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后现代主义下的即兴编舞

2017-08-04谢羽鹭

神州·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舞蹈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现代舞发声萌芽,在欧洲和美洲两大战场不断出现推进现代舞历史发展的新人物和新团体。由现代舞先驱弗朗西斯·德尔萨特到后现代时期繁盛的舞蹈剧场在西方现代舞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不断解放肢体,运用肢体的道路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团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舞蹈是什么?

关键词:舞蹈;后现代主义;即兴编舞

一、机遇编舞

那么如果我们抛弃那些规定的训练程式与体系,动作从何而来?与此同时又如何能做到从根本上解放身体呢?西方后现代形式主义用整个时期告诉我们,动作即动作,它们只不过是肢体的一种运动,其本身并不代表任何意识。它的功能作用就像乐谱中的各种符号一样。是一种符号化的组合方式,组合当中最突出的动作符号自身的意义是最重要的。坎宁汉时期的西方后现代舞蹈大师们认为传统现代舞,由于戏剧、文学及情感等因素而变得肿胀。因此他们更愿始动作本身变得纯净,让动作本身成为动作的目的。而不是被局限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在这一时期中有人甚至提出舞蹈动作的"意识真空",且对此做过具有一定价值的实验。当然,这些意识流有的被保留下来并长期成立,有的也随历史的长波所淘汰。

就机遇编舞 更多还原“机遇编舞”本身就是即兴。他以投掷硬币的方式决定舞蹈中动作的构图形式、舞句舞段的链接、参演人数、舞台空间的方位、音乐节奏的质感等等诸多成分。最后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舞蹈作品做以呈现。从而取得都一种或多种出乎意料的“意外”效果。他打破了传统编舞的固定思维及程式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拓展了舞蹈动态造型与空间衔接的可能性,其作品本身而言不定性因素更强,可预见性更低,从而也使其作品意义更加宽泛不受限制。西方后现代舞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团体都一直执着坚持不懈的追求着各种偶然性的美好“意外”-------即兴编舞。“易者,变也,天地万物之情见”“变”乃世界万物之本源。默斯·坎宁汉也是意识到这一点,在作品编创中不断创新加以变化。他利用舞团中各个演员的自身特色,加以“机遇编舞”形成了《独舞与三人群舞十六段》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开启了即兴编舞的大门,后来者不断探寻着此间的偶然性。

二、角落即兴

20世纪中期一位在墙上行走的舞者出现----崔莎·布朗。这位西方后现代舞的领跑者与中流砥柱出现在新先锋派二代。她的早期作品基本面貌是即兴表演。延续了早间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主流意识,将舞蹈巧妙的从戏剧性的叙述中带出来,并且把它引入到“纯动作”(pure movement)即强调动作自身。布朗认为,即兴结构能满足时间与空间的安排,且试图从陈旧的固定的限制与规则中获得自由。所以就她的作品而言一切都是即兴,却又都被设计和规划妥当,甚至于一声呐喊,一个不经意的摔倒,都是她为作品所精心即兴而来。这样的即兴一般要重复上百遍差不多的动作,可就是那一丁点的差不多,在崔莎的眼里都是不同。从1968年开始,崔莎·布朗开始“器械 作品”的试验,1971年作品《走在墙上》(walking on the wall)给观众从上往下俯视的幻觉,作品中大量使用滑轮、吊钩、轨道、绳索,利用了之前所有现代舞者从未开掘过得空间进行舞蹈。她对所有空间都有着犀利且敏锐的眼光,且对那些不是舞台中心的地方---副台、角落、公园、水上、停车场、大楼墙壁,这些被舞蹈所排斥的空间都被她一一选用。这也是最早期的环境即兴。在进行作品编排时如何把凌乱的即兴动作语句排列成为有“意外性”的作品?此刻的崔莎·布朗不像坎宁汉那么的“草率”,相对而言现在的她十分严谨。她以严格的视觉或者数字规律来框定即兴创作中的发现。以《line up》为例,主题即是排队,作品中单个演员由即兴A动作短剧通过某种固定传递方式传输给第二个演员,有个人动作传导成为集体动作。也会有突然地的集合或者分散,这…全由演员当时的个人想法而决定。在崔莎·布朗创作的约100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字----“发展”。“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变”。从简单到复杂,从清晰到隐藏,从秩序到凌乱,无一不是变化与发展。正是这种求变之心,造就了崔莎·布朗的思想高度和作品成熟度。

三、舞蹈剧场

后现代舞时期的“舞蹈剧场“是一个必须提到的存在。”舞蹈剧场“这个名词最早是”尤斯“开始使用的。他希望能找寻到一种古芭和新舞蹈的结合方式,且能够完整表达剧情。德籍艺术学家约翰·斯密斯曾说,尤斯创造了“舞蹈剧场”这一概念,皮娜·鲍什却赋予它以形态。20世纪70年代,皮娜带着她的舞蹈剧场创闯入了世界舞蹈人的眼中,她和她剧场的出现粉碎了传统舞蹈剧场艺术。乌帕塔尔舞蹈剧场以“破碎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1978年鲍什带着作品《他牵着他的手,带领他入城堡,其他人跟随在后》进入观众的视线,作品中疏离的效果、蒙太奇式的拼接、变态的心理、以及作品呈现的暴力的倾向……都是在其他作品中很少会被运用的手法、方式及内容。鲍什注重探索和表现男女两性关系,以及“暴力,尤其是对女性的暴力,一直是鲍什在作品中的精神灼痛点”。1978年《穆勒咖啡屋》更以荒谬的手法,粗狂的动作,将人性最深处的秘密,以及虚假的两性关系呈现得淋漓尽致。在鲍什的舞台上,可以看到的可不仅仅如此,《春之祭》皮娜的代表作之一,观众第一次看这个作品时就惊呆了,因为舞台上铺满了泥土,演员在泥泞的土里翻腾,睡觉,吃东西,与观众对话,呐喊等等。这些看似的不可能却是皮娜的精心设计与编排。她希望更自由的运用更多手段方式及语言表现更真实的舞蹈作品。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现代舞蹈发展如雨后竹笋,他们反传统,反美学,反理性,以个人独特风格在世界后现代舞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标新立异为艺术风格的追求,强调发展与变化。

参考文献:

[1]王二虎.探析舞蹈创作的思维方式[J].戏剧之家.2016(10)

[2]许菲.即兴舞蹈的语言与呈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尹丹丹.即興舞在舞蹈编创中的价值体现[J].音乐大观.2012(03)

[4]邓璐.即兴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

作者简介:谢羽鹭(1991-)女,湘,湖南工学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专业:舞蹈编导。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冰上舞蹈搭档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我和舞蹈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