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衣和日记本
2017-08-03
我们家里小孩多,布票远远不够用,母亲就买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给我们做衣服。衣服做好后,男孩子的全部用染料染成黑色,只有我的那一套没有染。我记得裤子是紫色的底子上起花朵,上衣是大红底子起小绿叶。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种色彩搭配,觉得怪扎眼的,可是又没有别的衣服穿,只能穿它们。我穿着这身衣服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那一天,大家都不愿和我玩游戏,嫌我土里土气。想想看,一个奇瘦的女孩,脸色苍白,穿着那种母亲用手工赶制的、硬邦邦红彤彤的大花衣和同样硬邦邦的紫色花裤子,那会是什么样子。
尽管样子难看,尽管从来出不了风头,尽管老师也曾因为我的“出身”看我时略带异常的眼神,我却从不消沉。现在回想起这事来总感觉有点怪,或许是因为我体内超出常人的活力,给我带来了某种自信?我总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从来没有一刻消沉过。荡秋千我能荡得高,作文我能写得最好,算术总是第一……当然,我做这些事时远比别人认真,比别人付出要多。
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然后交给他批改。他要求我们每个人买一个正式的日记本,外面有塑料壳的那种。
休息日,父母带我上街去买本子。我们来到百货店的文具柜,我看中了柜里的好几种,激动得一颗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可是他们叫营业员拿出来翻了翻后又退回去了,说:“太贵了。”我大失所望。后来,我们又去第二家,又看了一遍,父母还是嫌太贵。这时,我已经很不高兴了,但还是抱着希望。
第三家是大百货公司,里头什么日记本都有,我看得眼花缭乱。我觉得那本鹅黄色的、厚厚的最合我意。我眼巴巴地看他俩商量了很久,最后,父亲居然叫营业员拿出一个墨绿色的、马粪纸的外壳,然后再要了一个小小的写字本,将那简易写字本往马粪纸的外壳里头一套,说:“这不就是日记本吗?”我站在那里,眼泪几乎就要夺眶而出!我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同学们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壳的日记本,委屈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于是,我就在这个一半马粪纸、一半漆布做成外壳的日记本上写日记了。当老师将全班同学的日记本放在讲台上时,我看见自己的墨绿色小本子缩在那一堆花花绿绿的豪华日记本里头,是那么不起眼。那么让人害臊!
当我长大后,再回头看父亲给我买的日记本时,才发现了他深藏其中的一番苦心;本子的纸张非常好,根本不是低档货;墨绿色的外壳更是大方朴素,确实比那些塑料壳日记本好看多了。我那时看不出。是因为我还没修炼到他那个份儿上吧。回想这一生,我的确从未真正轻浮过。主要还是得益于“老谋深算”的父亲的影响。
母亲让我穿难看的红花衣是为了省钱,以维持家庭的收支平衡;父亲给我挑日记本,则于无言中教会我什么是朴素之美。那一次的委屈刻骨铭心。是不是就因为这,我的小说里头才从来容不得花哨的形容词。也容不得轻浮呢?
(作者残雪,选自《读者》2014年第2期,有删改)
写法指南
这篇文章以朴素的生活为主题,以家庭教育为暗线,通过质朴自然的语言,主要叙述了两件事:第一部分講述小时候。因为家庭贫穷,“我”只能穿难看的红花衣。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第二部分讲述“我”上学后,老师要求我们买外面带塑料壳的那种日记本,父亲却只给“我”买了一个墨绿色的、套着马粪纸外壳的小本子,但“我”立志做到最好。这两部分都表现出作者在父母的教育下和自我反思下,由自卑不满、追求外在花哨转为自信自强、积极进取、欣赏内在之美的心路历程。
由此可见,恰当的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且深刻。因而也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但是。心理描写最忌“千人一心”,要知道,面对同一件事、同一处景。人和人的心理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
【训练安排】
在岁月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走着,在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以后,我们就长大了。伴随着成长中的欣喜和烦恼,我们开启了新的旅程……
请以“那些人,那些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力求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
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