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知思想进行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2017-08-02陆裕新
陆裕新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与采用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智育注重自学”“知识要从行动中求来”的教育思想,对化学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文章研究化学教学中如何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运用合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化学;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86-01
陶行知先生的“智育注重自学”的教育思想,对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学化学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够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书本”——解决问题的基石
书本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石,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学生读书的目的是用好书。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学生既要读书,更要用书。学生读书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获得一定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把书本知识与思想和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灵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人教版选修一教材“化学与生活”从影响社会的环保事件中引出相关化学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需要角度,融入常见化学知识。课程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讨论生活和社会问题学习相关化学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运用已有化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学生通过用好书,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更深刻地理解了化学的基本观点,加深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首先通读教材,归纳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教材围绕“材料”“环境”“健康”三大热点问题,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提出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和技术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社会实践调查、实验室探究,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化学知识,充分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学习的吸引力
陶行知先生说:“知识要从行动中求来”。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探究是很好的推动力。运用探究机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突出重点,设计问题。新颖独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的解决,既突出了化学教学的重点,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下列活动:1)调查自家厨房或学校食堂常用哪种食用油。2)去食品超市调查食用油的品种,看一看哪种食用油销售量较高。3)观察包装说明,了解食用油的品类、成分以及注意事项。4)查找资料,比较各种食用油的不同点。这一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同时消化和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既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围绕难点,设计问题。当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不能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时,新的化学知识就成为教学难点。难点是相对的,鉴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把教材中的化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认知的化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合金”这一节内容时,讲到了日常生活中不锈钢在大气中的抗腐蚀能力很强,但在海水中却会被腐蚀,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示:钢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海水是哪一类溶液?发生原电池反应时,哪一种物质容易失去电子?这样不仅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消化吸收新知,还可以复习巩固与原电池相关的知识。
(3)关注热点,设置问题。在教学“垃圾资源化”一节时,教师可做如下设置: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采用卫生填埋,即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在远离城市的农村,或者山区的土地上。那么,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可能产生哪些后果?当今先进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生活垃圾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有哪些?生活垃圾焚烧的尾气中,存在哪些有害物质?生活垃圾焚烧后的废渣、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实际的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和经济限制等因素,处理一吨生活垃圾,要亏损几十元人民币。请你简述生活垃圾处理厂是否值得建设并说明理由。上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方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值得教师学习、研究、运用和发扬。教师要结合化学教学,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让行知思想在化学教学的这片天地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胡国枢.陶行知新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廣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