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天净土之梵净山 黔金丝猴

2017-08-03何雄周

旅游纵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珙桐猴群梵净山

何雄周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铜仁市境内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处于东经107°45'~ 109°30',北纬27°~ 29°45'的范围内,拔地而起,傲视苍穹,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也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山脉的主峰。明万历年被皇帝赐为“天下众名岳之宗”,1986 年被纳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是我国参加该保护区网的6 个自然保护区成员之一,并且承担了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项目——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梵净山全区山势雄伟、峰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飞禽走兽、森林茂密、风光秀丽、美不胜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 米,老金顶海拔2493.4 米, 新金顶海拔2336 米。其独特的山形地貌造就了梵净山神奇、神秘的风光和天象奇观,概括起来,梵净山有“五绝”奇观。

世界独生子—— 梵净山黔金丝猴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远古时代, 黔金丝猴就广泛分布于梵净山及相邻地区。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环境、气候的变迁,黔金丝猴的数量越来越少,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以至于演变为梵净山独有的黔金丝猴。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雄奇险峻, 秀美多姿,林中的精灵们在这里构筑起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1986 年梵净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梵净山作为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地,在方圆419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物种,其中最为神秘美丽的动物精灵就是黔金丝猴。它是我国三种金丝猴( 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 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一种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700 只左右,仅分布在梵净山这一小块地方,分布地区如此狭小,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黔金丝猴因为栖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之中而鲜为人知,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国灵长类专家前来考察研究, 是中国3 个金丝猴群中唯一没有被驯化的金丝猴。

2014 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贵州铜仁“中国黔金丝猴之乡”, 充分肯定铜仁市对黔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成果。

黔金丝猴从发现到命名要归功于英国传教士汤姆逊,1903 年,汤姆逊被教会委派往中国西南教区,汤姆逊虽然是传教士,但他也是一位生物学家,在一次偶然收购到一张灵长类动物的外皮,皮上有金色的毛和往上仰的鼻孔,根据此特征判定应为一种猴类,遂命名为“仰鼻猴”,因身上有金色的毛,民间俗称“金丝猴”。因为没有活体,不知道世上还有没有这种动物,他组多次织人力进梵净山原

始森林进行搜寻,都无功而返,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梵净山的村民发现一公一母两只精灵,研究人员才有机会一睹黔金丝猴的真容,世人慢慢开始了解和认识这种珍稀动物。

黔金丝猴又有“世界独生子”之称, 被濒危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 列为“E”级,是第三纪遗留下来的中国特产动物,是世界的“瑰宝”,是贵州梵净山保护区的“精灵”。

黔金丝猴体型近似川金丝猴, 但比川金丝猴稍小, 但尾巴较之更长。体长637 ~ 690mm, 尾长846 ~ 905mm。吻鼻部略向下凹。鼻孔往上朝天,脸部灰白或浅蓝,鼻眉脊浅蓝。两肩间有一白色块斑,肩毛长达160mm。体背灰褐,有的具黄色调,从肩部沿上肢外侧至手背,由浅灰褐渐变为黑色,下肢色泽的变化与上肢相同。

栖息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活动的海拔高度比川、滇金丝猴都要低,多栖于海拔500 ~ 800 米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 ~ 2200 米的阔叶落叶混交林。也偶见于村寨附近。多为群居性,一般150 ~ 250 只,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活动范围大,最大群有400 多只。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为植物性的叶、芽枝、果实及树皮。雌猴发情季节为夏秋及初冬。主要天敌有豺、大灵猫和云豹等。

黔金丝猴正常活动下叫声圆润细长,好似人隔山相喊的“哦九—嗬” 声,显得悠闲自在;斗殴打闹时声音粗狂洪亮;发现异常情况时,其中一只哨猴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黔金丝猴生性机敏,对异常的响声特别敏感, 稍有响动,立刻逃跑。

黔金丝猴核心保护区——梵净山岩高坪

2014 年4 月23 日我从冷家坝牛角洞上山,到达观察站要走3 个多小时。途中经过一片水青冈林时,地上有黔金丝猴吃完丢下来的嫩叶,据带路的护林员李师傅讲,猴群大约3 天前经过这一区域,而青冈林的嫩叶是黔金丝猴最喜欢吃的植物。再往前走,在路上还看到猴子的粪便,李师傅根据经验判断,说猴群约10 天前在该区域活动。到达观察站已近傍晚。

4 月24 日,早上起来,还是阴天, 吃完早饭,我们在观察站两位李师傅的带领下,从老营旁往鱼泉沟,大水湾方向进发,走了约1 小时,突然听到金丝猴的叫声,可惜由于雾太大, 无法看清猴子在那边方向,只闻其声, 不见其影,弄得我们的心痒痒的,同时也感到这大山的精灵,可遇不可求。我们寻着猴子声一直走到岩岭观察点, 这里已是森林的深处,据观察员李国斌、李久华介绍,猴群约7 天围着岩高坪一带转一圈,从山上到山下海拔1000 米左右,然后又回来龙家坪一带, 它们就像一支永不知疲倦的部队,年复一年,主要活动范围为山脚岩、牛风包、金厂大河、麻溪坳、岩高坪、龙家坪,围着梵净山游走。

從岩岭往回走,我们从老营房地的右边往龙家坪和土地坳方向,走了一个小时左右,又听到猴子的叫声, 从树林往对面一看,只见猴群在树上跳跃嬉戏,欢快地叫着,我赶紧把长焦镜头装好,慢慢地靠近,可惜猴群太精明了,只听到放哨的猴子一声令下,其他猴子马上逃之夭夭。我们马上跟着追了上来,到了土地坳,我回身一看,对面高树上坐着一群猴子, 猴王坐在中间,哨猴站在最高处,负责放哨安全,其他的猴子在猴王的下面休息,我用长焦镜头拍了很多猴子的全家福,然后又往回走过上坳,只见半山坡上又坐满了猴子,它们懒洋洋休息,聊天,这个猴群觉得我们没有恶意,才让我们随便拍,还不断地摆姿势,非常可爱,不知不觉拍了两个小时,猴子休息完,在猴王的带领下, 继续往下一个点迁徙,我们也收好器材,返回营地。

在拍摄猴群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片梵净山上珍稀树种——珙桐( 鸽子花),树龄却在300 年左右,树型高大挺拔。金丝猴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它的叶子、花瓣,还有青杠林书的嫩叶, 青杠树树型高大大,树枝舒展,猴子非常喜欢在上面跳来跳去。

4 月25 日早上起来,天色慢慢转好,我抱柴把火点燃,准备烧开水, 突然听到后面树林传来猴子的叫声, 马上拿起相机飞奔上山,在老营地的右边树上有几只大的金丝猴,借着浓雾,慢慢靠近,举起相机在距离70 米左右的地方给猴子拍了几张,可惜雾太大,只拍到几张模糊的影像,突然猴子发现了我,马上一溜烟地跑掉了, 我只好收起器材下山。回到营地,热水洗脸,吃早饭。饭后还是到龙家坪拍摄珙桐,珙桐是中国独有的袍子植物,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贵州一带,花开时,花瓣是两片,呈白色, 风吹动时,像白鸽子的样子,故称“鸽子花”。龙家坪土地坳一带分布着一小片树龄都在二三百年的珙桐,树型高大挺拔,枝叶舒展,每年4 月发芽, 5 月中旬开花,它的嫩芽、芽苞、花朵都是金丝猴喜欢的食物,小猴子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嬉戏。这时侯珙桐刚刚发芽,距离开花还有半个月,因为海拔高,山的温度低,山上的珙桐要比山下的珙桐晚一个多月开花。下午, 天慢慢变晴,我在岩高坪的山坡上拍摄云海,云海翻滚,仿佛在天上一样, 一会在眼前出现一轮淡淡的佛光,这就是传说中的的佛光,犹如弥勒佛祖显灵,令人叹为观止。

正在拍摄云海时,身后密林里传来了金丝猴欢快的声音,像在呼唤我一样,赶紧拿起相机,看到100 多米的树上坐满了大大小小的金丝猴,它们正在休息。哨猴也发现了我,感觉我对猴群没有恶意,故没有发出警告。

通过镜头观察,猴王坐在树上最好的位置,雌猴则坐在旁边,因为每年4 ~ 5 月是金丝猴的发情期。突然, 猴王走到一只雌猴身后并开始交配, 我不停地按下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瞬间。镜头往下移动,另一棵树上坐着一家三口,两只小家伙很不安分地在树上跳来跳去,一刻不消停,我记录下这一家子,在一棵树上,一对情侣正在甜言蜜语,另一树枝上则坐着一位怀孕的母亲,挺着鼓鼓的肚子正在休息。

因为金丝猴从早上开始在树上觅食,从一个山头到另一山头,一直都在树上跳跃,消耗体力比较大,所以猴群一般在下午3 ~ 5 點要休息两小时左右才继续往下一个觅食处移动。我花了一个多小时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猴群的生活状态,并观察了它们的社会系统构成。

由于黔金丝猴都生活在梵净山茂密的原始森林深处,而且活动规律难以捕捉,特别惧怕人类,因此给拍摄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所以这次很幸运能拍到这么大的猴群, 实属难得。

猜你喜欢

珙桐猴群梵净山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及保护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悬崖上的猴群
我与梵净山茶
光叶珙桐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研究
看雪——铜仁梵净山
珙桐繁殖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猴群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