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园林特色专业的建设实践
——以广西大学为例
2017-08-07李在留王凌晖
郭 松 李在留 王凌晖
(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
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园林特色专业的建设实践
——以广西大学为例
郭 松 李在留 王凌晖
(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
专业特色是经过长期发展建设而形成的办学优势,它使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以广西大学园林专业为例,在全程互动模式下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校企互动等方面对园林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打造了既懂教学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了由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植物科学、园林文学艺术和园林经济管理组成的5大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实施了课程网络化管理与评价,强化了以实际项目参与、经典案例讲解、虚拟仿真体验为主的实践教学,形成了以竞赛为主线、激励政策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确立了由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规划设计平台和双导师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上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及不同个体之间的教育教学的全程互动,提高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园林专业;全程互动;特色专业
专业特色是经过长期发展建设而形成的办学优势,它使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1]。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实行特色办学和特色发展的重要体现[2],对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园林专业隶属于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随着风景园林学科及其相关专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园林专业已从冷门小规模专业变为热门大规模专业[4]。据统计,至2015年底有近250所院校开办了园林专业,在全国1 219所本科院校中占比为20.5%。基于数量增长的态势,园林专业办学质量和专业特色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广西大学园林专业创办于1994年,是专科学制,1999年升级为当时广西自治区唯一的园林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建设试点。经过20多年的办学积淀,广西大学园林专业建设一直走在广西自治区前列。目前,依据“协同创新、全程互动”的办学理念,笔者从全程互动的解读、专业定位的思考和专业建设实践等方面对园林特色专业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全程互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互动一词出自于课堂的交互式教学理论[5],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趋于多元化,这对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挑战。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程互动模式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也是新形式下高等教育的本质需求和价值取向。
全程互动教育模式是一种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全程互动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学校与各级政府间的校政互动、学校与现代企业间的校企互动、不同学校间的校际互动,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企业专家、员工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全程互动意味着必须打破专业教育和社会企业之间的壁垒,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全程互动教育模式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二、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园林特色专业建设的定位
专业建设是强校之路,它直接为人才培养服务[6],而人才培养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办学条件、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专业建设,因此专业建设具有独特性和阶段性。广西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针对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了园林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即直接对接园林花木培育类的生物、旅游、健康、生态产业,培养应用型园林本科专业人才,为广西及中西部地区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园林特色专业建设的措施
(一)建设与社会全面互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是专业建设的保障,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素质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学院利用现有的“科技特派员”政策,鼓励专任教师深入到园林企事业单位担任技术顾问,参与园林行业的生产与实践,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苗木繁栽等专业技术能力。
(二)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动态性、多样化与实践性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除通识教育课程之外,园林专业共有80门专业课程,包括13门学科基础课,16门学科基础选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22门专业选修课,25门集中实践课程(含选修课9门);其中选修课占课程总数的58.75%,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33.36%,大量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扩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专业知识内容多、社会需求多样化和学生兴趣多元化的特点,学院结合专业建设定位构建了5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由园林外延出的8个具有交叉性的词汇基本代表了专业课程的所有内容,而从中演化得出的5大课程模块既是课程群建设体系,也是专业技术方向,还是学生的兴趣模块。学生在对8个词汇进行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相关模块内的课程。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5大构成模块见图1。
图1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模块
(三)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教学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教学改革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较少涉及课堂之外的反馈机制、师生交流与课程评价的改革。
广西大学园林学院的专业教师将网络作为新形式下课堂内外全程互动改革的切入口,依托学校的课程中心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所有专业课程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全时段共享,满足师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交流与学习;同时通过学校教务管理的电子系统,园林专业师生可快捷高效地利用电脑和手机实现选课、调课、排课、考勤、考试和成绩录入等教学互动,尤其系统内的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体系,使教师与学生能够了解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明确的参考意见。学院还依托微信和QQ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园林专业教工群、园林专业校友群、园林专业创业群、园林专业竞赛群和园林专业班级群等,及时公开的信息交流互动增加了师生间的信任,增进了专业建设的凝聚力。
(四)建立虚实结合的互动型实践教学平台
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实践教学贯穿了所有学期。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现场观摩、案例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现了学生间、年级间、师生间专业技能的传帮带。
1.利用园林生产实际项目开展实践教学
将实践教学与园林生产实际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直接参加到园林生产的实际项目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效果。学院利用校企合作的横向项目,将学生的教学实践、实习与园林实际生产项目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师与项目实施单位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获得了实践锻炼,企业完成了生产任务,是一个双方共赢的结果。
2.利用经典案例开展实践教学
对经典案例进行解析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立足5大课程模块,每一模块都配有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园林项目,学生在对经典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开展实践教学
虚拟仿真可较好地解决园林专业具体实践项目中存在的周期长、季节性、高危险、高成本的难题。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学院与专业公司共同完成了13个园林虚拟实验项目,包括园林建筑虚拟展示与结构识别实验、园林植物认知识别实验、古典名园虚拟仿真实验和现代园林场景虚拟仿真实验等,实现了认知识别、虚拟漫游、组景建造等交互式体验,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现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它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体现了当前开放式教育的特点,也为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的特色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1.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学院通过弹性学分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学院积极鼓励学生申请各类创新计划项目,形成创新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课程方面,由于大一课程以通识类公共课为主,新生对专业的认知有限,因此园林专业设置了导师制度,从大一开始就为每位新生分配专任教师进行指导,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解决了新生对专业认知模糊的问题,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参与科研实践和创业训练,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
2.依托竞赛项目,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竞赛体现了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实现了社会行业间、校际专业间和学生间的竞争与互动。园林专业领域内的插花、盆景、摄影、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等都具有竞技性的特点,培养竞技意识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专业技术工作。目前,园林专业推荐参与的竞赛项目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学生社团类比赛项目,如手绘比赛、认树比赛、摄影比赛、手工艺比赛等;二是社会团体举办的竞赛项目,如青秀山插花艺术节比赛、广西盆景艺术比赛、广西大学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创意设计竞赛、广西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等;三是全国性比赛项目,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等。参与这些竞赛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3.从学分和毕业要求入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园林专业依照学校制定的创新实践学分的实施办法,设立了2个学分的创新实践课程,并将创新实践学分纳入毕业要求,如果没有创新实践课程的学分,学生将不能毕业。这一举措极大激励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的热情,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
(六)构建全面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互动是全程互动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互动要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7]。校企互动不仅仅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还泛指学校与社会各类团体之间的互动,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1.成立校企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
组建园林专业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可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创新就业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可以由园林专业牵头,成员包括教育部门、住建厅、园林局、养护管理单位、设计院所、施工企业、苗木生产单位等。通过不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审议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教学改革与评估,监控教学质量等工作,为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创新创业、就业升学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促进专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2.基于双导师制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双导师制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教学与评定。校内导师需要全程参与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学术创新等活动,评定学生是否获得创新学分;校外导师则主要负责实践类课程的外业考核工作,比如各类课程实习、专业教学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同时基于就业需要,校内导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企业导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际项目工作的同时还要考核学生能否成为应聘企业的人选。学生为获得就业岗位会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更具有生产实践意义。双导师制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了学生较高的就业率。
3.校企合作共建园林规划设计平台
园林专业知识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但作为教育机构难以成立设计院所,不具备设计资质,无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而企业和设计院所拥有设计资质,项目较多,但缺乏设计人才。因此,校企合作共同建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平台,既可以让学校师生获得实践机会,也可以弥补企业设计人员缺乏的弊端。校企合作共建规划设计平台提高了双方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社会知名度,也增加了园林专业兼职教师的数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四、全程互动模式下园林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
近3年来,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园林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突出。在人才培养上,园林本科的升硕率和就业率不断升高。在专业建设上,获得建设经费147万元,建立了风景园林创意实验室、模型制作室、园林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得到改善,为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提供了帮助。在教学与科研上,园林专业获得各类纵、横向课题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2项,有力地支撑了学科与专业建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及竞赛方面,共获得5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个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9个,优秀指导教师奖9个,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各2个;在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一项;在第九届、第十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城市展园创意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5项,佳作奖7项,占获奖作品数量的22%。近年来,园林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和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
[1] 王保华,张婕.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5):30-34.
[2] 梁传杰.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培育的个案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8-92.
[3] 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5):36-40.
[4]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5] 孙泽文,刘文帆.互动教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1-4.
[6] 龙春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06(26):14-15.
[7] 赵艳林,文鸿雁,朱军桃.地方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129-131.
(责任编辑 王 伟)
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园林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编号TZ201510;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特色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1JG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