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急诊PCI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2017-08-07郭宇飞姜迎新王承竹柳彦君
郭宇飞,姜迎新*,王承竹,柳彦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北京 100088)
·临床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对急诊PCI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郭宇飞,姜迎新*,王承竹,柳彦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北京 10008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急诊PCI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 对两组干预之前的S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诊PCI术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状态,促进疾病康复。
认知行为干预;焦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起病急,病情重,致死率高,危害性大。现阶段,临床多对本病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开通闭塞冠脉,实现心肌血流再灌注,提高抢救成功率[1]。但急诊PCI术后由于患者对病情及治疗过程认识和了解不充分,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本文将以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86例为对象,着重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急诊PCI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选取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制定的诊断标准;(2)文化程度小学以上;(3)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智力或语言交流障碍者;(2)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者;(3)同时患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者;(4)肿瘤患者。共纳入86例,年龄36~78岁,平均61.5岁。将86例入选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比较两组的文化程度和入院时病情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病患都接受常规急诊PCI术治疗以及各项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同时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2]。详细如下:
改变认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急性心肌梗死及PCI术的相关知识。采取讲解与书面宣传等方式,对患者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和PCI术知识的宣传活动,让患者能更进一步的了解疾病的病因、进展和术后预防,并树立起正确的认知,消除心中的疑惑,缓解因疾病亦或者是手术应用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利用视频,向患者介绍本院治疗成功的病患,以帮助其树立面对治疗的信心,提高依从性[3]。(2)行为纠正。热情的和患者聊天,并多用温和的语言关心、体贴患者,从言行以及请感染上亲近患者,让患者能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以进一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了解其发病的过程以及家庭情况,同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找出其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寻找成因,然后再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鼓励主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予以其眼神和语言上的鼓励,以帮助其纾解焦虑等不良情绪[4]。(3)心理干预。在治疗期间多和患者沟通,灌输患者正确的思想观念,消除其消极情绪。指导患者做适量的放松训练,嘱患者安静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听听音乐、阅读杂志,缓解焦虑,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
1.3 评价指标
选择使用国际ZUNG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简称SAS)[5],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具体为:患者根据其自身的感受笔答SAS量表,并由专职护士对其进行评分。此量表共有20个条目,先计算出粗分,再乘以1.25并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分值介于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介于60~69分之间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分值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SAS评分比较虽无显著差异,但在护理干预之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SAS评分都有下降的趋势,并且干预组的评分比对照组下降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量表评分的对比(±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量表评分的对比(±s)
组别 干预前(分) 干预后(分)对照组 63.6±8.5 58.4±6.4干预组 64.2±7.8 51.8±5.2 t 0.34 5.24 P 0.58 <0.01
3 讨 论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与病情重等特点,且多数患者还伴有濒死感,而这对于每一位病患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特别是需要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的病患,因术前准备时间较短,缺乏对手术过程的了解,加之没有树立起面对治疗的信心,术后入住CCU卧床休息严格制动,缺少家人陪护,使得其更容易产生焦虑症状[6]。相关调查表明,多数PCI手术病患在术前都有过度焦虑、紧张亦或者是抑郁等负性情绪,既影响其手术的顺利实施,又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预后质量,延长术后病情恢复的时间大[7]。对此,如何积极、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自信心,是我国临床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认知行为干预乃比较有效的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可在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达到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行为、纾解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的目的[8]。在此次研究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病患开展认知行为干预,能减轻其焦虑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疗效,缩短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李 荣,周淑英,汤昌莲,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运动程序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74-76.
[2] 袁素平,杨 红,潘彩霞.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4-6.
[3] 柳彦君,王承竹,雷利华,等.认知行为干预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4):3016-3018.
[4] 林辉霞.认知行为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45-146.
[5] 王福军,慈书平.焦虑情绪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13(1):46-47.
[6] 赵成红.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48-650.
[7] 邱玉清,刘付逸湘,梁洪球,等.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3):352-353.
[8] 刘 荣,李 霞,余美群.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174-176.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08.47.02
姜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