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专项指导课探索
2017-08-03贾兵
贾兵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和作用下,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问题逐渐成为高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为此,我们引入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理念,希望通过这种新型模式的建立来达到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促进辅導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的目的。本文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就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专项指导课程展开了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辅导员;课程化模式;专项指导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介绍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简单来讲就是站在教学理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辅导员的工作,以课程来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进行规划,以教学标准来对辅导员工作予以规范,以教学评价方式来对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成效进行评估,从而达到监督辅导员工作,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实际效用。整体来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行课程模式化,是将辅导员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摆在同等重要位置,有助于辅导员教师工作标准、职责的明确具体化的实现,是对高校辅导员教师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表现。目前我院依据本校辅导员工作主要内容,分别就入党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个人习惯培养,这五类工作内容设置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并在工作课程模式化实行初期,制定了两周一次的全校教育工作者研讨会议,在对目前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实行具体情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工作课程模式的实行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体系的构成
一般而言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体系包括专项课程体系和基础指导课程体系,由于本段主要是对其课程内容的介绍,因此主要从基础指导课程体系方面做出分析。
1.资助服务。这一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定在每学期的开始和结尾时间,主要是就新的学困生进行界定,依据学期总体成绩对优秀学生进行评选,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发放定额贫困助学金和奖学金。
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依据我国当前政策对学生开展三观教育、安全法规教育,对其良好的道德修养进行培育。
3.党团建设课程,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将优秀的学生发展为党员,并对高校学生党员、团支部等工作进行组织引导。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访谈、聊天以及心理测试的形式来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遇到的问题,普及心理学相关知识,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
5.行为引导课程,主要是就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在做好学风建设的同时对学校突发事件作出妥善处理。
6.就业指导课程,这一课程主要是对高年级的学生开设的,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能力、就业方向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实现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当中实行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的重要意义除上述内涵中讲到的对于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外。其另一个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方面。由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定是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重要理论依据存在的,所以这样工作模式化的重要意义也必然会显现在思政教育工作上。具体而言,首先,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的推行,极大的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以往受制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致使辅导员不仅没有时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上,这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造成影响。然而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的实施就可以借助课程化模式来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内容以及目标作出要求和规范,以此来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能力的提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其次,辅导员课程模式化的推行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全面化与专业化发展。在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教师多凭借自身教学管理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培育,但由于辅导员教师繁忙的工作,难以有时间就自身的思政教学理念、经验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丰富,这就造成了由于辅导员教师个人知识水平不高而对思政教育质量造成影响。而课程化模式的实施,不仅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当做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对其知识体系进行了建立,同时也使得辅导员教师的思政工作可以在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进行,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可谓是事半功倍。
四、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专项指导课程实施策略
(一)强化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工作
为促进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进程的加快,保障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活动的有序开展,高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对辅导员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丰富,提升其对工作问题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加深辅导员对职业化的理解,从而实现辅导员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为此,首先,要加强对于现任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学进行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定期考核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并根据辅导员的具体任课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其次,对于新进的辅导员教师,要严把聘任关,通过科目考核的形式对其进行择优录取,并在就职前期对其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专业上岗培训。再次,要对每一位辅导员教师的特长、性格以及岗位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指导课程,使辅导员可以在心理健康、思政教育、党建服务以及就业指导等课程当中,结合自身特长进行自由的选择。最后,高校要努力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定期组织辅导员教师进行专项指导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大会,使辅导教师在大会的讨论中可以针对自身的不足学习到他人的成功经验。
(二)注重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创新
无论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创新都是促使其不断向前发展源动力,创新对于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专项指导课程的实施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用下,新媒体异军突起,学生了解世界的渠道得以拓宽,各种信息充斥其中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有效应对。为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努力创新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对新媒体的了解和掌握,将其转化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具体而言,首先,辅导员教师要积极学习并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提升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能力。通过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的建立,对先进的思想政治理念、精神进行宣扬,并拓宽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其次,结合数据分析对当前大学生的真实诉求做出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专项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以保障辅导员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最后,有效利用新媒体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对网络资源的科学筛选,选取那些与辅导员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点较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达到丰富专项指导课程教学资源的目的。如,可以结合网络上当前较为热门的校园暴力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在辅导员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性,以此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