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8-07朱晓瑜

关键词:脑病高压氧缺血性

朱晓瑜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100)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朱晓瑜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100)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方式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56例,观察A组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B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相比于观察A组,观察B组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后,其病症改善及消除的效果十分明显,对其生存率的提高有极大影响。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在临床上,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1]。是一种因缺氧引起围生期新生儿脑部病变而造成其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损伤,对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可造成严重性威胁[2]。为进一步确定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定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12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的对象,对其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观察护理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方式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56例。观察A组新生儿中包含39例男儿和17例女儿,年龄(孕周+出生后的时间)37~44周,平均年龄为(40.11±2.26)周;观察B组新生儿中包含38例男儿和18例女儿,年龄37~44周,平均年龄为(40.20±2.15)周。将两组新生儿的基本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差异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数据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因此,可进行本研究中的分组护理观察研究,且数据结果均具备可靠的参考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基础护理

对观察A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内容为:及早给予新生儿营养支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1.2.2 全面护理干预

观察B组在采用同样的常规基础护理外,还需进行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1)体温护理:因新生儿脑部在出现受损现象后,会导致其体温调节系统出现异常情况,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对其的保温工作,使其体温可以始终保持在36℃~37℃之间[3]。(2)母乳喂养护理:如新生儿病情轻度,母乳喂奶时间应为生后6 h左右;如病情为中重度,需暂时禁食,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给予营养补给,当病情好转后再行母乳喂奶;当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差,喂养方式应选为鼻饲方式。提示应严密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呕吐物,以避免发生窒息情况。(3)听力护理:对于听力受损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可通过讲故事、播放轻音乐等手段帮助其进行听力锻炼,同时嘱家长与其多沟通,以提升其听觉能力。(4)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及指导家长使用掌心及指腹轻柔地对按摩新生儿的全身,已刺激新生儿的脑神经恢复。(5)人工高压氧舱护理:备好急救药品箱,并应于新生儿被送入人工高压氧舱之前0.5 h内做好喂奶工作及氧舱设备检查工作,舱内铺置棉质清洁布,取右侧卧位,使其头高脚低,以避免发生误吸情况。一般氧舱开始运行时的压力为0.03~0.04 MPa,之后应逐渐提升。严密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与面色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升压,及早给予高压氧辅助呼吸,可促进改善其脑部缺氧症状,利于脑血管的血液循环,进而减轻其缺血性脑病症状。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当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其意识、原始反射以及肌张力水平等均恢复正常水平,则视为显效;当新生儿的相关症状改善效果较明显,其意识、原始反射以及肌张力水平等也有明显改善效果的,则视为有效;当新生儿的相关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危重,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岁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细聊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临床给予的对症处理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干预效果,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n(%)]

3 讨 论

我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对新生儿实施积极地护理干预,可对提升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大益处。其中体温护理、母乳喂养护理、听力护理、温柔抚触和及早给予高压氧辅助呼吸等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后,其病症改善及消除的效果十分明显,对其生存率的提高有极大影响。

[1] 陈 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4):61-61.

[2] 李普芬.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4):199-200.

[3] 庞超颖,周 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241-242.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2

B

ISSN.2095-6681.2017.01.143.02

猜你喜欢

脑病高压氧缺血性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