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心内科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2017-08-07付倩丽邓雪琼张丽娟

关键词:阶段性心内科护士

付倩丽,邓雪琼,张丽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广州 510700)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心内科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付倩丽,邓雪琼,张丽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广州 510700)

目的 探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心内科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进入心内科工作的24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方法,即采取一般跟人或跟班的带教方法。将2013年8月~2016年7月进入心内科工作的24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多种形式的阶段目标教学法。结果 5个月的培训结束后,观察组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缓解心理压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心血管新护士的培训中,有利于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紧急应对抢救能力,独立胜任夜班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安全、高效地完成心内科护理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阶段目标教学法;新护士;培训形式。

近年来,由于护士的流动性增加,以及医院规模的扩大,新护士占科室人数的比例不断增高[1]。心内科具有中老年患者多、患者要求高、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对初入心内科的护士由于自身素质、环境、患者因素等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为了尽快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急救技能,2013年8月~2016年7月,将阶段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新护士的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为2010年7月~2013年7月分配的24名新护士,均为女性,三年制大专生,年龄20~23岁,运用传统护士培训模式;观察组为2013年8月~2016年7月24名新护士,均为女性三年制大专生,年龄19~22岁,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两组护士均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带教老师

两组带教老师均由本科室工作6年及以上,护师及以上职称,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本专业临床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热爱带教工作的高责护士(N3)及护理组长(N4)作为带教老师。

1.2.2 带教方法

实验组: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具体如下。

①第一个月计划:主要以入科介绍、熟悉各班工作内容及程序、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为主要内容;操作项目以掌握口腔护理、会阴抹洗、床上浴、洗头、卧床更单、更换尿袋、雾化吸入、更换一次性无菌吸氧管、更换吸痰用物及吸痰用物连接、换药等为主要内容;②第二个月计划:主要以本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操作项目为主要内容。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科室疾病特点,了解本专科常见疾病病种、专科操作项目及专科检查配合、床头交接班方法和内容、巡视病房的方法和内容、如何呼叫医生、交接班的整理、书写护理记录;③第三个月计划:正确处理医嘱,包括新收、出院、转科,特别是正确处理抢救医嘱;常见专科用药注意事项;④第四个月计划:主要以常见应急流程和专科抢救技能为主。⑤第五个月计划:独立值夜班:新护士当班为主,安排本科室二线值班,主要负责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监控与督导,帮助新护士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指导和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从而减轻其工作压力,保证和提高夜间护理工作质量。

每一个月计划为一个阶段培训目标,每个阶段结束都安排相应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指出临床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错误,不断完善。

1.3 评估指标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自编问卷,由科室护长和两个护理组长进行效果评价后使用,两组新护士从观察病情变化能力、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缓解心理压力等。

2 结 果

(1)在为期5个月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合格率、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缓解心理压力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在为期5个月培训后,两组新护士的带教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护士的带教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1)实施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后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根据每一阶段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列出计划,培训后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和跟踪验证。最终,增长护士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处理问题能力提高,尤其是应急能力和抢救技能有明显提高(P<0.05)[2]。

(2)实施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后新护士的专科知识技能明显提高

传统带教模式带教标准不统一,而阶段性目标带教法制定统一培训内容和目标,同时制定分阶段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方式,从传统的培养技能转变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学习效率、专科技能明显提高。

(3)实施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后新护士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通过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的应用,新护士学习有了目标,有针对性,学习效果得到加强,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提高了带教满意度。

综上所述,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值得在心内科新护士培训中推广。

[1] 张远玲,王 婷.全程导师制在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1:143~144.

[2] 王楼蕾.阶段性目标带教法在感染科新护士夜班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12(22):113~114.

本文编辑:李 豆

R472

B

ISSN.2095-6681.2017.01.195.02

猜你喜欢

阶段性心内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