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美”角度比较欣赏《桃花行》的两种英译文

2017-08-04王文丽

神州·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美比较研究

王文丽

摘要:《桃花行》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伤怀的经典之作,预设了黛玉夭亡的悲剧命运。《红楼梦》的两个权威英文全译本——杨宪益及夫人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对《桃花行》的翻译做出了不同的努力。作为汉语古典诗歌英译的重要理论,三美(意美、音美、形美)论是研究诗歌英译美学效果的有效标尺。从三美角度对《桃花行》的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增进读者对《桃花行》英译本的理解和欣赏,并帮助读者了解《红楼梦》两个译本的不同特征。

关键词:《桃花行》; 英译文; 三美; 比较研究

一.引言

《桃花行》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篇重要诗作,与她所作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基本格调一致,都含有“诗谶”的成分,“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預作象征性的写照”(蔡一江,1984:293)。至今英译《红楼梦》最权威的两个版本分别是由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和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所译,两者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在《翻译的艺术》中,许渊冲指出:优化的译文,具体来说,就是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译文(许渊冲,2006:9)。其中意美是“三美”中最重要的,音美次之,形美最后。意美主要指意境和意象,译诗要传达原诗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音美主要包括韵律和节奏,译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韵律和节奏美;形美主要指诗句长短、诗行数目、排列对仗等,译诗要尽量达到原诗的形式美。 从三美角度鉴赏《桃花行》的两种英译文,对于理解《桃花行》这一重要诗作及了解杨译本和霍译本的不同特点,有一定意义。

二.三美比较

1.意美比较

《桃花行》一诗出现在全文第七十回,此时贾府已大势已去,而黛玉也即将香消玉损。这首诗不仅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也是大观园众多女子命运的象征。诗中,作者运用了桃花、帘、东风、栏杆、胭脂、泪、杜宇等一系列物象,营造出了一种花飞人倦的凄美、凄凉的意境。

对于一部分意象,杨采用直译,表达效果较为平淡,而霍克斯则采用深化译法,更为形象传神地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如霍用pink、tender两词形容“桃花”,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桃花的意象;用lady-flower译“帘内人”,巧妙地点出了人与桃花互相映衬的意境;用ill译“瘦”较frailer更贴切地传达了诗中女子的愁绪病容;而在tears前加上carmine形象地点出了“血泪”之意;blight较fade程度更深,更深切地译出了女子“憔悴”的情态。对于原诗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霍克斯可能为了押韵的需要采用了浅化甚至省略译法,这样就削弱了对原诗意象和意境的表达。第33句“杜宇”指杜鹃,相传古代蜀王名杜宇,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夜夜悲声啼叫,因此后来将杜鹃称为杜宇,指凄凉之意。对于“杜宇”这一文化意象,杨译为cuckoo,霍译为nightingale,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但却大大削弱了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此外,霍克斯译文还存在一些误译。如“雾裹烟封”的是“一万株”树,霍译为“walls and buildings”是明显的误译;末句“寂寞帘栊空月痕”意为月光照在寂寞的窗台上,而霍克斯译为月光照在强上,也是曲解。

综上,杨多用直译传达原诗意美,效果平淡;而霍的创造性翻译,部分对传达意美效果更佳,有些则效果不足 ,也存在一些误译。

2.形美比较

《桃花行》为七言歌行体诗,全诗17行34句,共238字。两种译文均为34句,与原诗一致,不同之处是杨译文保留了原诗的歌行体形式,34句衔接紧密成一篇,而霍克斯将之分译为7个诗节,每节四句或六句,更符合英语诗歌特点。另外,因为汉语重意合,《桃花行》作为古典诗歌用字精炼,语言简洁,对仗工整,241个字即创造出了一系列物象及丰富的意境。而英语重形合,与汉语句子结构不同,不可能逐字翻译。杨宪益夫妇译文269字,与原诗长度相近,语言保留了原诗凝练的特点,基本采用直译的方法对原诗进行逐句翻译;霍克斯译文355字,用讲故事一样的平实语言娓娓道来,并未严格按原诗形式翻译。具体来看,语言上杨译文多采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用词精炼,而霍译文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描写性语言,行文较长;句子结构上,杨译文多采用动宾结构,而霍译文多用系表结构;句式上,杨译文多采用简单句句式,霍译文则经常出现and,but,that等连接词,多复合句和从句;行文上,霍译文中多处出现了句子的重复,而杨译文基本采用顺承行文;翻译方法上,杨译文基本采用直译的方法,而霍译文中可能出于句式长度工整的考虑,运用了多处增译。

可见,杨译文更简洁凝练,而霍译文表达较为冗余。而《桃花行》继承了汉语古典诗歌精致凝练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传达原诗形美上,杨更胜一筹。

3.音美比较

音美包括韵律美和节奏美。音韵方面,杨译文主要是偶数句押韵,而霍译文主要是两句押韵,而原诗的韵并不固定,可见,两种译文均实现了对原诗尾韵的超越。杨译文运用了2处叠字及叠词、21处头韵、23处元韵、26处辅韵,霍则分别运用了9、33、36、26处。节奏上,杨译文音节数更少,每句较短,霍译文音节数较多,每句较长,并且在音步的处理上更讲究。可以看出,霍译文更好地实现了音美。

三. 结语

大体来看,《桃花行》两种译文均在三美的传达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意美的传达上,杨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采用直译,较好地做到了忠实于原诗,但表达效果上难免平淡,难有创意;霍则灵活运用了创造性翻译,表达意美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但也存在误译等情况。形美上,两译文在语言、结构、句式及译法上各有差异,杨继承了汉语古典诗歌凝练的特点,语言概括精炼,结构简洁,而霍行文较为冗余,因此杨译文在传达原诗形美方面略胜一筹。音美方面,霍译文较多地运用了尾韵、头韵、元韵、辅韵及叠字叠词等,在音步的处理上也更讲究,体现了英语拼音文字的特点和在表达音美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传达了原诗的音美。从三美角度对《桃花行》两种英译文的比较分析,有助于从诗歌美学角度理解诗作,增进读者对这一经典诗作的理解,而两种译文的差异,也反映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各自不同的特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美比较研究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高坡“三美”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