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灿、陈之遴唱和词研究

2017-08-03刘艳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态

刘艳萍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00)

摘 要:徐灿、陈之遴是明清时期的一对夫妻文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夫妻唱和词。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他们之间的唱和词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明亡之前,书写的是闺阁之情;明清易代,唱和词的内容转向对入世还是出世、忠君还是贰臣之间的辩驳,表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在政治见解上旗鼓相当的夫妻互动。可以说,徐灿超越传统女性的政治表现,使她以及她的作品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特殊地位。因此,这里把重点放在了对明清易代之际的徐灿、陈之遴唱和词的研究上,以期对明清易代之际“贰臣”心态以及女性政治表现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徐灿;陈之遴;唱和词;明清易代;“贰臣”心态;女性政治表现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75-01

明清词坛出现了许多夫妻间相互唱和的词人,如徐灿和陈之遴。其中,徐灿,作为一个女性词人,以近似于男性化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对明朝灭亡的痛苦心理,受到了清代以及近代文学家的普遍关注。然而,大多学者没有对徐灿超越传统女性的政治表现进行论述,更没有对陈之遴仕清后的“贰臣”心态进行系统分析。而徐灿和陈之遴的唱和词对了解明清易代时期士人的政治心理以及女性在这一时期扮演的角色提供了重要文本,值得我们去研究。徐灿和陈之遴,他们是彼此作品的忠实读者,陈之遴甚至用“闺中友”①来形容自己的妻子。细读他们的唱和词,我们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明亡之前,他们唱和词的主要内容以伤春、惜别为主。夫唱妇和,恩爱和谐。明清易代之际,他们关注的重点转向对入世还是出世、忠君还是贰臣之间的争论,他们各抒己见,表现出了不和谐的一面。

一、明亡之前:恩爱和谐的闺阁唱和

据《家传》描述,“素庵公原配沈夫人早世,请继室于徐,时素庵公举孝廉三年矣。”②此时的陈之遴可谓是仕途得意,所作之词大多也只是以伤春、惜别为主。如《如梦令·闺思》一组五首词,以及徐灿依陈之遴之韵和的五首《如梦令》,共同表达的主题就是对春日短暂的感叹与留恋。美好总是太短暂。崇祯十一年,陈之遴被革职永不叙用。被遣回故乡后,游赏西湖,写下了《念奴娇·西湖雨感二阙》。陈之遴的这两首词整体以低沉苦闷为主,他把往昔生活的繁华奢侈和现在生活的凄清苦闷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心境。为了劝慰丈夫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徐灿和词一首。她就劝慰不要纠缠于过去,过一过那种“头上催诗,枕边滴梦”③的闲适生活也挺好的。

总之,明亡之前,徐灿、陈之遴夫妻唱和词的主要内容是和谐而美好的。不管是仕途发达的顺境,还是永不叙用的逆境,两情是始终不渝的。

二、明清易代:不和谐的政治辩驳

在徐灿、陈之遴返回江南的这些年里,江南一带惨遭蹂躏。徐灿在她的词中多有提及,如《满江红·有感》词云:“乱后家山,意中愁绪真难说”④。这一沧桑巨变为徐灿的作品注入了身世之悲,亡国之痛。而陈之遴,却在顺治二年出仕新朝。可以说陈之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政治的热情。另外,在明亡后,徐灿不时会流露出一种交织着身世之感与家国之叹的心态,在《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中就明显寄寓了这种易代之哀,流离之痛,以至于谭献在《箧中词》中感慨:“兴亡之感,相国愧之。”⑤

所以,明清易代,徐灿、陈之遴由于政治见解的不同,所做唱和之词也就不像明亡之前那样和谐。在这一时期,是否应该入仕、是否应该忠于明王朝成为夫妻唱和词的主题。

1.入世还是出世。对功名的渴望、对政治的热情是陈之遴毕生的追求。徐俊颖在《徐灿、陈之遴唱和词比较》中说:“对富贵利禄的追求和对官位的勃勃野心让他在清政权建立时,不顾世人的鄙夷和家人的劝阻,毅然出仕清廷。”⑥而徐灿,高洁的心性,使她不愿丈夫身仕两朝。于是,陈之遴的入世还是出世,成为夫妻唱和的一个重要方面。徐灿在《浪淘沙·庭树》中写道:

庭树又秋花,做弄年华。满城霜气湿青笳。眼底眉头愁未了,去数归鸦。 残月霭窗纱,莫便西斜。雁声和梦落天涯。渺渺濛濛云一缕,可是还家。⑦

词人愁情萦怀,看着乌鸦在黄昏时尚有巢可归,而词人却有家难回。人不如鸦,情何以堪。我们再看一下陈之遴的唱和词《浪淘沙·感兴,和湘蘋韵》,两相参读,就能理解女词人的哀怨之情,不仅是思乡,更是由丈夫的入世引起的。

几载似飞花,飘堕京华。持杯和泪听宵笳。犹带故宫明月色,不及寒鸦。 乌帽试青纱,锦带红斜。当年游戏玉河涯。云里帝城双飞阙,好个天家。⑧

陈之遴降清,早就把江南生活抛诸脑后。而徐灿,对丈夫的仕清充满了芥蒂,所以忍不住抒发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夫妻二人的政治分歧越来越大。虽然未曾与丈夫发生正面冲突,但她词中的幽咽就已说明了一切。

总之,在面对入世还是出世的问题上,徐灿和陈之遴表达了不同的见解。徐灿不想丈夫为官的态度一直是明确而坚定的。而陈之遴,即使有过片刻的踟蹰,从始至终,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政治仕途。所以,他们唱和词就明显表现出了不和谐的一面。

2.忠君还是贰臣。陈之遴的迅速仕清,在当时的士人眼里,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种侮辱。徐灿和丈夫的政治观分歧就基于此。因此,夫妻二人在对忠君还是贰臣的问题上坚持不同的政治立场。明亡后,感受易代之悲、家国之痛的作品成为徐灿词的主题。她的《满江红·感事》明显体现了这一点。

过眼韶华,凄凄又、凉秋时節。听是处、捣衣声急,阵鸿凄切。往事堪悲闻玉树,采莲歌杳啼鹃血。叹当年、富贵已东流,金瓯缺。 风共雨,何曾歇。翘首望,乡关月。看金戈满地,万里云叠。斧钺行边遗恨在,楼船横海随波灭。到而今、空有断肠碑,英雄业。⑨

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国破家亡之痛和思念乡关之情。“到而今、空有断肠碑,英雄业”,以深沉的悲叹结束全篇,家国之痛充塞于天地之间。面对妻子的悲叹,陈之遴写了两首题为《满江红?感兴次湘蘋韵两阙》的同韵词来为自己辩解,摘录其中一首:

万紫千红,自合有、飘零时节。看世事、梦梦难问,不须悲切。龙战十年犹未了,乾坤洒尽玄黄血。但寒风、吹卷五陵云,西山缺。中夜舞,而今歇。诉往恨,邀明月。望江南欲赋,锦笺还叠。一代河山何许事,天心只等花明滅。叹围棋、赌墅是何人,东山业。⑩

在这首词里,陈之遴认为历史的变迁就像季节的更替,普通人应该和他们的历史环境和平共处。“看世事、梦梦难问,不须悲切”,陈之遴试图对妻子的痛苦进行抚慰,但更多的则是对自己作为贰臣的辩护。但徐灿并没有被他所谓的“正确选择”所说服,他们在诗词唱和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即使后期陈之遴对自己贰臣身份的声音不再那么坚定,也只是因官场的不确定使他内心充满忧患,而不是对自己仕清的忏悔。

明清易代,徐灿、陈之遴夫妻唱和词呈现出了不和谐的一面。徐灿感受着家身国之痛,面对丈夫的仕清,她除了一遍遍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挣扎,有时候甚至还带了对丈夫的一丝丝讽喻。而陈之遴,也有自己的政治陈述,他不断的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做出辩解,让我们听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贰臣”声音。

总之,徐灿、陈之遴作为一对由明入清的夫妻唱和词人,他们的唱和词超出了通常夫妻吟唱的惯例。他们在普通文人夫妻闺阁唱和的基础上,转向了对出世还是入世、忠君还是贰臣之间的辩驳,展现了彼此在政治上的不同见解。特别是徐灿,她在闺秀词的基础上,注入了男性词人雄健豪迈的语调,从内容上突破了女性词人惯常的“小我”意识和局限于家庭生活的纤细感受,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以及对明王朝的真实感受。可以说,徐灿打破传统女性角色,开了清代女词人走出闺房、关注社会国家之先河。而陈之遴,虽然他出仕清廷做了贰臣,但他的词作可以为我们研究明清易代之际“贰臣”文人心态提供重要文本。因此,他们的唱和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值得我们深究。

注释:

①程千帆.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435.

②陈元龙.家传[M].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216.

③④⑥⑦⑧⑨⑩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177-178,162,71-72,73,167-168,170.

⑤谭献.箧中词[M].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10.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全清词?顺康卷[G].北京:中华书局,2002.

[2]陈元龙.家传[A].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3]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4]谭献.箧中词[A].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5]徐俊颖.徐灿、陈之遴唱和词比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6]吴永萍,张淑琴,杨泽琴.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 社,2010.

[7]陈之遴,徐灿.浮云集·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0”心态,“1”状态
好心态帮您度过手术期
余男:女主角就是一种心态
还是“看掐架”心态
真正的挑战是心态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