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实验 学会观察

2017-08-03卫美林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结论科学素养分组

卫美林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由此可见,小学科学教育主要承担着两个功能,一是强调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及科学教育的启蒙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教师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增强科学意识,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技能,提升科学创新能力。

一、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指导示范作用

演示实验是科学知识建构、实验过程示范、观察记录指导的有效达成途径,要发挥好演示实验的功能,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好四个方面指导。

1.理由充分。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的目的意义、器材准备、计划制订、实施步骤、操作要点、观察记录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都要进行详细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实验中学到有关知识、了解实验步骤、掌握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分组实验铺平道路。

2.观察细致。观察是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共同参与的主要形式和任务之一。所以,教师在演示实验之前,必须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实施观察。例如用眼睛看现象,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无刺激性和无毒性的气体),用嘴品尝味道(可食用物品)和用手摸触感觉,用脑思考问题等,获取丰富的实验资料,详细记录各种现象,为下一步的学习收集好必要的资料。

3.讨论深入。交流讨论是演示实验后的重要环节,也是获得科学结论的重要步骤。在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和现象是零碎的、杂乱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引导全体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将获取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完善和系统化,从而为正确科学结论的得出奠定基础。

4.总结到位。演示实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实验总结,总结的目的是得出正确完整的科学结论。这个总结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这个结论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自主总结得出,而不是由教师根据实验现象直接给出。然而,教师必须要让出时间和空间来,引导学生自主走完这一步。 所以在总结时,要让学生充分描述现象,并说出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有效培养分组实验的自主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三方面。

1.实验准备要“细”。进行细致全面的准备是搞好分组实验的前提和保证。①制定一系列的实验规则。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学习这些实验规则,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②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或任务。指定担任实验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还可以给座位编号,即给学生编号。按编号分别规定每个学生做什么。③老师要求学生做必要的实验记录和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这是进行科学学习方法教育的契机。④老师可以制定实验评价制度。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已初步发展起来了,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等比赛机制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以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信心。

2.分组实验要“放”。在学生了解了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以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分组实验时鼓励学生从证实和证伪两个角度进行实验验证。例如《电磁铁的磁力》一课,学生两人一组,自己准备器材,自己选择猜想进行实验验证,自己动脑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验后孩子们呈现出来的研究结果既丰富又有趣,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设。

3.实验结果要“晒”。一個人的观察具有局限性,通过交流,可以分享彼此观察到的信息,互相弥补不足,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深入交流实验的心得和体会,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在分组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晒一晒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观察和实验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和实验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和科学实证意识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实验,有效观察,一定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论科学素养分组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