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迸发

2017-08-07江苏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施列坤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7期
关键词:对折图象爷爷

江苏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施列坤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迸发

江苏淮安市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施列坤

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人类的智慧得以传承,使学生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师所担当的角色不仅是要传播给学生知识技能,而且更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的主阵地,课堂45分钟我们要牢牢抓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发展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和启发得越好,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知能力就越强,更有利于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将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发展和创新? 本人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做:

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正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探究式的学习中,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问题。一位德国学者曾经举过一个精妙的例子:问题好比盐,情境犹如美味可口的汤。情境,只有溶入问题才能显现其活力;问题,只有源于情境才能显示其魅力。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知识发展的生长点,也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起点。搞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必能激发学生思维。

案例:在教“有理数的乘方”这节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一张报纸的厚度约为0.1毫米,将它连续对折20次,对折后报纸会有多高?请你猜猜看。学生兴趣很高,有的说:大概半个直尺高,有的说有一本数学书这么高,有的说最多有桌子这么高,有的立即反驳说不可能有桌子这么高。这个时候,我笑眯眯地说,其实,你们谁也没猜着,对折后它何止桌子这么高,它有一栋大高楼那么高!学生听后惊奇得不得了,不敢相信。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他们在想象着这个对折报纸的过程,趁学生的兴趣正浓,我说:“把它对折后的厚度表示出来,再算算看,不就有结果了吗?”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发,他们动脑思考,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报纸对折20次后的高度,并计算验证老师所说的惊人的结果,以此为切入口,学生感受到20个2相乘太难写了,这时我趁机引导学生能不能用一种简洁的表示方法,把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种探索型的新的认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上丰富多彩的实例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拓展变式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源头是思考,思考来源于问题,而问题正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地融合,能把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同一个问题可以进行由浅入深的拓展,也可以进行不同背景下的变式,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还能极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恰当地运用,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都有重要的作用。

案例:苏科版七下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运动场环形跑道一圈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5/3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分钟后小红第一次追上了爷爷。你知道他们的跑步速度吗?课上,我对该例题进行了丰富的拓展及变式训练,具体如下:

(1)再过多久小红与爷爷第二次相遇?

(2)如果小红追上爷爷后立即转身沿相反方向跑,几分钟后小红又一次与爷爷相遇?

(3)小红第一次追上爷爷之前,经过几分钟他们相距80m?

(4)如果小红与爷爷相距80m,他们的速度不变,同时同向出发,那么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以上4个问题,由浅入深,随着老师的一步步追问,学生的思维得到逐步的发展提升,解决后,再给出下面的变式问题: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80,AB=120,现在两动点P、Q从点A同时出发,在长方形边上沿着A-B-C-D-A的方向匀速移动,已知点P移动的速度是点Q的5/3倍,5分钟后两点相遇。

(1)求P、Q两点的速度;

(2)如果P、Q两点相遇后,点Q立即沿相反方向移动,几分钟后P、Q两点又一次相遇?

(3)P,Q两点首次相遇之前,经过多少分钟,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0?此时三角形DPQ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的方向与深度由问题决定,恰当有效的问题设计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发现提出问题,创新学生思维

如在讲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复习课上我没有按以前传统的模式,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叫学生任意写出一个一次函数, 我从中任意挑选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其函数表达式是y=2x+1,我问:由这个函数表达式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交流,生1:当x=3时,y的值是多少? 生2:当y=5时, x的值是多少? 生3:它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生4:它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是什么?生5:当x增大时,y怎么变化? 生6:把y=2x+1的图象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什么函数的图象?上面的每个问题学生都一一解决,到这里,学生举手发言的一下少了,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发现和提出了。此时,我适时引导与激励: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我们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就要求我们从小有创新意识,有创新思维。刚才有同学提出了函数图象的平移问题,在平移方面,你还能大胆地提出什么问题?我耐心等待,有了!生7:把y=2x+1的图象向右或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能得到什么函数的图象?这个内容教材中没有涉及,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发现和提出来了,学生们听了也表示赞同,我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表扬他能提出别人想不到的、书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并把问题的解决留给学生们小组课后讨论,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去探索解决。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仅是我们的责任之一,我们更应该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迸发,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对折图象爷爷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对折十次
冬爷爷
站着吃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爷爷说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