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土地规划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

2017-08-01朱儒颂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土地规划现存问题解决方法

朱儒颂

摘要:土地规划编制与实施是保证土地得以合理利用的前提,特别是在现今土地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做好土地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是保证国有土地使用安全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浙江省土地规划情况,分析该省土地规划现存问题,并摸索出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土地利用效率,在促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土地规划;现存问题;解决方法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辖区土地总面积为10.54万平方千米,人多地少為浙江当前的基本省情。浙江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飞速发展时期,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为了进一步落实“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整体战略目标,并在我国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从浙江省情着手,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土地合理利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科学调控用地结构、总量、布局与时序,力求实现人地和谐。

一、浙江省土地规划现存问题

土地为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与人们关注的焦点。过去在土地规划工作上重视力度不足,导致土地问题日益显现。浙江省作为经济发展相当快的沿海城市,土地在该省是相当紧缺的资源,而土地规划作为备受关注的土地问题之一,现存不足主要体现在:(1)规划方法滞后;浙江省土地利用编制总体规划现仍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规划方案,即定性研究方案,但因该规划方法本身的静态性特征,因此规划年限越长,这种判断与现实间误差则越大,规划则远离现实,无法满足客观实际发展需求[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互冲突;(3)动态经济发展与静态规划相矛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有战略性的长期规划,最低年限为5年,甚至可长达10年、2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所有事物均在不断变化着,而规划为静态的、指令性的,也就导致动态性经济发展与静态规划内容与指标不符。(4)耕地保护力度不足。浙江省的乡镇与乡县耕地保护及发展间,对一些交通便利的耕地主要被留作一般农田,而条件稍差的农田则用作基本农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劣不保优、保远不保近”的现象较明显。如此做的最终目的即便于后续办理“农转非”的审批手续,不过此做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耕地的初衷相背离,不利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实施。

二、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创新规划方式

浙江省土地规划方面应把传统的定性分析模式改成定性定量彼此结合的分析模式,增强土地规划工作严密性。同时改静态分析方式为动态分析方式。(1)定性分析法即根据人们长期实践累积的理性认识,判定事物的未来发展情况。此种判定方式能用语言表达,还可用数据表达。虽部分规划方式用到了数据的表达形式,不过实际上仍属于定性分析。(2)静态分析法即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判断,并实现规划的方式。但土地的利用是日益变化的,所以对土地规划本身也有一定的动态性,土地规划目标即在保证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一致的情况下,使浙江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彼此协调,而唯有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方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化。

(二)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增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耕地保护的核心即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浙江省在2000年就已着手开展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共登记造册了180.73×104hm?基本农田,定量、定位,保证落实至地块,增设了保护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采用年度目标考核,定责任至人,组织落实农保区土地用途管制,禁止任何单位与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开展非农建设与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与环境监测。规划通过优惠政策与相应的限定措施,以城镇为桥梁,正确引导统一性质与功能的建设布局相对集中,工业、企业项目用地均朝工业小区集中,农村居民点建设朝中心村庄集中。有资料显示[2],浙江省1km?新增建设用地所增加的GDP值,由“八五”时期的平均每年3.2亿元增加至“九五”时期的平均每年5.7亿元,增长了78.13%。在今后的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上,还需有针对性的开展总体规划与布局,始终坚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把城镇、铁路、村庄周围、公路两侧耕地与其它区域产量高、质量好的耕地优先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把规划指标详细分解落实至保护区与保护地块,采用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保护制度,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关系,科学协调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使土地规划更合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此外,若要真正处理好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达到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的效果,除法律法规及行政措施外,还需引入价格机制:(1)需把指标外的新增建设用地市场化;(2)应形成规划区内外建设耕地价格“落差”;(3)高价保护基本农田。对一些建设需要而不得不占的基本农田,不仅需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还需增设较高税费,让一般性建设用地不敢打基本农田的主意。部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需给予严厉罚款,所罚金额需为一般农田的数倍,方可真正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到实处。

(三)加强执行监督,全面做好规划

新常态下开展土地规划,除了需建立健全土地规划制度体系,还应建构土地规划编制、审批与公示制度,便于动态监测整个规划过程。此外,需进一步增强土地规划监督部门力量,使其能更好的行使自身责任,另外也需强化监督部门人员职业素质教育,使其在执行监督权时,能依法履行应尽责任。

三、结论

土地是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础资源。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规划制定必将越来越复杂,为了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利用,还需建立一个较系统与较完整的执行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主,不断创新土地规划理念,科学解决规划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唯有如此方可保证土地规划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维娟,殷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2013(10):34-38.

[2]王磊,沈建法.五年计划/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关系演变[J].城市规划学刊,2014(03):45-51.

猜你喜欢

土地规划现存问题解决方法
基于四象限分析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