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初步分析与研究
2017-08-03李宁孙刚高娜
李宁 孙刚 高娜
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初步分析与研究
李宁 孙刚 高娜
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收集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初步理清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应急救援需求的基本内容,对地震部门提供的应急救援服务清单进行了初步设计。结合公共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找出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分对象、精准化的地震应急救援服务对策建议。
地震 应急救援 公共服务需求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关于提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工作要求,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需求,不断提高快速处置特大地震的服务能力,在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的主持协调下,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课题组承担了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分析与研究项目。
1 数据获取
课题组通过与国家局、省局专家座谈以及调研收集资料等方式获取基础数据,通过分析提取出政府服务类36项、公众服务类26项主要服务内容,通过专家咨询,丰富和剔除部分服务内容,编制形成了调查问卷。
1.1 专家座谈
项目组成员与地震应急救援领域相关专家进行了座谈与咨询。分别了解国家局层面提供的服务内容,省局提供的服务内容,各研究所、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调查问卷设计与编制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等。
1.2 资料收集
收集《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应急I级响应信息报送模版》、“关于加强局属单位应急科技产品产出和报送工作的通知(送审稿)”,系统收集震后应急期报送产品及报告24份。收集云南局、新疆局、甘肃局的震后应急产出资料:其中云南局指挥大厅的服务产品产出有25种,新疆局指挥大厅的服务产品产出有29种,甘肃局指挥大厅的服务产品产出有19种。收集近两年地震案例、应急指挥系统演练的产出产品约30余种。
1.3 实地调研
调研四川省地震局震后应急信息产品,共细分为四大类200多种,分布在应急准备阶段、快速响应阶段、应急处置阶段、恢复重建阶段等四大阶段。调研福建省地震局震后快速产出的16类产品。
2 调查问卷编制
根据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开展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课题共设置了3类问卷,分别是: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政府部门打分版、专家打分版、社会公众版)3类问卷。
问卷采用的是以选择重要性排序的方式为主,同时穿插部分填空题。问卷将衡量尺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特别重要,便于开展后期统计分析。
图1 应急准备阶段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2 震后1小时内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3 震后1-2小时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4 震后2-6小时之内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5 震后6-24小时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问卷采用多种方式发放和回收,一是会议形式,利用地震应急救援理论研讨会的会议,发放专家版调查问卷,利用灾害应急救援峰会发放专家版和公众版调查问卷;二是利用中国应急救援杂志,发放公众版调查问卷;三是调研同时发放调查问卷;四是通过公文的方式发放问卷(委托绵阳市防震减灾局开展问卷调查);五是开发微信版的问卷,通过微信平台发放问卷。
3 调查问卷分析
课题共获取调查问卷233份,其中专家版本问卷共51份、公众版问卷共142份、政府版问卷共40份。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对象进行分析,采用雷达图和柱状图的方式,具体分析数据如下:
3.1 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政府版)
政府版问卷共40份。按照不同阶段不同服务内容的重要性排序给出各类分析图,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调查问卷所设计的政府版66个问卷项,其中45项为重要性统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地震应急救援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均比较重要,尤其是震后灾情报告、指挥决策建议是政府亟需的服务,分值均超过4.8。对于平时的预案准备、队伍建设、培训与演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分值也都超过了4.8分。这也需要地震部门要在以上方面加大服务力度。
图6 应急准备阶段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8 震后1-2小时之内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7 震后1小时之内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9 震后2-6小时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3.2 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专家版)
专家版本问卷共51份。按照不同阶段不同服务内容的重要性排序给出各类分析图。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调查问卷所设计的专家版53个问卷项,其中33项为重要性统计,绝大部分的信息服务在专家看来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少部分在一般和重要之间。其中最大值为4.69分,服务内容为:“服务本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建议”,这与政府版的最大值非常吻合,说明服务本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建议是专家和政府公认的最重要的服务产品。
对于平时的培训演练、预案准备、队伍建设也排在了平时服务的前面,分数都在4.4分以上,这也与政府的需求一致。说明平时加强这三项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方面依然要提供很好的服务。
3.3 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公众版)
公众版问卷共142份,按照不同阶段不同服务内容的重要性排序给出各类分析图。
图10 震后6-24小时之内服务内容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调查问卷所设计的社会公众版35个问卷项,其中22项服务内容为重要性统计,这充分说明社会公众对地震应急救援服务需求的强烈性。最高的为4.85分,内容为应急救援、自救互救知识宣传,这也说明社会公众对了解该方面知识和想得到这方面的服务的需求非常高。另外超过4.7分的有6项,分别是震前的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情况,震后的家人是否安全,最近的避难场所信息,怎样避险,是否会有次生灾害发生,是否会有较大余震发生等6项。这说明公众对逃生,避险的服务需求比较大,对灾害的发生后续进展也迫切想了解。这方面都需要地震部门在震前或震后通过正规渠道快速发布。
图11 应急准备阶段指标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图12 震后阶段指标重要性排序条形图
4 综合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反应,调查问卷获取的政府服务类45项、公众服务类22项的分数也均超过4.0分,在重要等级之上。因此调查问卷中的服务内容,均应作为地震部门提供服务的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还发现,有些并未在收集整理的地震部门提供的服务内容中,但政府、公众的需求中有提到,这方面需要地震部门增加或加强服务。政府和社会公众补充的服务需求内容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地震灾情信息、评估信息的准确性;有效的决策建议;各类队伍的派遣、分布、实时动态信息;培训、演练的覆盖面拓宽,服务更加到位;地震的提前预警、余震的预报;舆论引导、信息宣传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新技术的使用。
总之,目前已有的服务内容对政府和公众的震前震后服务共计67项,均在重要等级之上,要尽快完善与落实,保证及时提供服务;对于目前政府、公众需求的服务,地震部门存在不完善或者缺项的地方需要尽快完善加强与补充。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编制目前提供服务内容的清单。
5 结论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座谈等方式获取数据,其中实地调研两个省,共享调研数据三个省,专家座谈多位,获取大量文件和图件类的基础资料;设计问卷三类合计约150余项调查项,回收问卷233份;对收集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初步理清了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应急救援需求的基本内容,对地震部门提供的应急救援服务清单进行了初步设计,并给出了涵盖74项的服务内容的初步清单;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获得以下成果与结论:
(1)本文对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政府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初步内容,共计74项。
(2)本文对政府和公众的需求而地震部门目前不能提供或不完善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便于未来完善和补充地震部门的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研究,本文还结合公共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找出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分对象、精准化的地震应急救援服务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1)强化提供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的意识,确立承担公共服务责任的理念。
(2)加强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地震部门自身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创新公共服务技术水平,地震部门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推进公共服务项目的技术创新,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公共服务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3)大力推行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的公开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能力,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直接化。
(4)强化社会力量的参与。
(5)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产品的易读易懂性。
(6)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的精准性。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项目课题: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基于震后问询信息的地震影响速判研究”,项目编号:XH16046。中国地震局政策研究课题“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公共服务需求分析、清单设计与应用建议”,课题编号:CEA-ZC/2-04-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