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的《紫色》赏析

2017-08-04林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紫色

林莉

摘要: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主题与结构两方面对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进行深入剖析,笔者认为该小说富含原型。沃克围绕追寻主题展开叙述,其中包含西丽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以及耐蒂对种族身份的追寻。小说的结构亦符合圣经的U型结构,主人公西丽的U型人生与非裔美国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曲折人生相吻合。《紫色》实为非裔美国女性的觉醒之旅。

关键词:《紫色》;原型批评理论;追寻主题;U型结构;非裔美国女性;觉醒之旅

艾丽丝·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色》记录了非裔美国女性与父权主义者、种族主义者不懈抗争,实现自我救赎的觉醒历程。 小说一经发表便掀起了一股女性解放热潮,女权主义者对《紫色》颇为推崇,学者们亦为其颇高的艺术价值所折服,从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等多个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笔者另辟蹊径,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审视《紫色》,认为该小说富含原型。大量原型的运用,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沃克生于教会家庭,耳濡目染地受到基督教的熏陶,熟谙圣经;其二,作为非裔女作家,若要融入美国社会,作品得到大众的追捧,沃克必须接受主流思想,即西方文化基石--圣经。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对《紫色》的主题与结构进行赏析,进一步发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追寻主题:西丽对自我身份与耐蒂对种族身份的追寻

追寻主题被西方作家频频引用。该主题讲述了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痛苦的磨练,在苦难中成长,最终实现自我顿悟的历程。它反映了西方人强烈的探索精神,在追寻真理,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纵使伤痕累累也能豁达面对的达观态度。提及追寻主题,不得不谈到奥德修斯。众所周知,奥德修斯虽离家多年,对故乡对亲人始终不离不弃,堪称该主题的典型原型,他追寻的是物理层面的故乡。当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追寻原型被赋予更深的寓意。在拜金主义的腐蚀下,少数西方人变得利欲熏心,进步西方作家通过奥德修斯一类的追寻原型帮助迷茫的西方人获得心灵救赎,追寻精神层面的家园。沃克在《紫色》中巧妙地运用了追寻主题,两条线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主线:西丽追寻自我身份,辅线:耐蒂追寻种族身份。

长期饱受父权主义及父权主义者的荼害,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毫无地位可言。她们中只有少数选择抗争,争取自由平等的地位。而绝大多数女性甘于被奴役,变得麻木不仁,最终彻底迷失自我。西丽便是父权主义毒瘤下的一名受害者。未出嫁前,她忍受着继父阿方索肉体上的毒打与侵犯,精神上的摧残与践踏。继父没有给予西丽一丝家庭温暖。在折磨完西丽后他以一头牛的价格将西丽如垃圾般丢弃给阿尔伯特。从丈夫身上西丽也没有得到任何关爱,阿尔伯特认为西丽一无是处,夫妻间没有维系婚姻最基本的纽带——爱,更别提夫妇间平等的地位。带有侮辱性的言语,时常的拳脚相向深深地伤害着西丽脆弱的内心,悲惨的命运一步步地吞噬着她,她不敢奋起反抗,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沦为一棵毫无感情麻木不仁的树,失去了自我身份。幸运地是,女权主义者莎格的出现改写了西丽的命运。莎格独立的形象,与父权主义者不懈抗争的英雄事迹震撼了西丽的心灵,她似甘露般浇灌着西丽这颗枯树,枯树亦有逢春时,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渐渐找回自我。有一次,莎格病倒了。善良的西麗悉心照料着病榻上的莎格,康复后莎格出于感激,当众献歌——西丽小姐之歌。这一举动感染了西丽,是她找回自我旅途中的关键一步。名字即身份的象征,这可是第一次有人在公共场合呼唤她的名字,第一次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从此西丽变得越来越自信,她敢于发表观点,当观点与阿尔伯特相佐时,也勇于说“不”。西丽的成长除了得到女权主义者如莎格的帮助外,更来自本身的努力。她抛弃旧我,拥抱新我,坚定地追随莎格,头也不回地逃离阿尔伯特的魔掌,前往孟菲斯开启人生新篇章。临行前,西丽抛出一句掷地有声的独立宣言。这是西丽对阿尔伯特最后的控诉,是西丽摆脱男性桎梏的标志。来到孟菲斯,在黑人姐妹的鼓励之下,她发现了自身才华——缝纫。西丽为女性做裤子(裤子在父权主义者眼中是男性的象征,只有男性才有资格穿裤子。这里西丽为自己,为女性同胞做裤子,预示着她内心的觉醒,渴望实现男女平等)。后来西丽的生意越做越大,创办了公司,经济上独立自主。正是这种身体、精神以及经济上的三重独立成就了西丽,完成了其对自我身份的追寻。

美国标榜人权,宣扬众生平等。让人遗憾的是,种族歧视现象一直存在。不仅白人歧视黑人,黑人内部也存在歧视现象,甚至有少数黑人以黝黑的肤色为耻,他们不愿记起种族身份。长此以往一些非裔美国人淡忘了自己的根——非洲。这一现状令进步黑人惶恐不安,他们担忧种族身份的消亡。沃克致力于唤起黑人的种族自豪感,在《紫色》中特意穿插了耐蒂这条辅线。耐蒂在去非洲之前,跟绝大多数非裔美国人一样对故土非洲一无所知,她种族身份的缺失是长期种族歧视的恶果。机缘巧合之下耐蒂来到了非洲。一踏上非洲这片热土,便被眼前壮观之景所折服,激动地跪倒在地感谢上苍,庆幸有生之年能有机会来到先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非洲逗留期间,耐蒂转变了对“黑”的态度。她发现非洲居民以黑为美,黝黑的肌肤不是污点而是荣耀,从此她也不再为肤色问题所困惑,黑色是她种族身份的标志。事实上这种对肤色的认同是耐蒂追寻种族身份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在与非洲居民交谈中,耐蒂更发现许多美国广为流传的故事都源自于非洲,非洲的文化博大精深。当耐蒂告诉非洲同胞她的祖先是如何如牲畜一般被白人贩卖到美洲,惨遭白人冷眼,被白人奴役时,当地居民同根相惜,泣不成声。小说结尾处,耐蒂回到美国,此刻的归去蕴含深意:耐蒂从无知的黑人妇女成长为对种族有强烈认同感的非裔。她将非洲,非洲文化牢记在心,带着非洲元素融入美国怀抱,这不是一种单纯的离去,而是根的固化,文化的相融。

二、U型结构:西丽的U型人生

圣经由众多故事构成,细究这些故事的结构,不难发现它们都遵循同一U型模式。笔者以以色列民族为例来解析圣经中的U型结构。刚开始以色列人居住在繁荣的迦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如其来的饥荒扰乱了生活的平静,他们被迫迁移到埃及。在埃及,他们沦为奴隶,生活痛苦不堪。后来上帝怜悯以色列民族,不愿他们继续痛苦地沉沦,指示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困顿。在摩西的率领下,以色列人在荒野中长途跋涉,饱受折磨,最终回到上帝所承诺的天堂迦南。很明显,以色列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曲折的U型史。在迦南幸福生活是U型结构的起点;在埃及被奴役是U型结构的下滑;在荒野中的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是U型结构的低谷,最终返回迦南回归U型结构的起点。endprint

审视《紫色》不难发现,西丽的人生即为一段U型人生。幼年的西丽生活美满幸福,父母对她百般呵护,一家人其乐融融,此时的她处于U型起点。后来父亲生意越做越大,招来白人同行的嫉妒,他们暗中破坏,设计陷阱将其父逼死。父亲的辞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致命一击。脆弱的母亲几近崩溃,留下了孤苦无依的西丽無人照料。被宠爱的小公主顿时跌入痛苦的深渊。家庭的变故对西丽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然而灾难的脚步并没有就此止步。父亲留下的丰厚遗产引来了恶魔继父阿尔方索。继父在肉体及心灵上双重折磨西丽。嫁给阿尔伯特后的日子对西丽而言也没有半点起色,等待着她的同样是侮辱、谩骂、虐待、鞭挞。面对命运的不公,西丽并没有试图反抗,她如同枯树一般活着。毫无疑问,苦难的经历将西丽一步步推向U型低谷。值得庆幸的是,西丽人生中遇到了几个贵人,她们扭转着西丽的人生轨迹。值得被提及的有莎格、索菲亚等。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激励着西丽,帮助她获得独立。在坚定的女性主义者的感召之下,西丽勇于反抗男权,摆脱了麻木状态,实现了救赎,回归U型起点。事实上西丽的U型人生与非裔美国女性与命运抗争寻求自由与平等的U型人生相吻合。西丽是千千万万非裔美国女性的缩影,西丽经历的苦难同样困扰着广大非裔美国女性,她们亦面临父权主义者,种族主义者的歧视与迫害。沃克希望通过树立西丽这一典型人物唤醒非裔美国女性,激励她们冲破父权主义与种族主义的枷锁,实现觉醒之旅。

三、《紫色》:非裔美国女性的觉醒之旅

《紫色》中沃克用质朴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寓意,小人物西丽的人生经历折射出非裔美国女性的普遍人生。笔者认为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紫色》。该小说中存在追寻主题,叙述了西丽对自我身份与耐蒂对种族身份的追寻。沃克巧妙地借助西丽和耐蒂两个人物,为处于迷茫状态的非裔美国女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帮助她们追寻自我身份与种族身份。小说的结构也设计精巧,采用U型结构,幸福的幼年西丽受父权主义者与种族主义者的压迫,不断沉沦,人生陷入低谷。庆幸的是,女性主义者莎格、索菲亚等的出现改写了西丽的人生轨迹,使其由麻木不仁的一棵枯树成长为独立的个体。西丽在痛苦中成长的经历反映了非裔美国女性在痛苦中不断成长,西丽的觉醒象征着非裔美国女性的觉醒。《紫色》实为一部非裔美国女性的觉醒之旅。

参考文献:

[1]艾丽丝·沃克. 紫色[M].陶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Hu, Yurong.[胡玉荣],《紫颜色》中的“姐妹情义”[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7):32-63.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色
紫色风铃
海韵迷情
新疆:“紫花花”铺就致富路
紫色的“逆袭”之路
越界
紫萝藤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紫色派对
读《齐桓公好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