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庭坚用典之法及效果浅析

2017-08-03杜书颖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黄庭坚诗歌

杜书颖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王国维先生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谈及诗,唐为盛世,谈及词,宋居顶峰。然而同被视为“谑浪游戏”的词作比较,诗才是宋人最初用于载道言志的文体。如果以唐诗为比较对象,那么“黄之畦径风格,尤为显异,最足表宋诗之特色,尽宋诗之变态”。黄庭坚的“山谷体”可以作为生新程度最高的宋诗代表。

关键词:黄庭坚;诗歌;用典之法;用典效果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82-01

一、黄庭坚的用典之法

陈绎曾在《文说·用事法》总结了用典的方法,“从典故意义来分,有正用(故事与题事正用者也)、反用(故事与题事反用者也)、借用(故事与题事绝不类,以一端相近而借用之者也)、暗用(用故事之语意,而不显其名迹);从典故的类别来分,有对用(经题用经事,子题用子事,史题用史事,汉题用汉事,三国题用三国事、韩柳题用韩柳事,佛志事用佛志事)、扳用(子史百家题用经事,三国题用周汉事。此扳前证后)、比用(庄子题用列子,柳文题用韩文)、倒用(经题用子史,汉题用三国,此有笔力者能之也)、泛用(于正题中乃用稗官小说、俗语戏谈、异端鄙事为证,非大笔力不敢用)”按照上述的部分分类,下文选取几种典型方法对黄庭坚的诗进行分析。

(一)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说出典故的具体人和事,比如《听宋宗儒摘阮歌》“楚國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直接用屈原和王昭君的例子;暗用和明用相对,就是不直接说出典故的人和事,而是化用原句的意思以造语,相对于明用来说,更能显现作者对典故的理解和掌握,这种用典方法,如同下文第五章所提及的,也需要读者有着与作者对应的“认知能力系统”。黄庭坚诗中的暗用对应他的诗论而言,就是“夺胎换骨”,比如《登快阁》中“快阁东西倚晚晴”就是化用了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即是典故之意和诗意相合,比如《双井茶送子瞻》“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之意同《国语·越语》范蠡“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表示想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泛舟于湖上,过无虑的隐居生活之意;反用即对典故做出不一样的解释与理解,又称“翻案”,比如《池口风雨留三日》“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与《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之意相左,又如《次韵文潜》“天生大材竟何用”反用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意。

(三)对用

对用,陈绎曾举例为“经题用经事,子题用子事,史题用史事,汉题用汉事,三国题用三国事、韩柳题用韩柳事,佛志事用佛志事”,马丽梅在分析苏轼用典方法的时候,举出了更为详细的例子,下文从这些更为细节的方面分析黄诗用典的方法,比如,赠人诗中的典故中主人公的姓与受赠人相同,《郭明甫坐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列举五个郭姓人士的例子;又如,诗用与诗题同类,《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用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典,用题画诗作典于题画诗作

二、从黄诗用典效果浅析典故使用对诗歌阅读效果的影响

(一)巧妙精深的典故对诗歌境界的拔高

好的典故对诗的意境的抬升,一从文本来说,契合诗意的典故从意境上辅助情感的营造,使诗文的情感更加饱满而有张力;二从阅读者来说,“用著名的词语与典故而不明言其来源出处,饱学之士读来,便有高雅不凡之乐这是一种癖好相投者之共同语言……这种暗示比明白说更为有力动人。因为一语道破,暗示的魅力必缈不可得矣”,读者若能知晓典故的深意,诗文的意义便会是精妙而可亲的了。上文第三章已举过黄诗中用典精巧的例证,不知者叹诗文之晦涩,通晓者方能从中攫取乐趣。

(二)用典生硬密集造成的隔阂感

典故是有着特定意义的单位,其自带着原意,而且有着自身的语言风格,选用典故入诗往往会有难以消解而出现“典故大于文本的情况”且黄诗中典故密集,未作查阅读来却有晦涩难懂之感,更谈不上情感的唤起与互通了。

(三)浅析典故使用的必要性与同阅读体验的联系

典故使用的生僻与否、密集与否均不是判断用典是否得当的充要条件,《蔡宽夫诗话》曾引用王安石对用典的一番评价:“荆公尝云:‘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盛?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毕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用典只要是“与题合”、“出己意”,用典再密也是对诗之意无所妨害的。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诗之典过繁过奇会降低作品的可读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今人读黄诗《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会觉得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宋时白丁对黄诗的了解也可能远远不及当代文士。读者的文化水平对于典故使用效果和阅读体验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典故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它的通畅与晦涩,平易与艰深,仅仅取决于作者与读者的文化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文本阅读效果的提高同样要依赖于读者阅读水平的提升,只有自觉去领悟艺术作品中的暗示,不断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系统,才能使阅读体验更为愉悦进而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黄庭坚.山谷诗外集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左丘明.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班固.汉书[M].上海:中华书局,2007.

[4]林语堂.苏东坡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黄庭坚诗歌
诗歌是光
黄庭坚对联逞风流
诗歌岛·八面来风
楼钥与黄庭坚诗学的离与合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