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机发动机终究不是许愿池

2017-08-05李吉诃德

人民交通 2017年8期
关键词:吉诃德许愿池硬币

■ 特约评论员 李吉诃德

意见领袖

飞机发动机终究不是许愿池

■ 特约评论员 李吉诃德

人常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眼下一些老人们的“所为”却多是任性而为、胡乱而为,并由此成就了他们的“所乐”。比如街头“暴走团”引起交通混乱乃至车祸,比如当街讹诈帮扶者与施救者;比如为广场舞而争夺球场,对年轻人大打出手,即便是关乎年轻人命运的高考也不能使他们暂停扰民而丑陋的群舞;比如公交车上不问青红皂白,强使年轻人让座,否则便赖人身上,撒泼耍浑;再如公交车过站强夺司机方向盘,置他人性命于不顾,以至发展到了最新版的朝飞机发动机投掷硬币,为自己“祈福”。然而他们又总是有理,舆论但有指责,年轻人但凡争辩,便是“道德缺失”“世风日下”“我们早先如何如何”。

有个较为“筋道”的说法:不是有些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有人以为一切缘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活得憋屈,心理失衡,由此便将世界视为敌人,尤其将年轻人划在其中,因为他们又多了一个值得嫉妒的“罪名”。

一个人的价值通常取决于作为或不作为,大意就是好事善事多做一些,坏事恶事少行一点,或者索性杜绝,以表示阁下是个有德之人。这是适用于所有人的道理,年轻人如此,老年人也是如此。而不是说什么我拆过的桥比你铺过的路都多,我吃过的工业盐比你吃过的毒大米都多之类。因为就这点而言,老年人更有理由为年轻人做出一个表率。

人之尊老没有异议,也无需拿什么乌鸦羔羊之类开导我们。但我以为尊老是有条件的,最基本的一条便是“老尊”。对为老不尊者自然要另当别论。

然而无论道理还是事实,世界终归属于青年,也由此形成了一种正常与积极的选择,就是老去的人们将时间与空间更多地留给青年,不仅不去争夺盘算,而是心悦诚服地退让一边,让年轻人在有限的球场奔跑,在有限的空间生存。自己则去到随意之处,属于自己的一旁,宁静度日,享受安闲。这既是老人对世界应持的态度,也是一种价值与尊严所在:不于他人无故添乱;不与青年故意争抢;不对世界心存恶意。类如最近那位据说平素吃斋念佛笃信神灵的老太,就连经过飞机也不忘朝发动机里投掷硬币,以求“福运”。但这样的“作法”是会死人的,她不能将速入“轮回”的祈愿寄托于发动机,而让一架飞机的人为其陪葬。

南方航空的一位机务维修人员表示,虽然是一枚小小的硬币,但是其对飞机造成的损伤有可能是致命的,甚至能够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一位“信佛”老太何以做出如此愚昧之事?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就是在她心里世界从来只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她和她自己。幸得她的“祈愿”没有成功,加之法律的宽宥,没有使她受到刑罚。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无罪,甚至有理。

此间,关于山东临沂出租车撞上中老年“暴走”队伍,造成一死两伤的一则消息也引发关注。近年来参与“暴走团”的老年人数量逐渐攀升,大有与广场舞并驾齐驱的势头。在临沂“暴走团”交通事故中,虽然出租车司机未能及时躲避人群是事故主因,但“暴走团”老人进入机动车道本身就违反了交通法规,这也让不少民众为出租车司机“喊冤”。

老人的境界,虽不必非如叶芝诗歌或《金色池塘》那样高贵华美,或如我们传统中“老太爷”“老乡贤”的富贵样子。做个安详的“老爷爷”“老奶奶”有何不好?何必非要将自己活到不讲道义不守规矩的尴尬地步?

(李吉诃德,杂文作家)

猜你喜欢

吉诃德许愿池硬币
不翼而飞的硬币
堂·吉诃德传奇之走火入魔
论《堂·吉诃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夏洛特·伦诺克斯《女吉诃德》中的“逃离”意象
硬币塔
罗马:许愿池中藏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