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课堂教学?对接学校文化?对接基地建设

2017-08-04刘海娜

中国德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生涯社团职业

小学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感恩生活、规划生涯,知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该如何到达那里”,从小树立服务社会、发展自己的理想。

生涯是生命和生活的过程。小学生涯教育着眼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自我认知、个性爱好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为关注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体验,为学会安排生活、摆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树立远大理想奠定基础。小学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感恩生活、规划生涯,知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该如何到达那里”,从小树立服务社会、发展自己的理想。几年来,新源里第四小学以“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和社会,学会对自己进行初步生涯规划”为目标,依托校内生涯教育核心小组和班主任两支队伍,在和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基地建设的“三个对接”中,全面落实生涯教育,促进小学生生涯能力的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做最棒的自己。

一、和课堂教学对接,加强学生的生涯认知

生涯能力培养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探索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职业体验,奠定人生发展基础。

(一)依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渗透生涯教育内容

学科教育中有着丰富的生涯教育内容,我校注重引导学科教师善于抓住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语文学科,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和互助合作的品质。数学学科,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选择、规划及运用时间的能力,以及勤学、善思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音乐学科,让孩子们提升自己的自信及表现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会,认识不同类型的工作角色,了解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及科技进步与工作的关系。综合实践学科,为孩子们提供校内动手操作、校外实践体验的机会。

(二)研发《小学生涯教育》校本教材,开设生涯教育课

2010年3月,我校编写了《小学生涯教育》(四年级)一书,并于2011年5月出版。此书连同学区内兄弟校同仁编写的其他年级读本,共同组成了中国大陆第一套分年级的《小学生涯教育》教材。这套教材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国内小学生涯教育的空白,更为我校在具体实施小学生涯教育方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一线老师及孩子们提供了方便课堂使用的、鲜活的教材。学区还为各校教师及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每人提供一本。2011年至今,我校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利用校本课程、班主任教师利用每月第三周班会时间,落实开展生涯教育,平均到每个年级、每个班級每周0.5课时。有效的课堂实施,充分保障了小学生生涯教育在我校的推进。

(三)创新班会和队会,开展主题生涯教育活动

班队会是班级和中队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或中队辅导员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活动。以此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每学期,我校班主任老师都会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主题生涯教育活动。如六年级(3)班陈静老师召开的以“把握时间,成就自己”为主题的班会,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会合理利用时间,逐步掌握规划时间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作好准备。

二、和学校文化建设对接,培养学生的生涯兴趣

学校文化建设是立校之本,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两年来,我校紧紧抓住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环境建设和社团建设,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职业体验效果。

(一)在学校环境建设中熏陶感染

我校在以“福源文化”为主题的楼层文化建设方面,将生涯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

教学楼一层大厅西侧主题墙展现的是“福源文化”中“六源”的部分,充分体现出学校对同学们“诚”“爱”“美”“礼”“智”“健”的教育和培养。具体通过六套校本教材——儿童文学、体育、京剧、科技、国画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对生涯的认知,提升学生对职业的理解。

(二)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实践体验

社团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参加的学校活动之一,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2011年9月,我校便尝试将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社团活动有机整合,既可以丰富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又可扩充学生生涯教育的渠道,使两项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最终实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为此,几年来,我们带领“小梨园”京剧社团走进中央电视台《快乐戏园》栏目,聆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老师讲解京剧知识、讲述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带领扎染社团的同学们走进北京服装学院,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扎染方法,欣赏T型台上的模特们穿着北京服装学院的哥哥姐姐们制作的服装,近距离接触服装设计师和模特职业;带领美术社团的同学走进珐琅厂,体验传统艺人的日常工作,深度感受何谓工作中的“精益求精”。这样的活动每个社团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校提供资金、外联、租车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负责社团工作的主任和社团老师策划实施,过程中也有家长志愿者的参与。平日里,我们更多的是引导社团形成良好的社团文化,让孩子们通过社团活动,了解自身兴趣、能力及自身特质所适合发展的方向,在社团活动中形成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热爱劳动和互助合作的品质。

(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锻炼提升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两方面。在“硬文化”的建设中,学校鼓励班主任从教室卫生和教室环境布置两方面,给孩子提供班级劳动、自主奉献的机会,以此锻炼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在“软环境”建设方面,鼓励老师给孩子提供和教师“共同工作”的机会,即:师生家长共同确定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奋斗目标,以此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过程中,增强孩子们的自信,让孩子们了解教师职业,体会家长的艰辛。不仅如此,小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竞选和轮换,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锻炼和提升的平台。

三、和基地建设对接,提升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

根据6~12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校注重整合学校本部和分部周边资源,积极开发生涯教育基地,丰富生涯教育的渠道,以满足学生走出去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

每次基地活动前期,指导老师都会带领孩子们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报告单、外联、准备录像和拍照设备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不仅在过程中孩子们收获满满,前期的准备和后期总结,包括一些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都是对孩子最好的生涯教育。

(一)基地慎选择,回归生活好

现阶段,各种规模的职业体验中心、体验城不断涌现。孩子们可在一天的时间内,体验十多种、甚至更多不同的职业。这看似为我们的生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快餐式”的体验模式,却容易让孩子仅仅停留在“游戏”的心态。只有回归现实生活,切實走进不同的生涯教育基地,走进身边职业人的生活,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甚至试一试,才能让生涯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二)班班有基地,人人有体验

近两年,我校已经开发了10个生涯教育基地。其中,低年级段3个,分别为:三源里社区医院、左家庄派出所、左家庄消防中队;中年级段3个,分别为:幸福村教辅中心、左家庄街道办事处、欢乐之都职业体验中心;高年级段4个,分别为北京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岳成律师事务所。

在我校,每个班级在不同的年级段,均可根据班级学生意愿和需求,选择一至两个基地进行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实践活动,不仅有针对性,而且体验充分。六年下来,每个班都拥有至少六个基地,真正实现了班班有基地、人人有收获。

(三)体验有要求,能力有提升

基地体验活动不是玩。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1+2+1”的思路,即:学生每年认知和体验1种职业,制作2种以上手工作品,完成1份职业认知体会,并借助班会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利用重大节日进行展示和反馈。

(四)紧拉家长手,效果更显著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的成长离不开土壤、水分和阳光。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学校紧紧拉住家长的手,借助家长们的力量实施生涯教育。学校不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更多地是通过具体的家庭活动,让生涯教育在家庭落地。我们先后开展过不同主题的家庭活动,如:绘制家谱活动,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不是家庭生活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加强了学生对于家族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人、孝敬长辈的感情。我们还通过开展采访家庭各成员职业活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家长从事的职业,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需要怎样的技能。

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具体落实到学生的生涯教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生涯教育的实践,我们只迈出了一小步,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生涯教育之花越开越艳!

【刘海娜,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德育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栏目投稿信箱:zgdy_huati@163.com

猜你喜欢

生涯社团职业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我爱的职业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社团少年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