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隆平:即将“90后”仍为稻粱谋

2017-08-03

环球慈善 2017年5期
关键词:袁隆平杂交水稻

袁隆平87岁了,依然常常奔走在稻田间。他最近一次出席公开场合是4月12日,三亚的首届国际水稻论坛。他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及主席。

论坛上,袁隆平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他称,今年超级杂交水稻正在向亩产1134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成功的可能性有90%。

高产更高产,依旧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在他的稻田世界里,登顶这个高峰追求永无止境。袁隆平曾表示,发展杂交水稻是他的毕生追求和最大心愿。除非走不动看不见了,才会退休。而在稻田之外,他是一个自称“80后”、正处“90前”,被戏谑为“爱好自由,特长散漫”的人。

“你们不能把我当成病人看”

袁隆平坚持赴会,甚至为此发了脾气。群里的人只好想方设法尽量让他不要劳累。比如,保健医生时刻随行、备好氧气小钢瓶、应急药品,向主办方建议修改议程、只致辞不做报告、推掉所有媒体的采访……对于如此小心翼翼的安排,袁隆平“抗议”道,“你们不能把我当成病人看”。

2015年10月,袁隆平卸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3个月后,请辞担任了28年的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推掉了许多行政职务的袁隆平依旧很忙,只要与杂交水稻科研有关的事,他总是很重视,比如奔赴各地考察和指导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出席相关研讨会等。

不久前,当袁隆平提出出席由海南三亚市人民政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主办,南方农村报为协办单位之一的首届国际水稻论坛时,全家人慌了。

因肺部感染,袁隆平近来住院了。严重时,一天需要打三次针。按家人的说法,这是“前所未有”的。根据检查报告,医生称他不宜劳累奔波。因为现在就连爬两层楼,对他来说也有些吃力。

为了这次论坛,单位的院士办公室请他的保健医生、三个儿子和儿媳等特地建了一个微信群。直至机票信息已确定,临飞当天,他们还在群里商量阻止的对策。不过,袁隆平坚持赴会,甚至为此发了脾气,把家人“吓了一跳”。

木已成舟。群里的人只好想方设法尽量让他不要劳累。比如,保健医生时刻随行、备好氧气小钢瓶、应急药品,向主办方建议修改议程、只致辞不做报告、推掉所有媒体的采访……对于如此小心翼翼的安排,袁隆平“抗议”道,“你们不能把我当成病人看”。

作为首届国际水稻论坛的发起人,袁隆平对论坛十分重视,全程把关筹办环节,连一些申报材料都是自己写的,“他对科研工作总有一股执着的劲儿”,负责协办此次论坛的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告诉记者。

4月12日早上9点,黑色西服、条纹衫,一如往常,朴实的袁隆平来了。他一亮相就引起了全场骚动,人们迅速向他聚拢,闪光灯闪个不停,有人上前寒暄打招呼,有人递名片求关注,更多人争相一睹“出现在课本之外”的袁隆平。入席后,他如同坐不住的小孩,几次起身走向两边的院士,握手拍肩,低头耳语,脸上笑容洋溢。

开幕式上,袁隆平最终还是没有致辞,而是在主题报告环节第一个上台做了报告。由于一站就是二十来分钟,主办方提前为他安排了座椅,“但他直接略过,坚持站着发言”,柯用春说。

袁隆平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这是我们第二期的超级稻,Y两优1号,这个照片拍得很好,像瀑布一样。”台上的袁隆平提起杂交水稻,神采奕奕。

20分钟的发言,37页的PPT,袁隆平讲到最后有些许气喘。伴随观众持久的掌声,他缓缓走下台。台下熟悉他身体状况的人终于松了口气。“他来的路上气喘得厉害,大家都很紧张。”秘书辛业芸对记者说道。

早在2011年12月,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曾为袁隆平会诊,多次提醒他“如果不戒烟的话,将来气喘会加重”。袁隆平是个老烟民,这是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此前,无数人劝他戒烟,但他并不上心,还曾表示吸烟有“七大好处”。

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留下了病根,加之抽烟,袁隆平患上了慢阻肺,一旦感冒,体质就下降得厉害。今年2月,他的秘书辛业芸提交了一份关于维护袁隆平身体状况的建议报告,里面涉及了7条。不久前,她还将袁隆平在长沙住院的检查单传给钟南山,就健康维护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咨询。

辛业芸说:“现在袁老师的健康是重中之重。”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想当飞行員又想入选国家游泳队的袁隆平,在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里称,因为自己这种凭兴趣和爱好的性情,到毕业时,大学同学们给了他一个鉴定: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合起来就是自由散漫。“哈!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还是这样。我不爱拘礼节,不喜欢古板,不愿意一本正经,不想受到拘束。”

直到几年前,袁隆平还曾笑言,自己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肤弹性,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充满自信。他经常提及两个落空的机会,以证明自己的身体还不赖。

1952年,22岁的袁隆平报名参加飞行员考试,从重庆西南农学院800名学生中脱颖而出,通过36个体检项目后,被选为空军预备班的一员。但因为朝鲜战争结束,他在入空校报到的前一天接到通知,不用去了。

同年,就读于西南农学院的袁隆平,凭借高中就拿过武汉市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的游泳技术,代表川东区到成都参加西南联省游泳锦标赛。前三名都进了国家队,得了第四名的袁隆平,就此错过成为游泳运动员的机会。他将这次失利归咎于成都的小吃太多太好吃,以至于吃撑影响了发挥。

想当飞行员又想入选国家游泳队的袁隆平,在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里称,因为自己这种凭兴趣和爱好的性情,到毕业时,大学同学们给了他一个鉴定: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合起来就是自由散漫。“哈!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还是这样。我不爱拘礼节,不喜欢古板,不愿意一本正经,不想受到拘束。”

袁隆平22岁的这两次遗憾,后来在很多人看来实属庆幸,因为人们差点失去一位享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专家。而他之所以选择学农,源于从小产生的志趣。不过,那是一次美丽的误会。

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了一个园艺场,各式各样的花像毛毯一样铺在地上。这让他想起了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镜头里窗边外满是随手可摘的水果,想喝牛奶,奶牛走过来顺手接一杯……袁隆平称,“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心中就特别向往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

为了学农,1949年,在大学填报专业时,袁隆平还与父母有过争执。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在老家德安县当过小学校长和督学,后来在平汉铁路局工作。母亲早年在江苏镇江的教会学校读高中,毕业后在安徽芜湖教书。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袁隆平随父母曾居住北京、天津、江西赣州、湖北武汉、重庆和南京等地,成长环境基本上都在大城市。父亲不理解他为何要学农,建议填报理工或者医学专业。母亲则劝他,学农很辛苦,将来要当农民。

年少的袁隆平一意孤行,不以为然。直到1952年,作为农学院的学生去农村土改,第一次深入农村住在农民家里,他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农村又苦又累又脏又穷。袁隆平曾直言不讳,如果小学老师带他们去的不是园艺场,那么他可能不会立志学农了。

不过,也正是看到当年农村的真实场景,袁隆平更坚定了学农的信念,尤其是在1960年前后,至少5次遇到“路有饿殍”的刺激,让他深切体会了“民以食为天”以及粮食的重要性。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里,饥饿的感觉不堪回首。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说当时感到非常自责。

此后,1964年在安江农校发现“鹤立鸡群”的稻株;1970年,助手在他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在海南南红农场找到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再到1974年试种他所育成的品种“南优2号”杂交稻亩产628公斤;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计划……袁隆平沉浸在自己的稻田世界里,不断寻求突破。

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前者是他1999年就开始讲述的一个梦,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大粗壮,稻穗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人坐在水稻下乘凉……

自喻像贪财一样贪产量

对于追求水稻高产的动力,袁隆平曾自喻像贪财的人,“百万富翁想千万,千万富翁想亿,我贪产量,到了700公斤,我贪8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最后1200公斤,18吨,不满足,因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这些梦依旧在继续。

去年10月3日,袁隆平在香港获得了他的第23个世界级大奖“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他说:“我们在全国有81个百亩示范片,有了经费之后,就可以拿这笔钱买更多的肥料,请更多的人员,去搞高产杂交稻。”他表示,所得的奖金将用于科学研究,发展杂交水稻,使水稻达到更高产量。

在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中,袁隆平提出每公顷16吨即每亩1067公斤的目标。4月12日,他在首届国际水稻论坛上透露,2015年云南个旧首次达到每公顷16吨的第五期目标,2016年在云南个旧和河北邯郸的两个示范区又获得突破成功,今年正在向亩产1134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我可以有把握地说,有90%的可能性(实现)”。

袁隆平对于水稻高产的追求并不止于此。

“老师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突破每公顷16、17和18吨。”作为袁隆平的第三个博士生,55岁的育种专家邓启云在他身边从事研究已有30多年。袁隆平曾问他:“我们的超级杂交水稻可以创造什么样的纪录?”邓启云回复:“根据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潜力估算,我想,依靠常规育种技术应该可以达到亩产1200公斤吧。”

对于水稻研究,袁隆平一贯执着。4月11日下午1点多,柯用春从机场接到了袁隆平一行。他告诉记者,3个小时后再去拜访袁隆平,他已经在田间了,田间种植材料的责任人则开始向他汇报情况。

作为跟随袁隆平21年的秘书,辛业芸告诉记者,这些年人们总是喜欢打听“袁隆平现在还下田吗?”辛业芸说,田间观察一如他的生活习惯,哪能说改就改?身边人也曾因为心疼而劝袁隆平少下地,但杂交水稻研究是他一辈子的事业,“他乐在苦中”。

田间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就像他的儿孙,牵动着他的心。邓启云很能理解老师袁隆平这般迫不及待的心情。一个品种从育种设计、亲本选配、杂交篩选、品比区试、生长试验直至最后审定等过程,一般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大面积推广。对育种专家来说,一个品种无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邓启云看来,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激情且热爱实践的人。他善于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变化。每到春天,他总是第一个发现院子里的树枝发芽、开花的人。

“在田里查看成千上万份育种材料,有时光是一天就要看千来份,材料的淘汰率在80%~90%。如果没有激情,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邓启云介绍,有人曾问袁隆平,“你看超级稻像不像美女?”袁隆平笑着回复:“那就是啊!”

一位与袁隆平相识22年的水稻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优秀的世界级科学家,袁隆平不仅在学术上一直站在最前沿,而且始终坚持深入田间一线。即便功成名就,年纪大了,他也有还要拼搏的心态。

对于追求水稻高产的动力,袁隆平曾自喻像贪财的人,“百万富翁想千万,千万富翁想亿,我贪产量,到了700公斤,我贪8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最后1200公斤,18吨,不满足,因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攻关,据辛业芸透露,目前海水杂交稻和第三代杂交稻研究也是袁隆平正在关注的领域,“他就是这么一个性格,一直在追求巅峰,争创第一。”

心态30岁的“80后”

在邓启云的印象中,老师永远是这样充满活力的人。他还记得有一次晚上到老师家,老师趴在床上,一边让按摩师按摩,一边看别人下象棋。“一个棋下得不好,他竟从床上跳起来,直叫人家是‘瓢师傅。”邓启云说。

老骥伏枥,袁隆平并不服老。

他不喜欢别人喊他“袁老”,而且比起“袁院士”,他更喜欢被叫做“袁老师”,因为这样很亲切。

除去“杂交水稻之父”的光环,生活中的袁隆平随性可愛,不少接触过他的人评价,他是个有趣的“80后”,心态绝对是30岁。

辛业芸介绍,袁隆平现在用的手机还是老牌的诺基亚,主要是嫌麻烦,他是急性子,不能容忍太复杂的操作。2000年那会,当私家车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有点遥远时,袁隆平已经买车了。而他买车的理由是响应国家号召,“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袁隆平有时总会有孩童般的想法,比如因为父亲曾在铁路局工作,所以他特别希望坐火车去旅游;因为事务缠身,他还有到深山老林躲起来的想法。在辛业芸看来,“他不是泥腿子科学家,他的举手投足是一位学者,而且身上有种烂漫的情愫。”

这些年以袁隆平为题材的书籍有数十本之多,还有同名电影。对于书里描述的一些细节,袁隆平称其中有不少创作的成分。比如,有的书里写到他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他说,“我没有昏倒过”。对于还有杜撰出他写给妻子邓则的信,他表示有些肉麻。

除了游泳,袁隆平喜爱的运动还包括排球。他自称排球技术有二流水平。“每次打排球,只要他上场,球场上的气氛总是非常活跃,他玩得很认真,就像小孩子一样,其他人都忘记比分了,他一定记得”。

当排球打得好,他便大声称赞。打砸了,他就马上喊人“瓢师傅”。在长沙方言中,“筐瓢”意为关键时刻掉链子、出差错,袁隆平将失误者统称为“瓢师傅”。不仅如此,视各人出现失误的等级及严重程度,他还将此分为“大瓢”、“二瓢”等。

在邓启云的印象中,老师永远是这样充满活力的人。他还记得有一次晚上到老师家,老师趴在床上,一边让按摩师按摩,一边看别人下象棋。“一个棋下得不好,他竟从床上跳起来,直叫人家是‘瓢师傅。”邓启云说。

据邓启云介绍,袁隆平很早便不再招收硕士和博士生。挂在他名下的学生估计有30个,但是毕业的可能就20来个。每年师父农历七月初九生日时,众弟子都会从各地赶到长沙为他庆生。离得近的,则周末回来陪他打打麻将。这是老师的另一个爱好,输的人要钻桌子。“打经典麻将的老手,基本上周末都会开打,现在是谁厉害谁陪他玩。”辛业芸说。

除此之外,袁隆平也有柔情的一面。他喜欢古典的小提琴曲,称这能把人带到一个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大学里,他还是合唱团的成员,他的声音较低,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大BASS(低音)。袁隆平也喜欢听经典的歌曲,苏联歌曲“喀秋莎”、英文歌“OLD BLACK JOE”都是他常唱起的歌。

袁隆平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很有人情味。“我们是为他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一直很关心我们。比如到外面出差,袁老师打电话来,第一句先问我,小辛你好不?我很感动。”辛业芸对记者说道。

2010年,在原西南农学院53届老同学聚会上,袁隆平发来一封信,其中引用了一句话:“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是多来唏,七十是小弟弟”,建议老同学们提高生活质量,过一个愉快健康的晚年。

如今,自称正处“90前”的袁隆平依旧活得像野稻一样自在。

本刊整理自《南方都市报》

猜你喜欢

袁隆平杂交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一季水稻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水稻花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