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的审美
2017-08-04刘琴
刘琴
[关键词]古典诗词;审美教育;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久远,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姿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一、注重朗读,感受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还能让人体验诗歌的音韵美。诗的语言总是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波动,自然生成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如轻松的心情表现为明快的节奏,悲哀的情调表现为缓慢低沉的节奏,节奏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在朗读中赏美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划分朗读节奏,感受诗的旋律
如同音乐的旋律一样,一首古代诗歌之中总是时缓时急,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增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古代诗歌的朗读节奏是很有规律的。如四言诗:一般是两字一顿,按“二二”的节奏形式划分。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而七言诗一般是按“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诗句的朗读节奏有时划分并不是唯一的。如:谁家新燕啄春泥,既可以划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划为:谁家新燕/啄春泥。划分朗读节奏的原则是,不能出现读破句子,从而把诗句的意思搞错。把握诗歌的节奏,就能获得诗歌的语音美。
2.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感情
在诵读中领会诗歌中表达的感情,学会用内容和感情来判断韵律的轻重缓急,读出节奏声调,学会语速的选择,读出诗歌的情调。节奏声调表现在的时而上挑,时而下降,或短时停顿,或长时停顿;语速的选择表现在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中溢出几分哀婉;诗歌的情调表现在豪放激昂、婉约悱侧,平淡清长、深邃绵长、凄楚哀婉、空旷悠扬等。如在李白的《行路难》中,要把诗人李白的复杂的心理历程,情感急遽的迭变朗读出来,表现为从“欢乐—苦闷—希望—失望—奋发”。要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
3.用多媒体、歌唱的形式感受语音美
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意境相同的画面。通过画面,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其中名家的配乐朗诵,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对诗句意象的分析,自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激发朗读诗歌的兴趣。如刘禹锡的《秋词》通过视频的朗读,不但感受到诗的语音美,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古诗的兴趣。另外用印尼民歌《划船歌》配《蒹葭》,用加拿大民歌《红河谷》配杜牧的《泊秦淮》,读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这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为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字词,感受炼字美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歌的意蕴离不开炼字美,在诗歌鉴赏中,要去咀嚼,深入体会,去感受“炼字”的语言魅力,领悟诗歌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和内涵。
如杜甫在《旅夜抒怀》中这样描写所看到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在描述星和月时,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呢?原来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用这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涌”字,给人有动感,不是从江水中浮起,而是“涌”起,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给人一种美。
三、注重意象,提高认识美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借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古诗中有单个意象,也有多个意象。
单个意象,如大众中公认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它们象征了那些不管遇到何种情况,都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情操。“松”代表的则是一种傲霜斗雪、不折不挠的形象。如诗歌刘桢的《赠丛弟》“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作者借松树为喻,劝勉弟弟在恶劣的环境中要保持高尚的人格和追求。
多个意象,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由涧边、幽草、深樹、黄鹂、春潮、急雨、横舟等七组意象,组成了一幅景色清丽、境界深幽的风景画,盎然春意,扑面而来。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意象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这些意象直接组合,就会展现出一幅游子羁旅之愁、故乡之思之图,达到了言简意丰的效果。
四、注重意境,感受情感美
美学中讲述“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 “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意境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感情。诗人创作往往是“情动于衷,而言于外”。如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先描绘了七种事物,黄莺、红花、绿树、山村、水乡、酒旗、春风,这些汇成一幅美丽“江南春景”图,后面接着又写了楼台、寺院等,这样描写,江南春天的优美景色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这不但美不胜收,而且给人一些联想:难道诗人仅仅要表现美景吗?为什么要修这样多的楼台、寺院,它们是怎样修起来的?这样的追问,联系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就可以感受到诗人隐藏于后的意图:诗人感叹晚唐皇帝的腐朽,批判了统治者,从而鞭挞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修建寺院,劳民伤财的求神的愚蠢行为,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又如李煜在《虞美人》中,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恰切自然,它不但寓抽象于形象中,而且让人们产生很多感慨:流水不复,时间已逝,青春易老,往事难追,生命将近……这种种情思交合扭结,构成了人生的大课题——生活,诗人思想情感蕴含在其中了,这也正是诗歌美的艺术魅力所在。
五、注重手法,感受技法美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提高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每首诗的手法和技巧各有不同,因此必须明确鉴赏技巧的准则是: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要为思想感情服务。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体验和审美趣味总是离不开诗词创作中多样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谋篇布局的技巧 (下转24页)
(上接22页)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首联写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颔联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颈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少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前两名为叙述,后两句为抒情和议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抒情。
3.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古诗中常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的应用,让诗句更凝练,更生动,更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 “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構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六、知人论世,感受深层美
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容易得多。如杜甫,通过了解他的生平,有助于鉴赏诗歌的风格。如《望岳》和《石壕吏》,这两首诗是作者在不同的背景所写的。《望岳》是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写的。他通过写景抒情来表达作者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而《石壕吏》是作者在后期所写,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这两首诗杜甫的诗的风格也从豪迈转变到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通过了解诗人,不但懂得诗的内容,而且也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总之,古典诗歌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又体现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生活中有美,古诗中也有美。我们要深刻地钻研每首古诗的特点,抓住诗中美的因素,发掘古典诗歌的青春活力,促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在实践中创造美,不断塑造美的心灵。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