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历史的脚步

2017-08-07文张兰凤北风

侨园 2017年7期
关键词:盛京参观者满族

文张兰凤 北风

聆听历史的脚步

文张兰凤 北风

在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上, 有一座盛京满族文化博物馆。它是目前沈阳专门展示满族文化的唯一展馆,在东北乃至全国也屈指可数。6月13日上午,笔者走进了这家博物馆。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馆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建于2014年11月。令人惊讶的是,投入巨资建立的博物馆,竟然是公益性质,全天免费参观。笔者了解到,建博物馆的是一位在沈阳打拼多年的温州老板,姓朱,年龄不大。他为什么在沈阳建这样一家博物馆呢?笔者问接待人员。她说,老板考虑到辽宁虽然是满族的发祥地,但还没有一家充满满族文化和风情的博物馆。要传承祖国的传统和文化,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据工作人员介绍,朱老板虽然家在温州,但在沈阳打拼多年,对这座满族故乡的东北最大城市怀有很深的感情。为了传承满族文化和传统,同时也是对文化产业的偏爱,他毅然投入巨资建起这座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迎面是毛笔书写的乾隆皇帝创作的《盛京赋》。展馆内容分五部分:满族起源、皇家书画、满族文化、满族服饰和满族民俗。前三个部分,都是一些复制的展品,后面两个部分琳琅满目的真品令人大饱眼福。锈迹斑斑的满族铜盆、火盆,破旧不堪的满族“乌拉鞋”,陈旧的纺线车。还有许多笔者小时候就见过的火炕、炕桌、炕柜、量米的大小斗等物品和满族妇女喜欢的各种装饰品。尤其蒙着厚重历史尘埃的“太师椅”和“八仙桌”更让人看得仔细。笔者注意到一双满族妇女穿的“三寸金莲”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笔者问工作人员,这些物品是怎么收集的?“一是花钱收购,二是满族传人仿制,还有个人捐赠的。”

“博物馆有没有镇馆的宝贝?”笔者提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工作人员说:“有啊,是一件仿制的龙袍。虽然是仿制的,但由于做工精细,历史久远,很有来头,所以成为我们这里的宝贝,一般情况下不拿出来展示。”笔者看到,作为满族妇女标志性的服饰——旗袍,在这里多有展出,花色品种多,样式各异。还有清朝开国时满族士兵穿的各式“战服”。虽然大多都是仿制品,但不免有历史沧桑感。

在该馆的介绍中有这样的文字:博物馆主要以“展览+教育”来展示民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功能与体验、大众与艺术上实现有机和谐的统一。

该馆以继承弘扬满族文化为宗旨,增添了沈阳民族地域特色,提升文化品味,搭建文化产业平台,打造以满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基地……

据了解,开馆至今,吸引了大批观众。其中,有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参观;有的是子女推着坐轮椅的父母来;有的是老少几辈一大家来的。当然还有不少外国友人。许多满族后人不远千里慕名来参观,临走还留下热情洋溢的文字。有位满族长者参观后,亲自送来满族男女喜欢玩的“嘎啦哈”。有的参观者留言:“盛京满族文化博物馆真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展馆,在这里可以聆听到历史的脚步。”该馆还根据群众的要求,定期举办具有满族风情的书法绘画、经典影评、音乐欣赏、面食制作、手工刺绣等讲座。专家在现场授课,观众参与、体验,互动场面其乐融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博物馆已经接待了数十万参观者。

猜你喜欢

盛京参观者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最美的蝌蚪
《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祭祀管理的职能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上手机再看
信息化,“盛京”加速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