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生态节能的一体化公园设计—天津解放南路地区起步区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2017-08-07周欣萌雷旭华
■ 周欣萌 王 翔 雷旭华
统筹建设
体现生态节能的一体化公园设计—天津解放南路地区起步区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 周欣萌 王 翔 雷旭华
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作为市民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的重要场所,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尤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能源供应及矿物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人们更加重视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城市建筑,亦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绿色、生态、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13年,国务院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筑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城市建设的节能减排也相应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具有生态节能特色的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将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天津解放南路地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南部,北接海河、南邻外环路,位于天津市发展主轴线上、天津主副城市中心之间。顺应天津市城市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该区域将为周边区域外溢的产业功能和居住需求提供容纳对接场所,由原来的工业区转变为以居住、商业为主的混合区域。起步区公园位于该区域的西南角,由解放南路和外环线的交叉点,向卫津河、太湖路方向展开,占地面积约17.7公顷。
注重景观与建筑的统筹安排,塑造城市入口的新形象
起步区公园的地块现状为大面积的鱼塘水系与湖堤地貌,有少量的简易构筑物,周边现状为老旧的工业、市场、小区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解放南路地区相关规划要求,地块周边未来布局为商业办公建筑和居民住宅,并设置有地铁站点。
起步区公园由位于太湖路两侧及卫津河的三个公园组成,构成“一河连两湖”的景观结构,为周边的商业金融建筑和中高端住宅社区所环绕。公园的景观设计从“亲水亲绿”的理念出发,充分利用现存丰富的水资源和湖堤形态,作为水型设计的基本形态与出发点,减少景观施工土方工程量,通过蜿蜒的自然河道景观、层次丰富的湖景、视野开阔的大湖景观,营造亲近自然的宜人场所。将生态自然的环境叠加艺术化、人性化的景观元素,使得水系、驳岸、景观、建筑交相呼应,创造优美、轻松、绿色的景观门户。公园与周边公建共同构成天津城市新的形象入口,面向城市展开一幅优美的画卷。
注重竖向空间的统筹安排,凸显公园的生态节能特色
如何使公园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为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和空间,是近年来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建设具有生态节能特色的公园绿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切入点。
生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就是其中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生态能源。天津市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解放南路区域处于王兰庄地热田,浅层和深层地热资源条件都较好,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较适宜区。通过在项目公园的绿地及水系下埋设布置浅层地源热泵系统(埋设地埋管换热器),可解决周边商业办公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的需要,不仅为公共建筑提供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还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同时,公园的景观设计从竖向空间统筹安排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状鱼塘低洼地貌设置水系,保留现状植物,这种结合现状地貌造景的做法为地源热泵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满足了公园景观和生态节能两方面的设计需要。
注重复合多种功能,构建一体化的绿色基础设施
配合生态、交通、市政、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研究,笔者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多功能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统筹安排地上地下的景观、生态、交通、市政等设施,注重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在卫津河公园中部结合微地形设计蜿蜒起伏的景观廊桥,临水设计高挑楼台,现代的廊桥设计与自然野趣的公园景观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公园中心的视觉焦点。具有现代工业美感的标志性景观构筑物与绿色自然的景观基底形成戏剧性的反差,激发对该地区工业记忆的联想,延续地域的文化脉络。结合地铁站点规划预留地下空间出入口,未来可布局多功能的竖向空间。建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形成吸纳暴雨径流的“城市海绵”,实现对雨水径流的调蓄、净化和利用,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
结语
天津解放南路地区起步区公园已于2014年7月竣工。该公园不仅是城市公园,更是综合、立体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不仅注重生态化的自然环境和艺术化的景观构筑,还注重生态节能和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这座大都市中的“乐活”公园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