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方式的探讨

2017-08-01程炜赵莉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程炜+赵莉

摘要:目前,建筑空调技术的使用导致环境与能源面对较大压力,所以,为其提出自然通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结合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方式

在建筑中,实现自然通风能够空调的使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空气。因为自然通风能够减少空调病的产生,自然通风渗透到建筑中,为现代化环保工作提供较大条件。

一、自然通风的优势

在当前建筑建设中,自然通风为主要的运用方式,能够改变热环境现象,实现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利用自然通风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其代替空调制冷系统,促进其现实意义的有效进步和发展。如:实现被动式制冷,在室外的空气温度、湿度都较低情况下,利用自然通风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作用,降低其能源消耗现象。还能降低室内的空气,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尽管室外空气湿度、温度具备较大的舒适度,实现消耗能源处理工作,也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工作,这样不仅能减少污染现象,还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还能为人们提供新鲜、清洁的空气,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便利条件。如果室内的空气质量比较低,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实现自然通风,受空调恒温环境的影响,人的抵抗力将下降,所以说,利用自然通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减少空气中存在的污染,还能使其满足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1]。

二、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方式的应用

(一)整体的平面布局。在对建筑整体平面进行布局期间,利用穿堂风,能够为自然通风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为了实现整体平面的合理布局,促进自然通风的合理应用,期间,可以对建筑物的朝向、间距、建筑的布局进行思考。一般情况下,对整个建筑进行布局,是利用错列式、斜列式来实现的,能够使各个单体建筑实现良好的通风作用。 保证使每个房间也实现自然通风,可以将房间的纵轴垂直于夏季的风向,并将房间设计在夏季的迎风方向。对于建筑的宽度,也会影响到自然通风的主要方式和主要效果,所以,设置的建筑宽度需要在10米以下,促进单侧通风的形成。如果建筑的宽度在15米以下,可以实现双侧通风方式[2]。

(二)对建筑高度与门窗位置实现通风。一些建筑层比较高的区域,适合室内热负荷热压的形成。为了促进自然通风作用的形成,要努力提高建筑物的高度,尤其是使用的房間层高,保证热空气能够在空间内快速流动,促进新风的进入,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的有效降低。在一些炎热的地区,要使用一些特殊结构的门窗,尤其是一些百叶窗、木板窗等,也能实现自然通风的作用。对于捕风窗来说,是一些处于干热地区、暖湿地区人们发明的一种建筑结构,该结构是利用杆件将高于建筑的片状构建撑起来,使其能够迎合风向,这种片状构件高于建筑气流,能够将风引入到室内,不仅能使一般的窗户满足通风功能,还能促进室内空气的更好流动[3]。

(三)实现建筑平面的设置通风。将自然通风引入到建筑中,能够将内部的气候进行改善,保证为人们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西方国家中的罗马城内,产生了立柱支撑、四周回廊环绕的建设方式,在中间,设计了雨水承接的水池。而我国,引入自然空间的主要方式是在建筑中建造庭院,促进自然通风作用的良好发挥。建筑空间存在通风作用,是建筑中最为主要的部分,促进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建筑中的庭院是按照

露天庭院改造的,在天井中加盖屋顶,使其形成室内空间雏形[4]。目前,在现代化发展中,中庭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实现的跨度也比较大,内部空间也更为丰富。所以,将这些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引入到中庭中去,能够将内部空间赋予外部特征,从而为人们提供各个活动场所。建筑中的庭院能够实现空气的上下流动,促进建筑内部通风条件的优化性。同时,还要对建筑内部气候进行调节,保证自然资源的有效的利用,降低建筑物内产生的消耗,以达到环境生态保护作用。所以说,实现自然通风,促进了空气调节工作的有效改善。 在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室内进入的光线强度、室内的换气量进行分析和研究,但各个区域由于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实现良好的降温工作,促进二者的有效协调,保证空气环境的优化性,促进室内空气质量的提高。

(四)促使建筑剖面的设计通风。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有效利用和发展,底层架空建筑开始出现。很多建筑在使用过程中,都将底层、局部空出来或者架空。一般情况下,架空的部分都是利用绿色来实现的,促进景观具备的美观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活跃空间,还能使一些气流从底部渗透到建筑物中,实现自然通风的作用[5]。如:“空中花园”在高层建筑建设中成为主要的设计方式,主要是每隔几个层次,在楼层平面设计一部分的外敞开阳台,并增加绿色景观,以实现空中花园的形态。这种建筑形式不仅为高层建筑居民提供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还能将空气气流引入到建筑中,进而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对于一些顶层的房间,其存在的围护结构比较多,因为房顶在建设期间,多是以混凝土结构来完成的,混凝土在白天会吸热,在夜晚会散热,影响了整个房间的舒适度。所以,在整体上,需要实现屋面的隔热方式,对室内的热量进行控制。期间,可以执行屋面架空隔热层的方式,该方法主要是在屋面上安装轻质板状材料,使其能够对构件进行支撑,以实现架空作用,保证屋面与材料形成一个较高的气间层。当阳光的热量聚集在空气层中后,就会被自然风带走,从而实现良好的散热现象。

总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自然通风。在各个区域,都实现了自然通风与地域气候的融合发展。自然通风是将环保理念作为核心,在可持续发展趋势下,不仅能降低建筑消耗,还能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发展,保证满足建筑的环保需求。

参考文献

[1] 程巧平.关于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4(3):28-29,30.

[2] 张文丽.浅谈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8):197-198.

[3] 赵明,韦晓菲.关于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方式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01.

[4] 张勇.基于自然通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3(11):35-36.

[5] 孙东明.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217.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