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选材与基础训练的几点认识
2017-08-03安正秀
安正秀
中图分类号:G8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公路自行车运动是一项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从运动员训练效率上看,成功的选材是提高成材率的关键,也是节约资金、提高效益的重要步骤。近年来,自行车运动员科学选材方法逐渐被大多数教练员所重视。
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 氧耐力 训练 选材
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选材
(一)运动员的身高形态,一般男运动员身高大约在170~180左右;女运动员在165~170左右,要求形态均匀;注意力集中、灵活性强,在训练中具有自觉性、自强性、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保持一个有强烈进取心的青少年选拔出来,提高训练成才率。
(二)在专业技术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求队员必须严格遵守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能做到与教练员密切配合,达到拟定的训练目标。心里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即使具有较好的外形和身体机能,由于他们在训练中不努力、不配合、不用心,尽管教练员花费了再大的精力,也不会取得好成绩的突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自行车运动员称之为“腿如肺”的运动,如果在選材方面忽视了心肺功能,选进来心肺功能较差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还没有达到教练员所指定的训练课程,就感觉身体不适,呼吸困难、心率功能加快不均匀,就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二、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基础训练与骑行技术
(一)必须要求运动员严格遵守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公路自行车高强度的极限训练是一项有氧运动持续时间较长,从十几分钟到十多小时不等的运动项目。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必须有超强的心率、功率摄养能力和耐力。运动员在训练时的心率摄养能力有所不同,和运动量的大小强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在骑行当中,运动员还要有风向、风速的意识,不同的风向跟随车主群的位置也有所不同,随时调整好自己的跟随位置,免得自己消耗体力过大。在的训练过程中,每个人和车队的配合能力、心率功能也有所不同,有氧耐力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最基本的要素。
(二)必须有良好的训练条件和科学训练方法。首先,必须要有超强的摄养能力。第二种就是“间歇”运动,在达到充分热身后,按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可变为“间歇”训练,可以将距离分为若干段,适当来刺激一下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冲刺能力,我们可以根据训练距离分为相等的段和时间来进行训练,一个时间段最少为十多分钟,最多不要超过30分钟,中间可以“间歇”3~5分钟,通过“间歇”训练,改善无氧能力,增强速度能力,“间歇”训练法必须确定每一分钟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和时间,负荷量和密度。
(三)上述两种方法对提高摄养量都有很好的作用,“静态”的方法还对肌肉提高的力量有所帮助,而“间歇”的方法则更能提高心肺功能的恢复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两种训练方法,特别是后一种“间歇”训练,必须有前期良好的基础训练才能进行,不然的话,强度过高,身体的承受能力是不能接受的,不能在指定的高强度下坚持预定的时间,即便是再高水平的车手,也要慎用,高强度训练在一周以内不要超过2到3次,平时训练穿插2到3次就可以了。
三、公路自行车训练比赛的弯道技术
(一)拐弯速度、弯道半径、车与路面的摩擦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一名专业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更加要掌握好训练比赛时的转弯倾斜技术。
在转弯处,自行车要和路面倾斜,倾斜方向是弯道内侧,还要有一定的夹角,骑行速度越快、转弯越级、(弯道曲率半径越小),人车倾斜度越大。此时只有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向心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正压力的大小有关,所以仅有静摩擦力来提供向心力,很容易造成爆车胎现象。根据分析:第一种,自行车在转弯方向内侧技术中需要的向心力、摩擦力、夹角速度等。第二种:如果自行车在转弯时向外侧倾斜,对自行车受力分析,造成重力向外,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在同一个水平面内,对自行车由于曲向心力的要求是曲率中心,也就是弯道内侧的,所以外侧转弯要求要比前一种情况更高,对车胎的损伤力更大,一般不可利用。
(二)根据两种情况分析,训练比赛时自行车转弯倾斜度要合适外,还要在比赛训练时转弯人车与路面一定要保持夹角、速度、半径。运动员必须把握好倾斜时达到的最小度,使自身与路面的夹角不要超过最小临界值,车速不要太快。
四、重视高强度训练比赛后的恢复
(一)通过不同阶段特有训练比赛的节奏、密度后,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通过得到很好的恢复,使运动员下阶段的训练高强度与专项负荷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恢复阶段,用一般的骑行强度与素质训练来体现,少量用高营养刺激。让运动员自行休息和储备能量,在练上去,让运动员达到疲劳感,对训练感兴趣。
(二)恢复训练课的内容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来安排。掌握每个人的心率和恢复能力、节奏明显,安排内容要合理,以利于运动员在下一阶段的高强度和密度训练中完成高质量的训练比赛任务。其次做好精神上的恢复也很重要,采用物理、药物、营养和心里学手段也是有效地对抗疲劳恢复,使运动员的体力和精神上的紧张与疲劳得到很好的放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