼论科技文化融合的时代意义
刘海燕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西 晋城 048026)
史料记载,山西省晋城市自古就拥有丰富的铁资源,并开创了辉煌的冶铸历史,形成了实事求是、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铁器文化精神。晋韵堂古泽州铁货开发公司的成立,既满足了弘扬晋城铁器传统文化的需要,又使科技文化融合观得到了实践认证。
晋城铁器;科技与文化;融合;回归
一、晋城铁器传统
(一)丰富的铁资源
晋城冶铁业的辉煌历史源于春秋战国,发达于明清。据《山西制铁史》载,同治年间,晋城县有方炉470余座、炒炉62座、条炉248座、铸炉13座、碎货炉1500座。高平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铁矿炉超过150座。《中国实业制》记载,民国十八年,阳城有货炉166个。
丰富的铁资源是古晋城冶铁业得以辉煌的重要保证,《泽州府志》载“其输市中州者,惟煤与铁日不绝于途”,《山海经》曾记:“虎尾山之阴有铁矿”,指的就是泽州大阳至今仍在开采的虎尾山矿区。20世纪80、90年代,晋城范围内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铸炉,当地农民或从事高炉生产工作,或从事铁矿开采与运输,“铁”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1世纪以来,晋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建立了以泽州县南村为引领的铸造产业园区,使铸造的种类更加丰富、产品的精致度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衍生出各种铁器文化的物质载体:兵器、农具、日常用品等[1]
据史料记载,古晋城人不拘囿于单纯的生铁生产,而是转以各式各样的铁器生产。按照不同用途分类,古晋城人生产的铁器主要有:农具、兵器、日常等。
1.农具:犁铧和犁镜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铁制耕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其主要构件是犁铧和犁镜。犁铧的功能是翻地,犁镜安装在犁铧上方,可以提高翻土效率,古晋城是犁铧和犁镜的主要产地。早在西晋时期,泽州县犁川西沟就有了生产犁铧的记载,至隋唐,所产犁铧名扬天下,产品远销陕西、甘肃、新疆、江南等地区。与西沟犁铧比翼齐飞的当属阳城犁镜,“犁面则远商驻买于本境,每年二十万有奇”描述了明清时阳城犁镜生产的鼎盛,追溯历史,犁镜至少存在上千年。
2.兵器:阳阿剑、大刀
自战国开始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晋城始终是兵工生产重地。大阳在战国时期就生产出了阳阿剑,并开启了晋城铸造兵器的先河;五代时期,后周将晋城列为兵器生产基地,设立27座兵器生产营寨,形成了日后的“九头十八匠”;宋辽对垒、宋金交战、元金对峙,晋城兵器都为当朝者赢得战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晋城依旧是八路军兵器生产重地,大批铁制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3.日常用品:铁锅、铁丝、铁钟等古晋城的各种历史遗迹(古村落、出土文物等)显示,不同规模的铁炉、不同用途的铁铺、技术娴熟精湛的各式铁匠人遍布晋城乡野。光绪《束鹿县志》载:“铁器……多由获鹿、山西泽州、潞州等外运来。”《雩都县乡土志》载:“铁货,如铁钉、铁锁之类……由山西泽州、潞州等府,水运至河口,由河口陆运至雩都,每年共销六七万斤。”
(三)晋城铁器文化特质分析
1.表达了古晋城人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资源丰富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固然重要,但资源只有被充分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古晋城通过各种渠道使铁资源成为发展地域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支撑,当属先祖的最大智慧,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实事求是的本质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
2.表达了古晋城人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前文列举的古晋城人生产的各种不同用途的铁器,凝聚着值得传承和弘扬的科学精神。不同铁器的生产过程、生产规范不同,需要反复实践、思考、提炼,看似外显性较强的工匠传统,实则是勤于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的最佳体现。以《凤台县续志》(光绪版)所载泽州西裕村民打造刀具为例,烧制一把大刀,不仅要掌握好火候,还要运用好金木水火土的辩证原理。按照质量互变规律分析,这里提及的“火候”“金木水火土的辩证关系”都是对“度”的适当把握,而对“关节点”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也非假设和臆想,需要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现存完好的阳城县润城砥洎城的坩埚城墙、上庄古村炉峰院拜殿的排水系统——铁圪道等都是晋城先祖科学精神的体现。
3.表达了古晋城人诚信、朴实的优良品德阳城犁镜之所以销售地域广、需求量大,除了当地资源优势,更得益于产品的“十不收”验收标准。据知情人介绍,凡镜面有黑筋、豁鼻、冷炸、热炸、边不圆、口不齐、声不脆、浇不足、有孔洞缺陷的,一概不得进入销售渠道。不同地区、不同土质对犁镜的规格要求不同,即使全国各地犁镜众口难调,阳城犁镜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
二、晋城铁器文化回归的现象解读
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晋城铁器文化开始回归并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
(一)晋城铁器文化的回归
1.政府正确引导并积极保护铁器文化
随着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日益提升,晋城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文化强市”提上重要日程,铁器文化又出现在现代晋城。在地方申报、政府调研、专家验收多方合作下,“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大阳手工制针”、“泽州打铁花习俗”等与铁器冶铸文化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被鉴定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得以保护、传承和弘扬。
表1 晋城铁器冶铸文化被列入非遗项目基本情况
2.产生了晋韵堂等一批铁器文化创意公司2013年1月,晋韵堂古泽州铁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致力于恢复并弘扬古晋城辉煌的铁器传统。公司通过创设凸显晋城资源特色的品牌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晋城文化建设、增强晋城文化软实力、增强晋城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进而提升晋城的城市品位。目前,晋韵堂已设计并在市场上推广的铁货产品有200余种,主要包括铁壶、铸铁锅和创意铁货3大类。
3.铁器的大众回归
一是民间老艺人重操本行,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的青年人认识古晋城悠久的铁器文化,同时积极开展传承工作。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群众都可现场观赏大阳钢针、打铁花等制作和表演流程。二是铁制用品的市场逐步扩大。铁锅在被铝锅、不锈钢锅代替多年之后,再次受到青睐。此外,铁制茶道、熏香炉、家庭摆件等也日渐风靡。
(二)晋城铁器文化的回归解读
1.公众对文化的价值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是不再把“文化”简单地理解为文体娱乐活动。文化决定着城市的文明和公民的素养,要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方面开展城市文化建设。二是公众关注度由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物质为重”转向以多样化文化活动为载体的精神追求,具体体现在设立国学馆、市民大讲堂,周末大戏台、地方非物质文化展演、古村落的复建与保护等。
2.公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普遍增强
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个体对自我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渊源及发展相对熟知。铁器文化回归这一现象,是晋城民众从历史的角度开始关注晋城文化的有力见证。由思想关注引起的特定认知,就是文化自觉的实践。文化自觉是挖掘、领会和弘扬晋城文化精髓的前提和保证,必然促使广大民众对晋城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3.公众的生态价值观普遍增强
铁器曾经消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同体积相比,铁锅、铁盆等铁质器具比铝和不锈钢制品重,但随着“绿色”“健康”等理念逐步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主导,铁器便重新回归。
三、科技与文化融合对晋城铁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晋韵堂为例)
“科技与文化融合”是一种科学理念,是针对片面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而提出的。晋韵堂“创意优先、精益求精、以质取胜”的企业理念、各类铁器的创意设计和铁制品的生产工艺等都是新时代“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例证,也是现代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坚持。
(一)渗透于现代企业理念的科技与文化融合观,决定企业生命力的持久性
改革开放以来,单纯的科技观几乎垄断了国内各类企业,大多数企业偏于先进生产设备、员工对高科技技能的掌握等。如果说科技强调员工专业技能,文化则侧重培养员工的综合素养。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企业完成了用人标准由“一技之长”向“技能+素养”的转变,“创意优先、精益求精、以质取胜”同时从科技与文化双重角度对企业两大主要构成即产品和人做了定性要求。不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产品和人(员工)终究会遭致淘汰。人的创新即及时接受最新的生产前沿动态、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产品创新即设计、工艺等。虽然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科技,但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因此,晋韵堂提出的“创意优先”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一个永续的动态过程。“精益求精、以质取胜”既是科学精神,又是晋城铁器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渗透于现代铁器创意中的科技与文化融合观,[3]决定产品品味及市场需求数量
晋韵堂的铁器包括铁壶、铁锅、香薰炉和摆件等,所有产品的设计都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物。从铁壶雕刻图案的表现内容来看,主要有3类:以晋城本土文化为主题的,如珏山吐月、孔子回车、有凤来栖、皇城相府;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如喜从天降、连年有余、鸿运当头;以个体文化为主题的私人订制产品,如凤凰卫视特别定制、北京大学特别定制等。很显然,装饰图案属于“文化”范畴;外形流线则运用的是现代美学表现手法,融入了科技元素。传统的文化元素将铁壶的功能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生活需要的单一功能,而是扩展至欣赏和珍藏。一把铁壶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积淀,就是一个耐心寻味的经典故事,就是一本弘扬晋城地域文化或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册。现代科技元素的渗透,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和时尚需求。
图1 喜从天降
图2 孔子回车
图3 凤凰卫视特别定制
(三)渗透于铁器生产流程中科技与文化融合观,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需求的稳定性
据晋韵堂负责人介绍,生产一把铁壶需要雕刻、开模、摇蜡、修蜡模、裹沙、脱蜡、烧壳、浇注、清沙、退火、喷沙、研磨、着色等64道工序。整个生产采用流水作业,每一道工序的负责人都是当地经验丰富(包括传承人)的老匠人。这批老匠人堪称晋城铁器文化的“活化石”,他们通过言传身教,不仅要将世代流传的铁器生产秘诀(关键环节)传授给年轻一代,还要将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晋城铁器精神内化为晋韵堂人的优秀品格,这种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铁壶生产工艺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渗透现代元素。在传统工艺中,很多指标只能凭匠人的经验感觉,属于纯主观范畴。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量的科学技术引入铁器生产工艺,先进的仪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各项指标,降低了人工感官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着色”是铁壶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主要功能是防止生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晋韵堂采用植物提取色、雾化珐琅等技术代替传统操作。
四、结语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中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铁使更大面积的田野耕作,广阔的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硬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晋城铁器文化的回归,不仅是对晋城古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更是对铁器价值的再次肯定。
[1]乔欣,刘国亮.方物大观[M].北京:中华书局,2010.89-91.
[2]张晓东.阳城犁镜——传统铁范铸造的活化石[D].太原:山西大学,2009.10.
[3]斯诺.两种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复印本:7.
Regression of Jincheng Ironware Culture——On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with culture
Liu Hai-yan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ncheng Shanxi 048026)
Records show that Jincheng in Shanxi province has had rich iron resources since ancient times,which created a brilliant history of metallurgy and a realistic,think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 in ironware culture.Shanxi Yuntang Zezhou Ironware Development Company not only develop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Jincheng ironware but makes it possible to combine technology with culture.
Jincheng ironware;technology and culture;integration;regression
K876.42
:A
:1673-2014(2017)03-0027-04
(责任编辑 王建华)
2016年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晋城市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对策研究”(2015041022-1)
2017—03—09
刘海燕(1972- ),女,山西泽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科技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