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袁枚女弟子席佩兰著作的新发现
2017-08-03孟留喜
孟留喜
(肯尼索州立大学 交叉学科系,美国 佐治亚 30144)
摘 要:席佩兰是清代著名女诗人、袁枚女弟子群的重要成员,越来越受到中外文学研究界的重视。然而学界目前对其作品情况尚存疑点:《傍杏楼调琴草》何以佚失不传,《长真阁集》是否她的唯一传世诗词集,以及这部诗词集是如何成书和出版的。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材料及研究对上述疑点一一解答。
关键词:席佩兰;袁枚女弟子;《傍杏楼调琴草》;《长真阁集》;蒋因培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01-03
席佩兰(1762-约1831年)是清代最杰出的女子文学团体袁枚女弟子群的重要成员。随着中外学界越来越重视中国妇女文学的研究,探讨这位女诗人的论著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但由于学界对她的作品情况不甚了了,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质量。笔者根据自己新近发现的有关资料和研究,试将这位女诗人的作品情况加以梳理说明,供研究者参考。
一、《傍杏楼调琴草》被作者自己所淘汰
中外研究者在谈到席佩兰时经常提到《傍杏楼调琴草》,认为这是她除《长真阁集》之外的另一本诗集。此观点源于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胡著载录中国历代妇女著作,所录从汉代至近代共4000余种作品。每件作品列出作者姓名及小传、书名及其出处、亲见否。此书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胡除了提到席蕊珠(席佩兰本名)所著《长真阁集》外,还据《撷芳集》列出她另一本题为《傍杏楼调琴草》的诗集,但标明“未见”。《撷芳集》为清代知名女藏书家汪启淑(1728-1799年)所辑,著录清初至乾隆间1863 位女詩人的6029首诗作,乾隆五十年(1785年)由飞鸿堂刻本刊行。汪从当时席佩兰的题名为《傍杏楼调琴草》的诗集稿本中选出四首编入《撷芳集》并配有作者小传。
《撷芳集》是提及《傍杏楼调琴草》并选录其中作品的唯一史料。此集编纂时席佩兰只有二十出头,她当时送选的《傍杏楼调琴草》是她青少年诗作的手稿本,从未出版。而《撷》所选《傍》中的四首诗均可以在后来的《长真阁集》中找到它们的影子;而这些“影子”为我们判定《傍》的去向提供了极有用的线索。这四首诗分别为“月夜送行”、“送春日饯别”、“题少陵集后”、“读北齐书”;现将它们在《傍》中的稿本和在《长》中的定稿对比如下:
《傍杏楼调琴草》稿本(1785前辑成)
月夜送行
恨自闺中长,天涯未许从。
君行无万里,我意已千重。
灯穗寒金剪,菱花暗玉容。
秋风思旧约,记取月溶溶。
送春日饯别
匆匆又见夕阳收,君与春光两不留。
鸟太无情催客去,花如有意替人愁。
黄莺阁外啼青柳,红雨樽前落素瓯。
一语殷勤牢记取,归帆早挂尚湖秋。
《长真阁集》刻本(1812出版)
送外之沈阳
策马竟投东,深闺未许从。
君行无万里,妾意有千重。
话到临歧絮,情缘惜别浓。
晓窗还对镜,膏沐为谁容?
惜别
舍却韶光作远游,天涯何处觅封侯?
无情柳絮催春老,不语桃花替客愁。
晓梦正酣莺啭谷,晚妆初罢燕归楼。
黄昏只恐姮娥笑,月到珠帘不上钩。
上面的两首诗分别是五律和七律。相较《傍》中的诗稿,《长》中的定稿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完全重写的。“送外之沈阳”与“月夜送行”的诗意和用韵相同,上半阙中有个别相同的诗句和用字(见底线标示),但下半阙中的意象和语言均不相同。第二首《长》中的“惜别”则完全是《傍》中“送春日饯别”的重写稿,两者只有诗意和用韵相近,而意象及语言均不相同。再如: 《傍杏楼调琴草》
题少陵集后
剑外闻军破洛阳,归来鬓发已苍苍。
可怜离乱经天宝,博得荒凉一草堂。
读北齐书
鼓角无端夜自鸣,仪同雄略过群英。
驭人如马寻常事,一恸归心六镇兵。
《长真阁集》
读杜少陵入蜀诗
满地干戈隔故乡,容颜老瘦鬓毛苍。
贼中辛苦归来日,剩得乾坤一草堂。
读北齐书
鼓角无端夜自鸣,仪同雄略迈群英。
手持魏武朝天笏,一恸能归六镇兵。
以上两首均为绝句。“读杜少陵入蜀诗”是“题少陵集后”的重写稿。两者诗意、意象相近,用韵一致;语言也相近,极个别用语相同(见底线标示)。《长》中的“读北齐书”则是《傍》中的同题诗的修改稿。两者标题相同、用韵一致,诗句也大体一样;只是第三句作了较大改动。
由上述对比可见,《傍杏楼调琴草》不是无端佚失,而是作者有意将她的早期诗作加以重新审视、淘汰其中大部分作品;而选其优者重写或修改后编入《长真阁集》。淘汰并销毁步入成熟前的作品是有成就的诗人的一贯做法。例如席佩兰之夫、清代著名诗人孙原湘曾提到他在1776-1778年间创作了500多首诗作,因被其父批评为“无一性灵语”而尽数淘汰。此后二十年里他又创作了3800首诗,但在编选《天真阁集》时又淘汰了将近一半。① 再如席佩兰和孙原湘的共同的老师袁枚提到:“余宰江宁时,门下士谈毓奇为刻《双柳轩诗文集》二册。罢官后,悔其少作,将板焚毁。后《小仓山房集》中,仅存十分之三。”另据国际著名汉学家施吉瑞(Jerry Schmidt)的研究认定,袁枚尽数淘汰了他1736年以前的作品。②
质言之,在将《傍杏楼调琴草》中较好的作品重写或修改编入《长真阁集》后,席佩兰把其余的作品连同这本集子的题名都淘汰了。以后的清代各种诗歌选集所编入的她诗歌均选自《长真阁集》或《随园女弟子诗选》;而《傍杏楼调琴草》再未出现,也说明了这一点。③
二、《长真阁集》是作者一生创作的精华
《长真阁集》是席佩兰一生诗歌创作的集粹。编入《长真阁集》中的诗词经过作者本人的严格筛选,只是她一生创作的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这个部分经过作者生前数十年不断修改,几乎凝聚了她一生的心血。
席佩兰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先人席氏家族自洞庭东山迁吴地以来,多从事学术、文学及出版事业。她从小又在以藏书和出版著称的张氏家族的外祖父家长大。④ 席佩兰自孩童时代就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还在其父指导下学习她二姑席仲田的诗作。⑤ 所以席佩兰“幼颖悟能诗”。自15岁与孙原湘结婚后,席与夫共同学习诗歌创作,相与酬唱。其后又师从袁枚,交结本地与周边地区男女诗人。中年时期密集从事文学活动;一直到老年,笔耕不掇。可以想见她作品之丰富;但只有一本诗词集编成出版。
首先,她对自己的作品筛选极严。如前所述,她淘汰了其青少年时期的诗集《傍杏楼调琴草》,只选了其中一小部分重写或修改后编入《长真阁集》。由于席佩兰大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其作品,我们可以得知《长真阁集》收入其婚前的作品极少。仅“卷一”中的前12首短诗可能作于婚前(其中“上冢”为一题两首)。第13首“思亲”则是诗人结婚以后思念娘家人的诗作。袁枚所编《随园女弟子诗选》中所有席佩兰的诗都能在《长真阁集》中找到,所以可以肯定两者所本为同一底本。袁本所选席佩兰的诗是她初中期的作品,大约是现存《长真阁集》的第一卷第一首“梅花”到第三卷第九首“指甲赠外”这个部分。据席佩兰所说,她被选入《随园女弟子诗选》的只是自己作品的十分之一:“随园一见诧奇绝,忝选曾登十之一。”这个比例显然是大致估摸的。但按这个比例粗略推算,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作品在编《长真阁集》时被淘汰:因为《随园女弟子诗选》中有席诗共79首,按10%入选率计算,当时的底本应有大约近790首诗作。但《长真阁集》从第一卷第一首到第三卷第九首仅共269首诗作(卷一有115首、卷二有117首、卷三37首)。
再者,入选《长真阁集》中的作品都经过了作者本人一改再改。仅对比1796年出版的《随园女弟子诗选》和1812年出版的《长真阁集》中的同一作品就可看出改动之多、之大。如组诗“断肠辞”:
《随园女弟子诗选》原文 《长真阁集》增补或改写
标题 断肠辞哭安儿也。 儿名文楏。 在“儿名文楏”后加“字叔畲”:
断肠辞哭安儿也。 儿名文楏,字叔畲。
其一 锡汝嘉名曰璐安。 改“璐”为“潞”:
锡汝嘉名曰潞安。
其二
[作者注]儿生于上党郡署,… … 改“于”为“於”。
今春公有从征巴勒布之役。 在“今春”后加“书回”:
儿生於上黨郡署,… …
今春书回公有从征巴勒布之 役。
其三
[作者注] … … 濒死者屡矣。 在“屡矣”后加“乌呼,与其聪明 长大而疡,孰如殇于未言笑时 也”:…… 濒死者屡矣。乌 呼, 与其聪明长大而疡,孰如 殇于未言笑时也”。
其四 一声娘罢一声耶。 改“娘”为“孃”:
一声孃罢一声耶。
其五 阿耶谓汝太聪明。 改“太”为“大”。并加注:“儿于 李杜两家诗尤喜熟诵,每日枕 上背诵数章,听之忻然也”:阿 耶谓汝大聪明。儿于李杜两家 诗尤喜熟诵,每日枕上背诵数 章,听之忻然也。
其六
[作者注] ……偶举一联应声 改“一联”为“奇句”。并加“他
即答。 如‘画画对对、‘羊叔子马季 长,不可枚举云”: … … 偶举 奇句应声即答。他如‘画画对 对、‘羊叔子马季长,不可枚 举云。
其七
[作者注] … … 十字。 在“十字”后加“差可索解”:
… …十字,差可索解。
其九
[作者注]儿爱于父,…乐爲人 改“于”为“於”。 在“乐爲人任
任咎。 咎”后加“也”:
儿爱於父,…乐爲人任咎也。
其十
[作者注] … … 逾夕遽殒。 在“逾夕遽殒”后加“嗟乎,孰爲
爲之哉”:
… … 逾夕遽殒。嗟乎,孰爲爲 之哉。
其十一 若非归佛定生天。 改“归”为“成”:
若非成佛定生天。
再如,“惜别”在《随园女弟子诗选》中的两句“忽忽柳絮催春老,默默桃花替客愁”被改为“无情柳絮催春老,不语桃花替客愁”后编入《长真阁集》。《随园女弟子诗选》“喜外竟归”中的“指上正轮归路日”在《长真阁集》中更正为“指上正抡归路日”。
除《随园女弟子诗选》外,席佩兰还有作品被袁枚编进其他一些集子中;这些作品大多也是经过修改后才编入《长真阁集》的。从1793年到1796年,袁枚选席“南归题上党官署”、“春游”、“惜春”、“陆行”、“酸酒”、“哭安儿”(均为部分)诸篇编入《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之十七)、选 “上袁简斋先生” 一题三首编入《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之十一)、选 “和原韵十首” 编入《随园八十寿言》,并择席佩兰致袁枚的四封信编入《续同人集》。这些作品除了信函外,都在后来辑入《长真阁集》;其中多处作了修改。例如 “上袁简斋先生” 中的 “漫拟刘公知道蕴”改为“漫拟刘惔知道蕴”,“解围敢设青绫障” 改为 “解围敢设青绫幛”。
可见,《长真阁集》凝聚了席佩兰毕生心血、是她一生创作的精华。
三、《长真阁集》的出版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学者猜测《长真阁集》是席佩兰自己出钱出版,也有的猜测是出版世家舅父家帮助出版的;其实都不是。笔者发现的一则材料揭示了此集出版的真实情况。
席佩兰的丈夫孙原湘长年患病,加之他自婚后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备考省试、殿试,无暇顾及生计,所以他们家长期生活贫困。虽然《长真阁集》凝聚着她一生的心血,但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她只能“鬻钗钏”而资助相濡以沫、互学闺中、相与酬唱几十年的丈夫的《天真阁集》的“陆续付刊”;而舍不得花钱来出版自己的诗词集。
是珍珠就难以埋没;机会终于来了。诗人蒋因培(1768-1839年),字伯生,与席佩兰孙原湘同乡。蒋于嘉庆二年(1797年)任山东阳谷县丞,后在周边的滕县、汶上、泰安、齐河诸县任知县。他长于金石之学,去任泰安知县时,携回“天仙照鉴”之印蜕。“天仙照鉴”玉印于1654年在泰山某处被发现;一时流播四方,成为灵岳珍闻。蒋因培在回到故乡时将印蜕遍示亲友并邀题鉴。因听说过席佩兰在诗界的名声,蒋也邀了她为 “天仙照鉴”印蜕题鉴。席佩兰遂以卓越之才写下长诗《碧霞元君天仙照鉴印为蒋伯生大令因培赋》,令之刮目相看。蒋随后要来《长真阁集》细读,⑥ 被席佩兰的诗词震动而“击节奇才比谢絮”、“直谓明珠未足酧”。根据新发现的席佩兰七古体长诗一首“寄蒋伯生”,现将事情发生之经过简述如下。诗曰:
我生颇喜作长句,闺帏匿影安得师?情耽性癖不可易,寒蝉有唱不求知。
随园一见诧奇绝,忝选曾登十之一。一自仓山归道山,世无人赏吟红笔。
此部分是说,其一生挚爱作诗而不求诗名;然而身在闺中,难以得师受教。她有幸成为袁枚的弟子,呈上所作诗稿请其指教。袁枚见到她的诗作后,惊讶其奇绝,选了大约十分之一出版[在《随园女弟子诗选》中]。但自袁师去世后,便无人欣赏她了。又曰:
蒋侯泰山绝顶来,眼底那(哪)有群儿才?蒲菹羊枣有偏嗜,独见拙诗心目开。
天仙一印索我句,以碧霞元君仙照鉴印索题 击节奇才比谢絮。
这部分是谦辞:蒋因培刚从泰山之巅来,尚未见到[闺中]群才,所以看了我为碧霞元君天仙照鉴印而题写的诗就击节赞赏,夸我比得上谢道韫吟咏柳絮之才。结句曰:
直谓明珠未足酧,慨然为我谋千秋。黄金不惜付锓梓。青眼还劳费校雠。
此为诗的结尾处,直接点明蒋因培慷慨资助她的诗集的出版,而且还亲自校阅样稿。正是在蒋因培的资助下,《长真阁集》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付梓,附于孙原湘《天真阁集》五十四卷及《天真阁外集》六卷之后。正式出版的《长真阁集》含诗七卷及诗余(词;不分卷)。扉页有袁枚评语及席佩兰自注为序如下:
【袁枚评语】字字出于性灵, 不拾古人牙慧; 而能天机清妙, 音节琮琤。似此诗不独闺阁中罕有, 其丽也其佳处,总在先有作意而后有诗。今之号称诗家者愧矣。和希斋尚书在军中札来云: 每得随园片纸只字, 朝夕讽诵, 处等梵经。老人每得韵芬诗句亦复如斯。随园老人枚读。
【席佩兰自注】佩兰尝乞序于随园先生,蒙诺而未与。未几,先生归道山。如求成连海上之琴,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窅冥,百鸟悲号而已。谨录先生所题拙集数语,即以弁首,以明学诗之所得云。嘉庆十七年五月道华席佩兰识。
《长真阁集》每卷首頁首行顶格题写书名和卷数,次行题“虞山席佩兰道华氏学”。排列顺序为诗先词后。集尾有校阅志:“同里后学陈佩娴茞芬校字,景蕊珠丽云侍阅”。内容据《天真阁集》所列目录为:“附长真阁诗集。卷一:诗一百十五首、附录一首;卷二:诗一百十七首、附录九首;卷三:诗一百十八首、附录五首;卷四:诗一百二十七首;卷五:诗一百十四首;卷六:诗一百十六首、附录九首;卷七:诗二十三首、附录五首。附词十七阙、附录一阕。”从这本诗词集的最后部分含有席佩兰为其挚友女诗人屈秉筠(1767-1810年)写的悼亡诗“哭屈宛仙”来看,这部诗词集囊括了席佩兰从青少年到五十岁的创作。
《长真阁集》得以资助出版,实为清代妇女文学史上的一大幸事。然而不尽人意的是,《长真阁集》于1812年出版后,大概也是因为经济原因,席佩兰未能再作修改和增补。但她仍帮丈夫不断增补重印《天真阁集》,有时候在此集中也附上她自己所作的同题诗。她的晚年有些佳作虽后来被选进诗集或诗话中,如她的“题杨太夫人吟钗图”入选《国朝闺秀诗柳絮集》(黄秩模编,1853年蕉阴小榥刊本),“重至西湖作”入选《清画家诗史》(李浚之编,1930正编,1938续编),但没被选进诗集或诗话中的席佩兰晚年诗作就不见了。
注释:
①“原湘......自丙申 (1776年) 冬佩兰归予,始学为诗。积两年,得五百余首。已亥岁 (1779年) 省先大夫于奉天治中任,尽呈所作。先大夫训曰,汝之诗尽袭前人面目,无一性灵语。今后作诗,须自抒情性。...... 今二十载,得诗三千八百......。惟于先大夫训未尝一日忘尔。佩兰鬻钗钏,劝予陆续付刊,因手自淘汰,存其十之五六。” (清) 孙原湘《天真阁集》自序,强氏南皋草庐重刻本, 1891。
②Jerry Schmidt points out, “We can really say nothing about Yuan Meis poetry before 1736, because although he presumably wrote much verse before that year, it is almost entirely lost to us now. Yuan does not mention any episodes of burning earlier poems as some earlier authors do, but it seems likely that he did not think his early work worth preserving.” (中文大意为: 袁枚1736年以前的诗作去向未知。据推测他在此前写了不少诗歌作品,但全都不见了。尽管袁枚从未提到过他象前人那样烧毁早期诗作的任何细节,但他好像觉得自己的早期作品不值得保存). J. D. Schmidt, Harmony Garden: The Lif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oetry of Yuan Mei (1716-1798), Kentucky: Routledge, 2016, p. 295.
③《随园女弟子诗选》所选席佩兰诗均来自《长真阁集》。
④ 据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四十七“张氏闻涛轩记”载,席佩兰父席光河依岳父母张家而居,所居为闻涛轩南一木楼。席佩兰出生于该木楼中,并在此度过童年。“余妻为赠公外曾孙”。赠公即张朝绩,号东岩,是清代诗人和著名藏书家,著有《闻涛轩诗稿二卷》。张朝绩生五子:长仁美,次仁济。有人认为“席佩兰外祖为张仁济”,其实不是。张仁济,字敬堂,号讷斋,生于1717年,卒于1791。(见郑伟章,“常熟南张文献世家世系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第3期,页36-40)而据席佩兰,其外祖为张巽园;“巽园”可能是字或号,但与张仁济的字、号均不相同。另据席佩兰“哭外祖”,张巽园卒于袁枚之后:“落罢银灯赋落梅”(《长真阁集》4:17a-b)。因袁于1798年初去世,张巽园应在同年的晚些时候过世,而不是1791。席佩兰外祖应为张朝绩另外的三子之一。
⑤ 席仲田著有《绿窗小咏》二卷。
⑥ 孙雄(1867-1935)曾见过蒋因培批阅过的《长真阁集》:“雄前年在海王村书摊又购得《长真阁诗钞本》一册,凡二卷,…… 楷法精雅。幼闻诸先严云,是蒋伯生先生因琣所阅,间有批评数则。… … 孙雄宣统庚戌1910涂月謹记。”见孙原湘《双红豆斋诗录4卷附长真阁诗钞2卷》集部别集类存,油印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参考文献:
[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J. D. Schmidt. Harmony Garden: The Lif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oetry of Yuan Mei (1716-1798) [M]. Kentucky: Routledge, 2016.
[3]孙原湘(清).双红豆斋诗录4卷附长真阁诗钞2卷[M].油印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4]孙原湘(清).天真阁集[M].强氏南皋草庐重刻本,1891.
[5]席佩兰(清) .长真阁集[M].强氏南皋草庐重刻本,1891.
[6]玉堂居士(清).蠡庄诗话:十卷8册[M]. 刻本, 清嘉庆间[1796-1820]
[7] (清)袁枚.随园女弟子诗选[M].钱塘袁氏小仓山房,1896.
[8] (清)汪启淑.撷芳集[M].飞鸿堂刻本,1785.
[9] 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三)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0]郑伟章.常熟南张文献世家世系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