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为什么这样熊

2017-08-04乌耕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活老师孩子

乌耕

读罢两个“熊孩子”的故事,感慨良多。

说实话,这只是“熊孩子”的少儿版,还比较“嫩”。下面说两个“更熊”的,姑且算是青春版的“熊孩子”。

去年初夏,我去青州講课,一大早乘火车,只有那种老祖母一样的绿皮车。当年读大学时,我曾很多次坐着它穿行在胶济线上,故而很亲切。甫一落坐,更“亲切”的一幕上演了:六七个放了暑假的大学生结伴而归,听口音应该是老乡,刚想搭讪几句,就被他们旁若无人的样子推了个趔趄。更要命的是,唯一的一位女生在那么多“绿叶”的簇拥下,俨然一朵娇艳的花,她一口一个“他妈的”,就像写文章使用标点。

前不久去青岛,返回济南下车时,撞上了一对小情侣。女孩人高马大且明眸皓齿,在等候下车的几分钟内,她一直在跟男友“交流”,却很像对着整列列车广播。这一回更生猛,不仅有“国骂”,还有频繁出现的“三字经”。

我并非孤陋寡闻之人,但当一个姑娘在大庭广众之下,像孔雀开屏一样展示自以为很绚丽的羽毛时,我的痛苦还是如此尖锐。

显然,这样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娇纵下长大的。不过,所谓教育是一场接力赛,父母只是跑第一捧的——虽然这是最重要的一棒。

最近在网上看了篇长文,一位作者回忆其大学生活,并试着分析自己理想的火焰是如何熄灭的。他写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开学伊始军训,列队时教官拍了他一巴掌并吼道:你他妈的给老子站直了我X!

作者说,那一刻他就后悔了,不该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来上这个学。另外,心中有一些建筑开始倒塌。

这样的文字,读上去很亲切,因为我刚入大学时也有这样的体验。

老师骂人,我不知有多少普遍性,但北大著名的教授骂到香港去,已经是多年前的旧闻。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第一天背起书包上学时,他是多么兴奋,而老师在他心中是多么神圣啊!不过,他的热情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递减,读到高中时已经“苦大仇深”,所以高考一完,过去是大规模地撕书,最近几年,有的学生开始殴打老师。

在那条冰冷的考试流水线上,固然永远不乏第一名,每年也都有高考状元,但“熊孩子”的产量很高。如果我们继续唯分数是求,则“熊孩子”的产量会越来越高。

前几年,我在电视中看到过一个“斐济男孩”:他自幼被父母关在鸡笼中,他的一切都是鸡的复制,包括手的形状。

在哲学层面,我们一直在把教育简单化,而在技术层面复杂化。其实,一个最直观的换算公式是: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鸡群中,会成为一只鸡;生活在原始部落,会成为一个野蛮人;生活在绅士中,会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在老子的哲学中,在众多文学家的笔下,孩子都是纯洁的小天使。那么,孩子为什么这样熊?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包括每一位成年人,先不要急着谴责孩子,而是先认真地照照自己。我想,所有的污垢都来自镜子中的这张脸,虽然它搽满了珍珠霜,甚至艳若桃花。

小编重要啰嗦:

在编辑部讨论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非常认同这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当有熊孩子大声喧哗的时候,千万不要冲着熊孩子使劲,应该要跟熊孩子的家长沟通。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纵使你有千万个绝对正确的理由,但只要你敢奔着孩子去,父母就一定会跟你拼命!跟你拼命!!跟你拼命!!!

孩子大多还没有树立公德意识,但是父母应该有(点儿……吧……);孩子往往不太注重体面,但是父母必须在意。所以,遇到作天作地的熊孩子的时候,去跟他们的父母沟通,成功率会显著提高。

尽管有些父母诉苦,说“管不住”孩子,但事实是:只要父母真心想管,是一定可以管得住的。因为父母都不傻,等到外人忍无可忍,出手替你管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可就是个未知数了。

这个话题本刊持续关注,如果您是孩子的父母,您想了解“如何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熊孩子”,请看下旬刊。

猜你喜欢

生活老师孩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