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叔熊婶有一院到老

2017-08-07关心于

莫愁 2017年20期
关键词:果酱面包

关心于

熊叔熊婶有一院到老

关心于

熊叔熊婶的面包坊在偏远的北京延庆郊区,做的面包一看就产自乡间,模样朴实,口味单纯,可总有人不厌其烦地上门求购。吃过他们面包的人,都说那是初恋的味道。这对年龄加起来有125岁的夫妻,让人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模样,以及最好的诗意生活。

当年华老去,一样要满怀期待

熊叔今年64岁,本名熊英杰,熊婶原名王桥英,小熊叔3岁。退休前,熊叔熊婶都在央视工作,熊叔给一档古典乐节目写解说词,熊婶是资深制片人,《百家讲坛》的节目终审就是她。

面包坊的诞生,源于熊婶对年华老去后的期待。

熊婶是武汉大学77级毕业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多年,熊婶的生活与工作大踏步向前,一直做到“央视十大著名制片人”。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工作到退休,熊婶便可以像其他同事一样过着精致的生活:频繁出国旅游,或在某个国家定居下来;再或者在郊区买一栋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别墅,不时邀朋友来把酒言欢,热闹而舒适。但这些熊叔熊婶都不喜欢,他们说:“这样的生活,不接地气。”

熊婶怀念简单而朴实的日子,“比如刚参加工作时,台里条件艰苦,员工没有固定宿舍,轮着住地下室、地震棚、民工房,那时如果能在宿舍里支一个小煤炉,再用炉子煮一碗清汤挂面,就觉得特别满足。”

50岁那年,熊婶向央视提出退休申请,她想回家过接地气的生活,但她的申请没有得到同意。不过,熊婶主动退了央视为她安排的专车,从挤地铁和坐公交车开始,过回接地气的生活。熊叔见状,积极响应妻子,也锁了车钥匙,办了公交卡。

年过半百的两口子,就这样每天一起挤地铁、坐公交上班。一年后,熊叔熊婶完全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坐公交、地铁,也知道去哪买新鲜蔬果。熊婶马上又雀跃着计划自己多年来的小女人梦想:做面包。她置办了做面包的器具,托朋友从乡下买来手工磨的面粉。做了这么多年的电视人,熊婶很懂养生,既然要自己做面包,那就要和外面卖的不一样,用老百姓种的麦子,少用油和糖,也许模样味道一般,但吃到嘴里一定是健康安全的。

熊叔照样支持了熊婶的爱好,不仅支持,而且还陪着做,常常是,来不及回家的熊婶打电话让他帮忙和好面,他马上兴冲冲地往家里赶:“得令!保证完成任务!”

这是退休过渡期一段静谧美好的时光。两人吃完晚饭,看一会书,再一起散散步。回到家,面醒好了就做面包,没醒好就定好闹钟,先睡一会。有时,两人会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两人照样精力满满地手牵手出门上班。

面包大叔和果酱大婶是最佳拍档

2009年,熊叔熊婶在靠近八达岭的延庆郊区买了间小院落。

起初,这间院落是为儿子熊晓思准备的。那年,熊晓思大学毕业,考上了位于巴黎的法国蓝带厨艺学院,开始潜心学习西点蛋糕制作。

受家庭影响,熊晓思从小就喜欢做饭,他大学时学的是法语,交了很多法国朋友,所以临近毕业时,他选择了去法国学习烘焙。熊叔熊婶对儿子的决定选择了无条件地支持:“做饭、烤面包这些最接近生活的方式,最是充实和快乐。如果学成回国,可以在这间小院落里开间属于自己的烘焙工作室。”

但四年后,这间院落成了熊叔熊婶退休后的乐园。从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毕业后的熊晓思去了位于上海的一家法式面包坊,熊叔熊婶一合计,干脆自己开间面包坊算了。

这样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时间的充裕,另一方面,家里的厨房,已盛不下熊叔熊婶的烘焙能力与梦想。

自从爱上烘焙后,熊叔熊婶越来越沉迷其中。他们成了儿子熊晓思最忠实的学生。除了各种请教不断,每次熊晓思回北京,每天的任务就是试吃熊叔熊婶做的面包,并给予建议。在儿子的倾囊相授下,熊叔熊婶的烘焙技术突飞猛进,做出的面包不仅供不应求,还不断有朋友跑到家里来,向他们学做面包。

每年也会有那么几天,熊叔和熊婶去国外旅行,别人去景点,去免税店,吃大餐,品红酒,他们却寻找藏在各个角落的老面包店,排队、等位,愉快地品尝;别人买名表、名包,熊叔熊婶舍不得,但他们会不惜血本买很多制作纯法式面包的顶级配料,近两千元人民币一把的锯齿面包刀,二话不说就买下。

与此伴生的,是角色的渐渐转变。最初是熊婶主理,熊叔帮忙。但打下手的熊叔,却帮着帮着一头栽进了烘焙料理的世界。从面包原材料、配方的选择到和面的程序,从选择烤箱到去国外淘专业书籍、工具,他越钻研,越觉得有乐趣。

“阵地”被抢,熊婶干脆放权给了熊叔,开始一心一意地给熊叔做起了后勤,顺便转攻起熬制果酱。果酱是面包最好的伴侣,熊叔在后面补充了一句:“就像熊婶是熊叔最爱的伴侣一样!”

面包大叔和果酱大婶,珠联璧合,所以,在儿子推却延庆小院落这份毕业礼物后,熊叔熊婶相视一笑:“嘿!面包大叔!”“哎!果酱大婶!”“我们一起去打造间面包坊!”

城里车水马龙,雾霾沉沉;城外,熊叔和熊婶,躲进小院,自成一统。

择一人白首,有一小院到老

熊叔熊婶用最质朴的心经营烘焙这份爱好,面粉来自大兴安岭黑土地,杂交黑麦,当地农民用石磨磨了,用粗布袋子封好运到北京。做面包的酵母也是天然黑麦,发酵方式全自然,周一、周二和面,周四早上到周五凌晨烤面包。

熊叔认定植物也有生命,有听觉、嗅觉和心思。他的每一个面包,都是听着巴赫、莫扎特的钢琴曲“长大”的。“不要认为是人创造了面包,而是人类为天然谷物转换成面包提供了条件,仅此而已。这就是食物的初心,也是每一个热爱自然认真对待食物的人的初心。”

周五一大早,快递上门,把熊叔熊婶早已打包好的面包取走。熊叔熊婶会特意留下一部分面包,去集市售卖。

每次去集市,熊叔熊婶都要从院子里摘上一大捧鲜花或蔬果,放在摊位上,送给来赶集的朋友或陌生人。每次集市上,都会有人专门等着熊叔熊婶的面包,见面后交换物品,话话家常。

几年下来,这处京郊的院子已经成了熊叔熊婶的小世界。熊婶永远是熊叔的VIP客户,每一次新鲜的面包从烤箱出炉,熊叔都会先喂熊婶品尝第一块。只要熊婶说好吃,他就觉得工夫没白费。熊婶说熊叔的工夫从没有白费,“因为他的口头禅已经是:不要尖叫!”

不做面包的时候,他们一起打理小院。熊婶喜欢花,小院里永远有花盛开;地里一年四季都长着蔬菜瓜果,旺季时吃不完,就邀请邻居、朋友到家里来,一起摘菜,吃饭,热热闹闹地聚一聚。

熊叔和熊婶不去集市的日子,惦念着面包的人就跑去他们院子拜访,坐在院子里喝一壶熊婶泡的茶,尝一块熊叔烤的面包,享受一个宁静的下午。他们怀念熊叔熊婶的面包,也想念做面包的熊叔和熊婶。

熊叔熊婶那种熨帖的爱情,让周遭的人都羡慕不已。结婚三十年,熊叔熊婶没吵过一次架。年逾60岁,还像一对热恋的情侣,细心呵护院子里的一草一花,认真烘烤每一块面包和蛋糕。

熊叔和熊婶承认,当儿子说“我爸做的面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时,当朋友对在厨房里熬果酱的熊婶说“你比任何时候都好看”时,他们都会忍不住相视一笑。文艺范十足的熊叔还配了一段话来感叹这一幕幕:“当我们如此认真又欢喜地度过每一天时,那么岁月流逝于我们而言,就不是催促与警告,而是抚慰与祝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钟健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果酱面包
果酱
你见过像面包一样的山吗?
爱的果酱
一群面包成了精
“好吃”的面包灯
果酱蛋包饭
阳光拌果酱
阳光拌果酱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