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可以做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只要你愿意
2017-08-02于容
于容
“职场女性,不敢生,不敢嫁。”;
“生完孩子,你还能重返职场吗?”;
“等你热气腾腾地回归原工作岗位,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你早已被边缘化。”;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选择放弃三年的职业生涯成为全职妈妈,重出江湖的那一天,你以为自己依然会有大把的高级管理职位可选择。多么痛的理想,等孩子上了幼儿园,真正重出江湖的那一刻,才明白,之前所谓的六年管理经验、国际知名外企的头衔通通缩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你的二次职业生涯,几乎从零开始。”
这一切,都是现代女性所面临的真实的歧视与不公平。
直到现在,女性还需要扮演端咖啡的角色;直到现在,女性在被雇用时还不得不降低薪资要求;直到现在,女性职场的领导力还是比男性高管低很多。我的职场经验告诉自己,想要在科技领域成功,就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女人,不讨论性别、只讨论专业。即使你忽视了我、无视了我,我依然我行我素。”
成为母亲,职业发展悬崖式断档
现代女性职业发展的一个客观事实便是你的整个职业生涯总会面临比男性更多的断档,因为结婚、因为生育。当你有机会重新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职业生涯时,你所面对的往往是各种令你心痛心塞的职业缩水及价值贬值。
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当女陛成为一个母亲时,便不得不在职业发展与家庭关系中做一个抉择。40%的女性选择暂时回归家庭,做2-4年的全职妈妈;60%的女性选择让其父母或者保姆帮忙照顾孩子,自己一边应对职场一边照顾家庭。无论哪一种,你所面临的客观情况都会令整个职业生涯出现悬崖式断档。
中国企业HR中有一个流行的潜规则,缩减女性员工的比例,甚至默默达成共识,对公司内有怀孕可能的女性,不再提供晋升机会,省得引发管理层动荡。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他们害怕女性的生育过程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损失。高薪与高职位,莫名其妙地与你擦肩而过。培训与对外会议,不知为何就没了你的名额。
职场性别歧视夺走了我对职业的归属感
即使是有幸身在职场的女性,也大都有过如下经历:开会时,你总会被要求做笔记;当会议开到深夜乘电梯时,偶尔会被某个家伙“不小心地”蹭来蹭去;在会议中被问及自己所负责的专业技术领域时,投资者也总是会优先与男性同事沟通而对自己“明晃晃”的无视。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00名接受调查的技术专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职场存在着性别歧视问题。很多高科技领域的职业女性都能真正享受工作带给自身的价值体现,她们拥有进取精神,与人为善并渴望获得高薪及高职位。但职场性别歧视或多或少地夺走了她们对于职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目前国际上从事计算机以及数学界的职业女性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并且略有下降趋势,除了就业女陛比例越来越低,离职率更是男性的两倍之多。很多女性在面对风投时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机遇,更有很多工程专业毕业的女性在申请工作时会被告知“不符合技术要求”,而建议考虑销售或市场营销等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位。
Cathy Lab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本森雅·布朗特一直认为自己工作表现之所以如此杰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忽略了种种无礼的轻蔑、尴尬的沉默以及愚蠢的评论。她曾多次经历过当她走人一群男同事中间时,这些男士会突然安静下来,好像他们不希望被她听见刚刚的谈话一般。
在某种程度上,她内心不时会有崩溃的感觉。或许是在一些技术会议上她作为别人口中的“资深老女人”尴尬出席;或许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她会随时看管好自己酒会上的酒杯。“让我感到生气的是,现代职业女性所面临的职场环境同我25年前初入职场时昕面对的困境并无大的改观。
企业女性高管仍是稀有“物种”
如今的媒体总会报道一些成功女性的身影——百事可乐CEO英德拉·努依、雅虎CEO卡罗尔·巴茨和施乐公司CEO乌尔苏拉·伯恩斯……但事实上,这些女性只是凤毛麟角,企业女性高管仍是稀有“物种”。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中,只有15家首席执行官为女性;英国富时指数所涉及的100家公司中,只有5家拥有女性总裁。在中国,这个数字更是少的可冷。像格力总裁董明珠这样的成功创业女性,因为太过稀少,才被无数媒体捧为了心灵鸡汤类女神。
女性的加入为公司创造了不菲的价值。麦肯锡一项调查表明,高层中女性人数更多的公司,其表现往往比那些仅由男性掌控的公司要好得多。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女性会在职场发展上升期进入一个可怕的怪圈,无法真正进入高管层面。《经济学人》认为,首先,男性普遍认为女性在大部分领域和他们一样有才华,但同时也认为女性缺乏战略眼光。因此,女性自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就落后于男性,薪水也普遍比男性低。其次,家庭成为阻碍更多女性进入管理层的另一大障碍。
由于生理角色,女性大多需要承担抚养子女、照顾年迈父母的重担,欧洲女性贡献在家庭事务中的时间是男性的两倍之多。在中国,数字几乎一样。女性一直是家庭生活的主要贡献者,必然在工作上没有男性可贡献的时间长。
为了推动女性职业地位以及生育完成后的二次就业,一些国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挪威在2003年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到2008年,所有上市公司有义务为女性保留董事会中40%的席位;西班牙、法国、荷兰也相继起草了类似法案。欧洲议会也呼吁欧盟范围内立法规定,到2020年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应为女性保留至少40%的席位。
帮助职业女性减轻生活负担,给予她们更多的工作时间才是更为有效的方式。法国、丹麦和瑞典由财政补贴育婴堂和托儿所,以便职业女性能够保证完整的工作时长,公立学校将会很好地照顾孩子直到夜晚。德国的父母可以享受14个月的“父母金”,为了鼓励女性在产后暂时远离工作,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工作当中。
硅谷承诺将花费数亿美元来改善女性工作环境
全球许多领域的在职女性比例都有所上升,除了科技行业。1984年,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专业的女性比例达到顶峰,为37%。自此以后逐渐下降,如今已经变成可悲的18%。谷歌曾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其技术员工中只有17%是女性。同样,Twitter技术女性的比例为10%,Facebook为15%,苹果占到了20%。
科技行业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思考、消费、社交和工作方式。如今,它们也渴望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世界各地女性的职业环境。
近几年,硅谷的一些科技公司已经开始通过量化来应对职业女性性别歧视这个全球化问题。像Google、LinkedIn、Facebook等科技公司开始公布其雇用女性的具体人数比例。尽管数字并不乐观,但他们承诺将花费数亿美元来改善女性的工作环境,改变领导层的性别架构,改变他们曾经隐性歧视女性的招聘方式。
哈佛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认为,对于女性,科技行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因为这类公司大都承诺上班时间灵活并可以合理支配,仅仅这一点相比于其它行业来说就对女性更加具有吸引力。此外,它们还提供针对女性的家庭福利,如宽裕的带薪育儿假,Google就向新妈妈们提供长达22周的带薪假。“这些应该是女陛想要的最好的工作,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女性在科技领域越来越少?”
研究报告显示:工作场所条件、创造性角色的缺乏,感觉事业陷入困境才是女性离职的主要原因,其中“管理者的破坏行为”是一个主要因素。一位科技界的女性曾感叹道:“当我花了4天时间准备好在知名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更多的男性同事告诉我‘不要紧张,你是女的,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人会期待你做得更好。”这种莫名的屈辱感,即使你身处令人艳羡的现代化工作场所,依然无法释怀。
当艾伦·鲍康如在2015年起诉知名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KPCB)有性别歧视行为时,前雅虎总裁、女性企业家苏·德克尔专门为此撰写文章,表达她非常关注这场诉讼,因为这让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和绝大多数女性一样,都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经历了性别歧视问题。”尽管鲍康如最终败诉,但这场诉讼是对于全球职业女性歧视的一个分水岭。之后,由七名科技界女性高管在行业内展开了名为Elephant in the Valley的调查。其中66%的受访者称自己因为性别原因而丧失更多机遇;90%的受访者在内部会议和公司场外会议上普遍目睹了性别歧视行为;88%的受访者曾被客户和同事要求解决该由男性解决的问题;60%的受访者曾拒绝过无端性行为,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于她们的上司。
我只招收拥有职业技能但在婚育后被迫离开工作的女性
雪莉,曾被英国政府任命为第一位慈善大使;被BBC评为“100位英国最有权势女性”;她和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一起被美国《电脑周刊》评为“IT界最伟大十位人物”。这位如今已经Rn多岁的传奇女性,在上个世纪英国男女极其不平等,一个完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独自创业并将其70名员工变成了百万富翁,自己也成为当时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雪莉十几岁时便感受到自己对科学和数学的挚爱,毕业后成为伦敦多利士山邮政研究院将近2000名员工中唯一的女性,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计算机、代码知识。为了开拓事业,雪莉在1959年转到一家私营计算机制造企业,她的专业能力无可挑剔,但职业发展却总是受到阻碍、限制。当她意识到在一个蔑视女性的社会环境中,在一家以男性为主的科技公司,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便果断选择了辞职。
1962年,雪莉以6英镑(相当于现在的100美元)为资本,成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办公地点就在她家的餐桌上,比微软的成立早了整整13年。至于员工,雪莉采用了当时罕见的家庭办公、自由掌握时间的工作制度,因为她的公司只招收女性,那些拥有学历、职业技能,但在婚育后被迫离开工作岗位的女性。那个时代,人们不会对女性在职场上有什么期待,没有丈夫的许可,她们甚至无法在银行开设账户。而雪莉,就是要让女性可以在家工作,实现就业平等、薪酬平等,甚至成为富翁。直到1975年英国出台平等就业法案前,她一直只招收女员工。
她为公司取名为“自由职业程序员(现在公司名称是Xansa)”,在报纸上打出广告,呼唤女性回到工作中,勇攀科技高峰,然而却遭受到了无数嘲笑。作为拓荒者,尤其是在男性主宰的商业世界里,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女人浪费时间谈生意。为了得到和潜在投资者、客户见面的机会,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名字“斯蒂芬妮”写成男名“史蒂夫”。即使好不容易进入了商业场合,还总是有人不拿她当回事,她被搂搂抱抱过、被捏过屁股,每当这时,她就会大声喊道:“把你的手拿开!”
在雪莉的奋勇带领下她的公司最终迎来了大发展,成为当时英国最顶尖、最强大的软件编程公司。除了自由工作模式,她还开创了新颖、灵活的商业模式,用股票分红、利润分红、共同所有权等制度,奖赏、激励那些和她一起战斗的女性们。
2015年,雪莉在TED讲台上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半开玩笑地说:“你可以从头型来分辨哪些是有野心的女人,她们的头顶很平,那是经常俯下身子让人拍打得结果,而且我们还有足够大的脚,足以走出厨房那一小块空间。”
雪莉辉煌的商业成就,却是在伴随着自己拥有一个自闭症儿子的巨大创伤和痛苦之下创造的。“有一段时间,我处于极度烦躁与痛苦中,每天都要抽上60支烟才能让自己勉强活下来。所幸的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我坚持并且成功了。生活就像战斗,一场接一场,我会被打倒,但不会被打败。既然生活对我不夠好,那我选择对这个世界温柔些。”
独立、勇敢、强大,女性的职场态度
丹麦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设计艺术品牌近期邀请了五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女性拍摄了名为“You Can Never Be Too Much You”的短片,她们独立、勇敢、强大并力求完美的态度就是现代职业女性对待职场与人生最好的定义。
女性可以做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只要你愿意
离开了《哈利波特》“赫敏·格兰杰”这个角色,艾玛-沃森在女性维权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个我们曾经熟悉的小女巫,从2014年开始身兼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并创始了致力于两性平等权利的“HeForShe”运动。2017年3月8目,她邀请男人们(只限男性)加入“HeForShe”运动,并收到了200,000个在宣誓词下的签名:“性别平等不只是女性的事,它是人权问题,它要求我的参与。我致力于采取行动反抗那些女人和女孩所面对的暴力和歧视。”
女权主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我们的社会基本上是贬低“女性化”价值的,这种不平衡阻碍了性别平等运动的前进。“因为一些原因,女性似乎还停留在一个她们需要‘被许可的位置。这必须改变,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能成为什么人或不能成为什么人。假如有一个人告诉我,我的兄弟可以去上学,而我不可以,我一定会感到又困惑又受伤。可事实是,这种事情还在全世界发生着。很多人看不到女性的潜在价值,很多女孩并不被鼓励去做那些男孩被鼓励去做的事情,于是女性的潜能从小就被浪费了,我们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我很幸运,享受着特权,也并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女孩而受到任何压迫。所以我想我有责任来确保其他女性也能通向我现在所享有的特权。在我没看到这世上的女总统、女总裁和男总统、男总裁一样多的时候,在我没看到更多的父亲出现在家庭和孩子们的生活里的时候,你们休想摆脱我。”
艾玛·沃森的母亲是一位单身职业女性,同时患有糖尿病,但她的生命力量和弹性无数次地鼓舞并影响了她。“我的母亲鼓励我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她让我知道,女性可以做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只要你愿意。”
艾玛·沃森,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为女性平等奋战着。
专门针对女性的联合办公空间将成为新宠
专门面向女性的联合办公空间将成为国际上一个新兴的职场流行方式。
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联合办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据《Deskmag》杂志估计截至2016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大概会有一万个联合办公空间,但是作为对当代女权主义的响应以及对那些只招揽男性的兄弟会式办公地点的回应,这种专门面向女性的联合办公空间将迅速扩张。
29岁的奥德丽和合伙人于2016年10月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The Wing”的联合办公空间兼社交俱乐部,只面向女性开放。“女性对社群、人脉和信心正无比渴望,我们要向她们提供的正是这些。”此外,市场上还有同样在曼哈顿的She Works Collective、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New Women Space等这类专属服务于女性的联合办公空间。
“The Wing”选址在曼哈顿富有历史意义的“昔日女人街”(LadiesMile),也就是在19世纪末妇女们最早获允不用男士陪同就能上街购物的地方,这个选址,有其特殊意义。在100年前,世界范围内有大概5000多家旨在自我提升和社会改革的女性俱乐部,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大发展这些机构逐渐消失。而如今,这种女性联合办公空间将成为新的流行趋势。除了一个以粉彩和金色为基调的共享工作空间和一个把书籍根据颜色摆放的图书馆,“The Wing”还向它的400名会员提供随叫随到的吹发服务、哺乳室和洗面台。洗面台上堆满了各类时尚美容用品,对于女性来说,真是贴心之举。
“The Wing”开业以来入会人数已经翻了一倍。其三分之一的会员都来自布鲁克林,大部分是20多岁到30多岁的事业成功女性。会员甚至包括J.Crew的总裁詹娜·利翁斯和时尚着裝博客Man Repeller的创始人莉安德拉-梅丁。
尽管“The Wing”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那些处于职场金字塔塔尖的年轻成功女性,但这种更加女性化、更加职业化并具有女性意识的职场服务空间将为不同阶段选择再次创业或就业的女性提供更加优越并带有尊严的职场环境。
职场厮杀,让自己强大到不可替代
作为职业女性,如何不被边缘化,如何体现自己的职场价值,如何有效争取自己的职场权益?答案很简单,让自己变得强大到没有可替代性。
在第一次职场生涯中练就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重返职场时,放下自尊,准确定位。
如果你生育之前职场地位不够稳固,那么重返职场之后,调整好心态必须接受从头开始。在面试前做大量地准备以及信息储备,放低姿态,先入了职场的门,日后谋取更加长远的职业发展。
随时保持学习的能力。
即使要当几年的全职妈妈,也耍随时拥有学习的能力。不断进步,或许你会在学习中找到新的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