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色

2017-08-03张倩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特色发展

张倩

(曲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几个阶段之间的发展规律与一年四季很相像———有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在这个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1)春种时节———魏晋南北朝;(2)夏耕之时———隋唐;(3)收获之季———五代、两宋、元代;(4)冬藏之日———明、清。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发展;特色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43-01

一、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顾恺之的这两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体的,山水只是人物背景的衬托,但是表现得也很真实,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尽管这种表现还停留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却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文献中的记载来看,当时的山水画是处在一种“群峰之势,若钢饰犀林,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的状态。说明那时的山水画,树形幼稚,显示了早期山水画稚气的比例失调和它在萌芽时期所特有的时代风格。

二、发展期——隋、唐

隋唐结束了战乱状态,是中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山水画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隋唐兴建的大量宫廷和台阁上,他们在设计依山傍水的建筑时,先要绘画大量山水背景,从而促使了山水画的进步。这时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山水画大师。

隋唐以来,无数艺术家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就象春天辛勤的农夫向大地播下种子一样,他们在思考着、尝试着、摸索着,力图把最可能丰收的山水画种子播种下去,并悉心经营。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唐朝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传统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创造出工细巧整、金碧辉煌的山水画风格———青绿山水,被后世称为“北宗山水”,播下了青绿山水的种子。吴道子、王维、王洽等画家创造出粗疏奔放、“水墨至上”的写意山水,被后世称为“南宗山水”,播下了写意山水的种子。从此以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再也未超出这两条“基本”路子。也可以说,是他们在有意与无意之间为后人设计出两条大的山水画脉络。

三、高潮期——五代、两宋、元代

五代至两宋是山水画发展成熟健全时期,也是中国山水画全盛时期。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他们对长期接触的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浓厚的认识和感受。而南方则以董源、巨然等为代表,他们的画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的山水相比笔墨秀润、自然风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们的山水画有水墨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他们的特点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实际上也是中国山水画自隋唐形成以来的一次变革。到了两宋以北宋顾成、范宽、郭熙、米芾、米友仁等成就突出,南宋则是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变削繁为间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山水画到了元代又一大变。笔墨意趣臻与精逸,特别是水墨山水,更是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是赵孟頫、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他们把画笔从娟素移到纸上,使笔墨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四家的笔墨法皆由淡入深,先干后湿的多遍方法,成为山水画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表现方法。他们的创作主观方面加强,写景即写情、写意,奠定了文人山水画的基础,也是这次变革的关键。

四、低潮期——明、清

再一次的变革则是明中后期和清初。明朝初期,阴柔的元代画风遭厄运,激愤的宋画重新兴起,随着商品经济逐渐繁荣,绘画也逐渐商品化,画家靠买画为生。明中期沈周、文征明开创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方法,到清初朱耷、石涛、髯残、龚贤、弘仁、梅清等表现突出。朱耷和石涛则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在两个方面有着出色的贡献:一是向“写意”又迈进了一步。他们重视感受生活,不拘一格的反映自我对“造化”的认识,发挥了诗书人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与“似与不似”之间,在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二是技法上突破了“元四家”多遍积累的画法,手法多变灵活,以客观景物和主观感受为转移,吸取(明徐渭等)大写意水墨淋漓的墨笔技法,泼墨、破墨与干比皴擦,湿笔渲染等结合使用,呈现了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笼罩在复古风下,同时清代也沿袭了明代的摹古保守的风气。所以较之以前有所衰落,中国古代山水画已进入了尾声。

纵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和变革,山水画需要发展,必须认真学习和继承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奠定了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而是辩证的描绘自然,在它的指导下,历代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体現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个人精神面貌,百花齐放、继往开来,愿我们更加完善地运用笔墨,发明创造自己的新技法,循着这条道路为中国山水画的创新谋求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猜你喜欢

中国山水画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