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牛马价钱
2017-08-04
说到清朝的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他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康熙对数学情有独钟,这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是极其罕见的。
据说1695年春的一天,康熙微服南巡到扬州。只见烟花三月的扬州城风和日丽,城南门边的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集市的一角,知府里的两个公差和几个卖马、牛的伙计发生了争执。伙计们苦苦地央求两个高矮不一的公差:“两位大爷,按我们讲好的价钱,你们若买3匹马、5头牛,共38兩银子;买4匹马、6头牛,共48两银子。可你们买4匹马、6头牛只给42两,少了6两,我们可亏不起这么多钱呀!”
高公差听了,眼珠子一瞪,大声呵斥道:“少废话,大爷是干什么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再敢啰嗦,把你们的马、牛全部拿来充公!”
矮公差也连忙帮腔:“对!别说少你们几两银子,就是白拿,那又怎样?”说完,两个公差赶着牛、马就要走。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位40多岁的精瘦书生,只见他不卑不亢地对两个公差说:“买卖公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匹马、一头牛都有个价,你们二个想买马牵牛,该付多少银子就付多少,怎么能仗势欺人?”
高公差见这位书生如此大胆,竟敢当众管教他,不禁大怒:“书呆子,你找死呀!你知道一匹马、一头牛是什么价?”
矮公差一听,也气势汹汹地吆喝道:“对,你初来乍到,我们私下里讲好的价钱你怎么知道?我看你还是少管闲事,免得惹祸上身!”
书生并不畏惧,冷笑一声说:“我是不知道你们商定的价钱,但那个伙计的话我听到了,我已经算出来了,每头牛的价钱是4两银子,每匹马是6两银子。”两个公差一听,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这个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原来,他根据卖马、牛的伙计与两个公差的对话得知,买4匹马、6头牛,共48两银子;买3匹马、5头牛,共38两银子。两者相差的48-38=10(两)银子,是1匹马与1头牛的价钱之和。书生据此推算出4匹马与4头牛的价钱之和是10×4=40(两)银子,2头牛的价钱是48-40=8(两)银子,1头牛的价钱就是8÷2=4(两)银子,1匹马的价钱就是10-4=6(两)银子。
中年书生路遇不平,挺身而出,为卖马、牛的伙计主持正义,围观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两公差见下不了台,恼羞成怒,上前就要抓中年书生。中年书生毫无惧色,从袖袋里掏出一个东西一亮,围观的人不识货,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两个公差是吃皇粮的,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下求饶。
书生掏出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那叫“玉玺”,是古时候皇帝的大印。这位中年书生不是别人,他正是微服南巡的康熙皇帝。
康熙在位61年,那时人们普遍重视数学,数学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而康熙本人也刻苦学习数学,不仅亲自动手演算习题,还亲自校阅译成汉文和满文的西方数学著作,并且主持编纂了巨著《数理精蕴》。这本书被誉为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在国内流传广泛,对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