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方式视角下的语篇特征研究
2017-08-04刘洁赵艾
刘洁?赵艾
摘要:英汉语篇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因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的表达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因此英汉语篇的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西方人与东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培养学生对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语篇特征;思维方式
一、从英汉语篇的基本差异看语篇特征
首先,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看,英语语篇的结构为直线型而汉语语篇的结构为螺旋型。直线型的语篇的结构通常是先开门见山地说明主题,之后再详细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而螺旋型的语篇的结构则是先对主题进行铺垫,之后再切入主题。我们可以通过例子来看一下英汉语篇的结构上的差异。
例1 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contested.
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从例1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表达和汉语表达的结构和语序是不同的。该英语语篇先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再详细地说明观点,是直线型思维模式;而对应的汉语语篇是以螺旋型的思维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一般情况下,语篇的结构存在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英语语篇的结构通常是表态部分即判断、结论等内容在前,叙事部分即事实、描写等内容在后,也就是先总述后分述,或者先说明结果再叙述经过,而汉语语篇的结构顺序往往相反。句中的成分如果有长短部分,英语的语篇通常是先短后长,头轻脚重; 而汉语语篇的顺序则是先长后短,头重脚轻。如例1中英语的语篇先采用形式主语it使句子结构完整,后面再引出真正的主语,而汉语的语篇结构则是把真正的主语放在前面叙述。汉语语篇在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方面通常按照从前到后、从因到果、从假设到推论、从假设到结论这样的顺序排列,而英语则不然。
其次,英汉语篇在衔接和连贯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
例2 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 to China, which he made as a 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ills 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
比尔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访问中国,很多次都赶上在北京过生日。
例3 Zhou Enlai arranged for experts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to give Bill some up-to-date information he wanted.
比尔想了解一些新的情况,周恩来就安排北京大学的专家向他作介绍。
从例2和例3中可以看出,这两个例子的英语表达用的都是主从复合句,各有一个定语从句,例2的汉语表达是一个主语带两个并列的谓语;例3 的汉语表达是用了两个并列的分句。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英语文章中会大量使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而汉语则不用这么多的表达形式。英语句子中使用主从关系的情况很多,这样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而汉语句子则多用并列谓语或并列分句,并列关系居多,句子的层次并不明显。
例4 It may seem strange to put into the same packet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wo political revolutions. But the fact is that they were all social revolutions.
把一场工业革命同两次政治革命归作一类似乎有点奇怪,但事实上这三次革命都是社会革命。
可以看出,例4的英语表达是两句话,汉语表达合成了一句。英语表达中第二句用代词they指代第一句中提到的revolutions,对应的汉语表达却没有用代词,而用了实词“这三次革命”。这也是英汉语篇的又一个特点,即英语语篇中重复的内容较少,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多用代词来代替,或者可能使用其他方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语篇中重复的内容则较多,连续使用相同的词语是很常见的,汉语语篇中也会使用代词,但不如英语语篇用得多。
由此可见,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结构、衔接、连贯、语序、意义的逻辑联系及统一性、整体性等等。
二、英汉语篇特征与思维方式差异
文章的语篇组织结构与人的思维方式是紧密相关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语篇组织结构。从我们刚刚分析的英汉语篇差异可以反映出,在思维方式上,东方人更倾向于整体、综合和统一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更倾向于个体、分析和对立的思维方式;东方人重视归纳,而西方人则重视演绎。
那么,思维方式的差异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在哲学方面,中国人看重整体的和谐而西方人注重分析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哲学注重思维的整体观,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将 “天人合一”视为最高境界。这种整体观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从整体上观察事物、对事物的分析注重较少、而更多地注重直接描述的特点。这种整体观在历史过程中对语言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语言活动也起到了支配作用并使之形成定势。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看重整体、看重直观、看重直觉和顿悟相比,西方人则看重演绎、看重抽象和逻辑推理,这种思维是先将本质陈述出来,再对本质一点点地分析推理,最后形成整体画面。
其次,不同的价值观也让中西方思维方式产生差异。中国人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强调集体的作用而淡化个人的作用,而西方人在相似的情况下则会强调个人的作用。从社会背景上讲,中国古代社会更注重集体的作用,是一种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而古代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特征和自由,是一种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国人在谈话过程中比较考虑对方的面子及感受,而西方人在谈话过程中则更倾向于强调自己的作用及与他人的差异。
再次,文化语境对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语境指的是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语境根植于文化,与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语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篇是语言交际活动的产物,而语言交际无法脱离文化语境。文化语境的不同决定了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从而对语篇产生了影响。因此,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文化语境的诸多方面如上下文、双方共有知识、语篇产生的背景、参与交际的人的文化知识及主观因素等都会成为思维方式产生差异的重要条件。
三、英汉语篇特征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汉语篇特征的研究启示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培养学生对思维方式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训练学生所说的话与话之间要具有衔接性、连贯性,写出的文章要具有连贯性、逻辑性。
第二,在讲解文章之前,把相关的西方文化、宗教、历史、人物等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三,在教學中,多分析文章语篇结构,总结其结构特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语篇内容,熟悉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写作方法及文章结构特点;并学会以英语语篇的模式来设计自己的文章结构。
参考文献:
[1]威多森.语篇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吴进业,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谢华.中外学者英语学术语篇特征对比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4]张应林.语篇分析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