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华阴老腔的发展与传承

2017-08-02吴若曦王婧婕

卷宗 2017年7期
关键词:机遇戏曲挑战

吴若曦+王婧婕

摘 要:陕西省华阴市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戏曲——华阴老腔,现在随着演剧形式的改变,老腔文化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了解它、重视它,同时也引起了各个学者们的关注,并深入研究其特点规律。

本文将研究和探讨华阴老腔这种民间艺术未来的发展及传承,同时也讨论一下华阴老腔将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华阴老腔;戏曲;挑战;机遇

2016年春节晚会上著名歌手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艺人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首特别的音乐作品《华阴老腔一声喊》,他们将古老的艺术形式与摇滚曲风相结合,搬上了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使得这一历史悠久的戏曲艺术被更多人熟识,以至于后来在全国各地甚至去国外演出。这个作品给全国的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让华阴老腔流行于城市间与村庄里。从艺术作品角度来看,《华阴老腔一声喊》这种混搭式的风格从作品本身来看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又重新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的文化传承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及探究。

1 老腔艺术现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古时的华阴人创造了本土戏曲--华阴老腔,它是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境内。 一般有六到十位在中国众多传统艺术形式中,华阴老腔是一种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长期以来,久为华阴县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人员进行现场表演,唱歌高调,激动。张喜民和王振中两位老人都是主唱。 在表演艺术的过程中,表演人员往往穿当地平民服装,接近生活表演,有站立,蹲,坐等方式,时常用木头敲击桌子,起到像惊堂木一般的警示作用,以提高大家的注意力。老艺人们演唱的曲目主要根据三国、唐代的故事改变的,表演时高亢,挺胸抬头,和古代的军姿气质很像。尤其是在四人帮时期—很多文化受到了破坏,老腔艺术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挫折,继承了数百年的老腔艺术,在群众中的影响逐渐减弱,只在少数人在传播;在现代的社会中,外地的人缺少对老腔文化的认知,而本地年轻人也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财富放弃了从事老腔艺术的传承。年轻人大多趋于对流行音乐的追捧,像华阴老腔的这种古老艺术,现在学的人少之又少,将来很可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有些曲目残存纸张已经破损,有些曲目从古代流传到现代已经失传,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华阴老腔的保护和推广方式的讨论

我国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进行的“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其中就收录了就有非凡特殊艺术形式的华阴老腔。中央、省、市对文化遗产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包括资金拨付、场地租赁、时间安排等。华阴老腔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2.1 国家、省、市等对老腔文化采取的措施

国家、省、市、县等对老腔文化各个方面大力支持,资金拨付及时到位。

1. 物资的投入。艺人进行身体全面的检查,一旦有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保证他们的身体康健,全力支持他们收集各方面的素材,能够创作新剧本,免费提供场地进行排练及演出,发放文化学术研究津贴。

2.创造全国表演的方式。陕西省华阴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城市进行了合作,组织老腔艺人上台表演,传播华阴老腔文化,使广大群众受到耳濡目染,喜爱上这种文化,并传播老腔文化。

3.文化艺术社团的建立。08年9月,老腔文化保护中心成立了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招收40余人。培训了一年,然后以这些学员为基础成立了艺术社,进行全国表演,由于普通大众没有见过这种表演形式,所以场场爆满,并进行了加场演出。老腔保护中心的新近编排录制的节目《关中古歌》曾荣获我国首届农民文艺舞台演出特等奖。

2.2 与影视、音乐等艺术融合表演

1. 2006年林兆华导演在演出的经典话剧《白鹿原》中首次加入了老腔表演艺术, 观众的内心里被原生态的老腔一下子砸中了,产生了非常大的轰动效应。06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华阴老腔,新加坡、德国、加拿大都有老腔演出。世界为老腔艺术关上了窗,却打开了门。

2.老腔与电影艺术融合演出继话剧后,2012年上映的电影《白鹿原》,用老腔艺术的同时,也承担了叙述故事元素,正可谓是别出心裁。电影中两次出现了老腔艺术。一次是歌曲《将令一声震山川》;一次是歌曲《征东一场总是空》; 老腔艺人浑厚动人的唱腔配上浓厚历史韵味的曲词,对老腔审美表达的赞颂与共鸣,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情感认同。

3 启示与总结

保留到现在的这种原生态的艺术--华阴老腔,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依然显示出了像春天的小草般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现在还能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华阴老腔首先出现在华阴民间,然后通過春晚走向全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中,老腔的演绎方式、内涵、曲目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如今艺术形式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相互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老腔非常幸运地得以延续而不是像其他艺术慢慢的消亡。然而,在当前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大前提下,挑战与机遇并列存在是华阴老腔所必须面对的。

年轻人中少有人学习是老腔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者在老腔当地实地访问过程中了解到, 几位年龄都比较大的老腔艺人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其中最大的已经将近耄耋,年龄最小的都已年近半百。一直以来,年轻学习者非常少,如果这一情况持续进行下去,老腔艺术将会濒于消失。仅有四十人报名华山老腔艺术发展保护中心,五十岁左右的人占大多数,而且大都是没有任何文化艺术基础的,这使老腔艺人们悲喜交加。 “自己每次给孙子买玩具或者小零食的方法让其学习老腔艺术,保证艺术后代有人学习艺术,使艺术流传下去。在不久的将来还有人会这个技艺”。 老腔艺人张喜民说:“因为年轻的朋友们对各种歌曲更感兴趣,他们对周杰伦、蔡依林等比较熟悉,还有人把他们作为偶像崇拜。”这让他感慨万端。艺人们为了传承,必须虚心听从群众的反应,保证创造的曲目受到大家的欢迎。老腔在当今发展所遭受到的问题,一方面华阴老腔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了相互影响,相互都需要吸收对方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对文化的流传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华阴老腔在当代发展的机遇来自于当代流行文化的包容性。老腔由一个不知名的小戏走到相对繁荣的过程正说明当今人类的审美视角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同时,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也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现代都市拥有博大的胸怀,广阔的包容性,这其中就包括演出的形式、方式。同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地人民政府一个人的事情,群众也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文化遗产只有政府在推广,群众不参与,群众不热爱、不去欣赏,这种艺术也有可能也传承不下去。华阴老腔也为其他文化传承树立了很好的实践探索的典范。

总而言之, 我们人类自身决定着像华阴老腔、京剧、黄梅戏等的古老艺术传承的未来命运。当然,在对于老腔形式如何改革创新和发展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比方说,老腔原始特征和美学价值不应只为满足当今时代美学观点而改变其原本的艺术特色,这是变化了的艺术,所以, 我们要重视并研究对老腔艺术的理性创新以及革新的程度。比如老腔为了适应当今社会,进行了自我剖析,并吸收了其他文化中的精髓,进行了融合创新,受到人民的喜爱和追捧。时代在改变,艺术形式也应该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而逐步与之适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立足于百家争鸣的文化领域中。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IJ].艺术教育,2011,07:86

[2 ]勒茅珠玛.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IJ].音乐大观,2014,07:67

[3]孙洁. “华阴老腔”研究三章[D].上海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遇戏曲挑战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