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锅

2017-08-03袁航远

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乔迁新居娘家

某家新房竣工,需要迁居,先得找专人查一吉日,一大清早(多数于后半夜),四邻八舍、本家亲故都自动前来相助。桌椅板凳、箱笼橱柜、粮囤面缸、杈耙笤帚、锅碗瓢盆、衣帽被褥、鸡狗鹅鸭,乃至砖头瓦块都得要整理搬运。大家肩担手提,人抬车拉,搬到新居整理一番之后,即稍饮茶水,略事休息,各自回家。当天下午,帮助搬家的人又凑上酒肴,写上贺联,来到喜迁之家,或在屋内围桌而坐,或在院中绕案而踞,同主人一家共同喝杯老酒,吃顿便饭,表示祝贺。主家也做上几个小菜,敬上几杯薄酒,表示诚挚的答谢。

“乔迁”来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来人们用鸟儿由深谷飞到高大乔木的典故,喻人的迁居或升迁,而称作“乔迁之喜”。唐代诗人张籍《赠殷山人》诗中有:“满堂虚左待,重目望乔迁”的诗句。祝贺乔迁的习俗在唐代已经形成。当地祝贺乔迁这一简朴、淳厚的民风充分表现出一家有事,众人相助的乡里亲情和人际关系。

人们搬进新居,即要另起炉灶吃饭,所以又称“温锅”。温锅之俗源于农村的“添囤”。旧时普通人家多不富裕,盖完新房后,常常会出现经济拮据的状况,来“温锅”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纷纷送来些食物、礼品,添置些家庭用具,以帮助他们度过困境。同时,这种习俗还能增进亲朋感情,促进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使迁居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帮忙迁居变成了送钱送物,由简单招待变成了大吃大喝,由在家庭温锅变成到大酒店温锅,而且贺礼也越送越多。这种传统民俗也就失去原汁原味了。

温锅是民间流传至今的一项习俗,山东省城乡极为普遍。温锅又称“温居”“暖房”“烧炕”“添囤”,指新房落成后,乔迁或兄弟分家一方迁进新宅者,热情邀请亲戚朋友前来认识新家门,亲友、邻居携带礼品前去庆贺,主人设宴款待来贺者的习俗,包含着众人添柴火焰高的互助传统。温锅结束后,新房不再只是一栋建筑,而成了一个内容齐全、充满人间烟火的家。入住其间的老老少少,也真正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泰安温锅,来者主要是亲友、邻居,所带礼品花样较多,有送钱的,有送鸡、鱼、肉、酒等食物的,还有送匾联、镜子、炊具、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几乎无所不包。娘家门上送来的礼物主要是炊具,如锅、勺子等,还要送一对公鸡、两条大鲤鱼、两斤豆腐、两斤豆芽。这些礼物都象征喜庆吉利:鸡是大吉大利;鱼是年年有余粮;豆腐与“都富”谐音,意为发家致富;豆芽有生根发芽、生长的意思。但也有忌讳,绝不能送钟,谐音“送终”,很不吉利。

在“牛郎织女的故乡”——沂源,儿媳与公婆、妯娌分家迁入新居之后,媳妇娘家的父母、叔叔大爷、弟妹兄嫂、侄男侄女等,带上柴草、油盐、粮食、熟食、酒菜等,前去探望,其用意一方面是祝賀,另一方面是出嫁女单独过日子,刚刚自立,家境还不很宽裕,娘家凑些粮食,把粮囤添满,在生活上帮助一把。来到新家,娘家人一齐动手整理房间,安置院落,还共同打打今后过日子的“谱”。新主人中午设家宴,父母坐上座,公婆来作陪,充满浓浓的亲情,使得新户主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安慰。

在威海,娘家要带些面食,“蒸蒸发发”,寓意日子过得更好;还要送盆子、两把筷子,意思是“送聚宝盆”“快快发家”。男方的父母、成家自立的兄弟姐妹、族内的叔伯兄弟们则多带用面蒸的元宝、石榴、抓果等,其意义也是围绕着发财、多子、安宅、兴旺而来。作为主人来说,“温锅”这天都要备下好酒好菜,设宴招待客人。客人走时,还要把糕、饼分给亲友带回家,再把亲友带来的面食分送一些给邻居,意思是“大家都发”。娘家带来的两把筷子,主人留下一把,再让娘家亲人带回一把,讲究的是“你一把,我一把,两家傍着快点发”。

(袁航远)

猜你喜欢

乔迁新居娘家
江畔独步寻花
搬新居
易迁新居
美术作品欣赏
婚姻好不好,回趟娘家就知道
古城里的海滨新居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