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时代呼唤科学导航
2017-08-02铁铮田阳
铁铮 田阳
6月17日,在爽爽的贵阳。2017年生态文明实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如期拉开帷幕。
立足于“小规模、高质量”的原则,这届专题研讨会精简为8个。其中设在综合会议大厅的“大生态+森林康养”研讨会十分引人关注。
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改善森林康养等设施条件,利用“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这预示着森林康养将成为林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方向,成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新平台。
回首历史,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木材经济、林下种养和森林旅游三个阶段。随着森林康养事业的兴起,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进入了4.0新时代。
研讨会由国家林业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林业大学、贵州省林业厅、贵阳市生态委等承办。
来自政府机关、大学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投资企业的官员、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森林康养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如何构建大生态+森林康养产业新模式。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全面科学地认识森林康养的丰富内涵,用理论创新和政策引导推进森林康养事业。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
森林康养是林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6年,林业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受访的5839人中,“愿意”和“非常愿意”接受森林养生服务的比例达到93%;86%的受访者表示,对森林养生基地“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近93%的受访者认为,森林“清新的空气”是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排在其后的是“自然的宁静”、“迷人的风光”等。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在主旨演讲中列举了这些数字。他认为,这充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森林康养的高度关注。通过发展森林康养来维护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把健康行动与休闲游憩结合在一起,把放松心情与改善体质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受公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式。发展森林康养事业,可以在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研究表明,森林区域内具有负离子含量高、植物精气含量高、氧气含量高和PM2.5含量低、细菌含量低、噪音低等“三高三低”的环境特点。负离子和植物精气对维护和改善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负离子被誉为是“空气中的维生素”,植物精气即芬多精的英文单词的字面含义就是“植物杀菌素”。负离子和植物精气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具有正向调节功能。
对于森林康养,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森林康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林业部门要抓住难得的改革机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改革红利,为全面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探索新路子。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事业发展,正是林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林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刘东生说,发展森林康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公民健康不仅仅是百姓自己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民族的事。它关乎国家昌盛、关乎民族兴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既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刘东生认为,发展森林康养事业也是林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以生态建设为重心的林业发展格局中,如何发展好林业产业成为紧迫的课题。只有产业发展好了,人们从保护生态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物质成果,才能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
他告诉大家,这些年我国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得很快。各类森林旅游地数量已超过9000处,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15%。2016年,森林旅游游客量达12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7%,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9500亿元。森林旅游成为继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与木竹制品制造业之后,年产值将突破万亿元的第三个林业支柱产业。提升森林旅游发展水平已确定为林业扶贫的组成部分,确定为推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最重要的替代产业。
刘东生指出,森林康养事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它对于提高森林的多功能利用水平,推动森林旅游从以观光游览为主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运动养生、文化教育等并重转变,推动森林旅游从局部热络向整体繁荣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向健康养生转变。
林業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紧密联系。他认为,在大健康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森林康养无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林业向社会提供的一种特殊生态产品,作为森林旅游发展的一种重要新业态,发展森林康养突出优势在于容易开拓市场、有助于推动低碳旅游发展、有助于拓展产品谱系、资源门槛低等等。
据刘东生介绍,森林康养已纳入新时期林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在短短几年间,森林康养理念得到了快速传播,在业内外形成了广泛共识。国家林业局将森林康养纳入林业制度设计,列入林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9处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单位,开展了专门的人员培训,审定了试点建设方案,拟订了试点建设指导意见。森林康养纳入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启动了研究课题,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林业行业标准等。有关部门从2014年开始把引导森林康养作为森林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组织专家编写了世界森林康养调查报告和《森林养生》科普读本,成立了相关的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
森林康养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如何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认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是推动森林康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创新发展。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森林康养事业,切勿照搬照抄、千篇一律;要坚持开放发展。加强横向合作,比如与卫生医疗、运动健身、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欢迎各类社会资本合理进入森林康养领域;要坚持绿色发展。发展森林康养,重在利用森林区域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可适度与一定的医学手段相结合,向全民提供欣赏和体验自然的机会。
现在有关森林康养的提法很多。如森林医疗、森林疗养、森林保健、森林休闲养生等。在他眼里,虽然在具体手段和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大方向是一致的。不管叫什么,关键是要把发展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不能停留在炒作概念上,更不能搞脱离实际的宣传误导公众。要真正形成高标准的、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要通过必要的建设,把基础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
森林康养呼唤理论创新和政策引导
今年是北京林业大学连续7年应邀在这个论坛上举办林业主题的分论坛。对于今年的论坛主题,校长宋维明感触颇多。他认为,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需要广聚各方智慧,特别需要在理论创新和政策引导上下功夫。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推动森林康养发展的根本遵循。在新形势下发展森林康养,本身就是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之一。
他指出,绿水青山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源基础。发展森林康养行业,不仅要可持续利用绿水青山提供的良好环境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绿水青山;同时,森林康养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之一。我国林业产业经历木材经济、林下种养、森林旅游等阶段。森林康养是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基于森林生态保护属性发展起来的林业产业新业态。必须发挥森林的生态主导功能,立足提供森林生态健康产品服务,满足公众生态健康需求,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多重组合效益。
他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准确把握森林康养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森林康养是新兴的绿色产业,其理论体系构建、政策制度设计、科技支撑引领都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森林康养的理论构建滞后于实践发展是问题之一。他说,森林康养是从国外借鉴引进而来,理论框架建设相对薄弱,导致行业内部对森林康养基础理论的系统把握不足、共识度还不高。学术界对森林康养的科学、准确内涵没有形成能达成共识的界定。各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实践规模偏小、模式单一、产业化程度较低、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加之对森林康养、森林疗养、森林养生等概念的认识不清,凸显出科学理论支撑的重要性。因此,系统梳理理论逻辑脉络,尽快构建系统化、中国化的森林康养理论框架体系,迫在眉睫。
“国家政策引导、行业之间协同合作亟待加强”。他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改善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但并没有出台森林康养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国家层面引导政策也未细化落地。与国家扶持养老、健康服务、旅游、中医药等产业的政策相比,森林康养缺乏国家层面的系统政策支持,特别是金融支持体系有待建立。森林康养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的行业系统规范标准,难以保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约了行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康养领域多样化、复杂性的特点,也需要加强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的合作,不能只是林业部门唱独角戏。森林康养与民政养老、卫生健康服务、体育户外运动等跨界融合、有效衔接,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强化合作、形成合力。
在他看来,我国的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尚未建立,市场培育亟待加强。刚刚起步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存在对传统生态旅游的路径依赖现象,适应生态优先需求的森林康養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有待探索。森林康养在供给侧和需求端存在错位现象,尽管公众的发展理念、消费需求和偏好均在转向绿色,但森林康养的规模化市场还有待培育。同时,受限于传统生态旅游的锁定效应,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创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时有发生。
作为大学校长,他特别指出,我国森林康养的发展尚缺乏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森林康养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相比,国内相关研究还比较零散,学科间相互交叉、协作和有机融合的协同研究体系及核心团队还没有建立起来,合作机制体制也有待探索,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需要借鉴国外的实践案例和经验,针对我国现实存在的重点、热点问题,凝练战略性的重大研究方向,形成核心成果体系。与此同时,森林康养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学历教育尚处于空白,森林康养管理操作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森林康养基地专项规划设计人才。
他强调,要聚焦关键环节,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统筹把握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在服务目标、发展原则上的统一性,通过森林康养的可持续发展,来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同发展。
他提出的具体建议之一是积极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森林康养政策体系。森林康养产业的链条长、辐射多个行业,需要形成政策合力。林业部门要主动与发改、财政、卫计、国土、旅游、农业、水利、交通、工商、教育及环保等部门进行协作,完善政策体系。打破部门界限,建立跨部门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科学布局森林康养产业,引导行业组织和企业组织有序参与森林康养,积极推动基地建设和模式创新。
他认为,要坚持探索融生态保护和经济功能为一体、一二三产融合衔接的森林康养经营模式。森林康养产业汇聚养老、养生、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一系列产业,涉及森林食品种植加工、中医药原料种植加工等方面。要落实全产业链条设计的理念,根据森林康养项目的特性,筛选一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森林景观的基地进行示范建设,有机组合三产,推动产业规模化经营,打造业态丰富、相融共生的森林康养产业链,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解决小规模、分散化和无序竞争的问题。
他说,在“互联网 +”时代,生态保护概念和商业发展模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带来全新的发展含义、环境含义和福祉含义。要推动“互联网 +”森林康养行动,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引导森林康养向更加绿色的服务经济转变。要建设智慧森林康养公共服务平台、森林康养大资源数据库、动态监管智慧决策平台等,夯实和提升森林康养的信息化新技术支撑能力。
他强调,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森林康养的科技人才支撑。要注重搭建森林康养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跨学科的森林康养研究团队,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加强森林康养理论构建、战略制定、模式创新的研究。凝聚高校、科研单位、林业部门、森林康养实践机构等的创新资源,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据了解,北林大与农工民主党等单位共建了生态与健康研究院,成立了森林康养研究中心,依托校内外多学科、跨领域研究优势,开展森林康养行业标准制定、决策咨询、教育培训、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实践。
他认为,当前重点需要推进的研究包括:系统梳理国内外森林康养发展经验和模式,建立森林康养大数据库;研究归纳森林与人类健康的辩证机理关系,探索建立森林康养发展的标准体系;研究森林康养产业运行模式和类型,包括森林康养的资源基础、市场化过程、森林康养盈利模式等。他建议,要支持林业高校加强森林康养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面向森林康养行业发展需要,有的放矢推进森林康养培训,构建森林康养人才培训体系,多层次多角度服务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建成:
科学认识森林康养力戒片面化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建成说,森林康养如今在国内国际都是热门话题。这不仅体现了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体现了人类对健康的美好追求。森林康养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森林康养的健康、科学、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解读。目前,对于森林康养的内涵、外延以及与林业发展的关系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多是强调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外的方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他指出,古今中外,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印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影响。人的健康基于两个层面:一是生态,二是文明。生态是基础,文明是标志。二者是高度的辩证统一,不可厚此薄彼。既要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人类健康奠定环境和资源基础;又要加快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人类健康的品质。
他认为,研究森林康养,要和生态系统、文明体系紧密联系起来。森林康养、生态系统、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其核心是人的心态。心态决定生态,生态关乎康养,康养体现文明。所以一切的核心是人,应该以人为本。而人的核心,是心态,是人的科学认知。要用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保护、建设、发展良好的生态。物质体系、人文体系和生活体验,是三体合一的;生态体系、文明体系和康养体系,三体是相互促进的,是协调发展的。这是森林康养的社会思想基础。
在他看来,应该全方位、科学地理解森林康养。森林康养要从森林的三大功能来全面认识,不能片面化理解。现在人们关注森林康养,主要是讨论利用森林的服务功能,建设康养产业基地或者在旅游区增加康养设施上。但还需从森林的另外两种功能的发挥上,进一步深化对森林康养的认识。
他说,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物质生产功能。其中重要的是利用木材这种低碳产品来替代当前的高碳产品,减少钢材、水泥等的使用。这事关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大问题。木材具有突出的固碳作用,远优于高碳材料。应大力推进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让人们不仅到森林里去康养,还可通过木结构来改善大环境、改善居住环境,使人们每天都能享受到森林带来的生态福利、绿色红利。
他强调,无论是森林的生态服务,还是森林的物质生产,都需要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要有足够的森林面积且分布均匀,才能实现生态良好。森林康养的品质,必须建筑在健康的森林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现实需要和发展需求,我国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30%以上,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也有条件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发挥森林的木材利用功能,才是对森林功能的最好修复。这是提升森林质量最好的办法之一,更是真正应对气候变化给人们带来灾难的重要举措。
一说到砍树,不少人都有很多顾虑。以木替钢是不是提倡得早了一点?他认为,发展的理念要走在发展的实践前面。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发展。现在要有这个理念,森林功能发挥要依据我们国家林业发展的现实,就是合理的利用木材。适度利用,科学经营,不能乱砍乱伐,过度釆用。要与时俱进地运用新的理论来重新审视木材利用问题。在绿色发展的趋势下,要用创新的思维来解决森林不足的问题。协同共享,开放务实,就会解除顾虑,逐步实现木材对高碳材料的替代。
他指出,要充分利用森林的文化功能,帮助人们科学认识自然、认识生态,正确处理自然、生态和康养的关系。提倡尊重自然、亲近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亲近自然,多走出去。亲近自然,从简装修。现在装修很复杂,结果好不容易装修好房子,人却累出毛病或受污染“拜拜”了。欧洲很多地方装修非常简单,值得学习。森林康养就是要提供良好环境。要善待地球,应该从整个地球系统来看森林康养。这样对森林康养的理解,才能进入到科学的境界。
他说,实施大生态的战略,不仅要有可操作的实践路径,而且必须树立大生态意识。大生态意识包括生态优势、生态价值和生态文化传播。在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中,重新審视木材采伐利用问题,不要简单化。要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指导森林康复,真正实现森林越采越用越多。要用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在确保生态优势的基础上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一直持续了4个多小时。告别贵阳的时候,与会代表们都意识到肩负的担子更重要。因为他们清楚,森林康养事业刚刚起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