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抗争
2017-08-04王坤
摘要:《悟空传》是由今何在(原名曾雨)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对命运的抗争。小说叙述结构复杂多变,真假孙悟空的不可靠叙述,透露了其命运的悲剧性与反抗性;作为功能性行动元的紫霞,拥有双重身份,即反对者与辅助者,助推了孙悟空反抗命运的进程;穿插前世的恩怨情仇,形成了全书宿命论的基调,本文将以上述三个方面分析《悟空传》独特的叙述艺术。
关键词:孙悟空;命运;抗争
一、不可靠叙述者真假孙悟空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一个中心话题”。该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韦恩·布思(Booth)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不可靠叙述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它以与作者相“间离”的叙述者讲述故事,并将叙述者的观点与隐含作者的观点以对立互比的形式呈现,于不着痕迹中冷静地呈现事物存在的悖逆状态,使文本产生反讽的修辞效果。
在《悟空传》中,孙悟空的叙述最为不可靠,自相矛盾,但其中却包含了深层次的反讽意味。在第一章中,孙悟空对唐僧言聽计从,但是在第二章中却要出手杀了唐僧。在第四章中,孙悟空到了地府,不认识幽冥王,面对众鬼的嘲笑,心里却无法发怒。但是,转眼间,孙悟空又重新出现,“阎罗小儿们,咱们又见面了。”并且杀了阎罗地府中首要的鬼怪。在东海龙宫中,孙悟空第一次出现时,与龙王客气商量要借定颜珠,但是第二次出现时,便恶语相向,杀了龙王。之前还是礼貌有加,之后便刀棒相向。由此可见,孙悟空叙述是不可靠,隐含作者借孙悟空叙述的不可靠,为事件悖逆的结局做了充分预设。
二、功能性行动元的叙述艺术
按照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主体的欲望投射成辅助者和反对者,所谓辅助者,是有利于主体对客体的追求得以实现的力量、条件和因素。所谓反对者,是有碍于主体对客体的追求得以实现的力量、条件和因素。那么在《悟空传》中紫霞既是反对者又是辅助者,有着双重身份。紫霞起初看似不想让孙悟空去战斗,却一步一步在推动着孙悟空的复仇,不仅从精神上引导孙悟空去战斗,在物质上(亲手为孙悟空缝制战袍)也在推动孙悟空的复仇,这时的紫霞是辅助者。但当孙悟空(主体)追求战斗(客体)的欲望被紫霞(辅助者)一步一步逼出来,又一次捣毁天宫时,紫霞却作为反对者去劝降孙悟空。在故事的最后,紫霞跪倒在地,对善念悟空说道,“你是不肯放弃梦想的人。”于是,善念悟空要去与如来最后一战,由此看来,紫霞又充当了辅助者。
反对与辅助这两者的互相作用,形成一种动力学意义上的力量,推动故事波澜起伏地向前发展。而紫霞作为兼容两种行动元的人物,起着不同的作用,一方面不想孙悟空与天庭抗争,另一方面又推动孙悟空去战斗。正是紫霞矛盾的内心世界,给予了紫霞兼容两种行动元的矛盾前提,进而影响着孙悟空的决定与战斗,敦促孙悟空去追求原本属于自己内心的“斗”、“战”、“胜”信仰。
三、穿插前世的叙述艺术
穿插,是指小说在叙述或描写过程中,为了主要情节发展的需要,常常有意断开,插入一个小故事,或者某一事件的一小部分。在《悟空传》中就穿插了许多“前世”的内容,来明晰《悟空传》的前因后果,更凸显《悟空传》的宿命论意味。
第三章穿插了猪八戒的前因,首次揭示了猪八戒与阿月的前世情缘,为后文八戒与阿月的双双殉情作了有力的铺垫。第四章穿插了阿瑶前因,讲述了阿瑶与孙悟空的前世。阿瑶在爱上了这只顽皮猴子,宁愿被贬下凡间做了妖精,也要等孙悟空来找她,但是孙悟空却差点杀了她。更深刻的控诉了天庭,酿成的这些人间悲剧。第四章到第六章穿插了白龙马前因,介绍了白龙马的前世,变成一条鱼到凡间玩耍时爱上了唐僧,便做了他一辈子的马。第十章穿插了紫霞的前因,五百年前的紫霞与孙悟空的相遇,紫霞给了悟空灵魂和思想,为后文的天宫大战打下了思想基础,也为紫霞与悟空的爱情拉开了序幕。
穿插所有前世的恩怨情仇,揭示了所有人物的发展都是命运使然,无论是前五百年还是后五百年,孙悟空、紫霞、猪八戒、沙悟静 、小白龙终是逃不出这命运的枷锁,再逃也不过是,另一把更为牢固的枷锁。
四、结语
环环相扣的不可靠叙述,表现了孙悟空饱满的人物性格。具有双重身份的紫霞,不断的催生孙悟空压制在内心中的“斗、战、胜”信仰。以及,穿插的前世因果,增添了全书宿命论的意味。每一件事情的发生与结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前后呼应。不管多少个五百年,悟空和紫霞都是这命运之火的燃料。在命运面前,无论是武功盖世的孙悟空、还是独当一面的天蓬元帅,都不过是跳梁小丑,星火之光而已。就如同悟空最后的呐喊,“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都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参考文献:
[1][美]韦恩·布思.小说修辞学[M].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格雷马斯.结构主义语义学[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97.
[3]米克巴尔.叙述学[M].北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今何在.悟空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坤(1991—),女,汉族,山西省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