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8-01李鹏
李鹏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中,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地质勘查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起着直接的影响。在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发挥重要影响的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水文地质的危害较大,对建筑物耐久性与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水文地质的危害性进行分析,有效避免建筑工程受到地下水的腐蚀。施工单位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的勘查方法与先进的勘查技术,对地质勘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降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
1水文地质勘察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上,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工程,地下水的当地岩土体的影响也有着一定的差别,只有做好工程施工前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1.1熟悉地质环境
在实际的工程中,地下水的运动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对基坑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施工前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有利于掌握施工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情况、气候变化等相关信息,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为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提供基础条件。
1.2指导图纸测绘
工程图纸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它决定了工程施工技术和实际施工操作。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可以将真实的施工现场情况反映出来,让图纸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实际施工的需求,保证工程图纸规范化与科学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1.3防范结构病害
地下水运动所带来的冲击力是导致工程地下基层出现沉降、渗漏等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造成建筑生结构裂缝等问题的发生。严格的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及早发现地下基层可能存在着的病害隐患,以便于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将文水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危害降到最低。
2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危害
2.1水位上升
当大自然界中的气候发生变化后,就会相应地影响气温以及降水量,这两项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一旦降雨量增多,那么地下渗入的水分就会变多。而且地下水文出现上升的情况与人为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水利大坝以及水电站工程建设类项目,都会影响到地下水。不管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岩层的结构,地下水的长期浸泡再加上下雨天,非常容易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泥石流。因为岩土的土体自身具有一定的渗透性,所以一旦地下水位上升,就会影响到已经建好的工程的稳固性,有些比较严重的情况甚至会造成巨大的工程事故。尤其是一些处于正在建设中的工程也会因为这种情况造成工期的延長,出现无法按时完成工期的情形。岩体硬度也会因为水位的上升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造成山体硬度大幅度的降低,山体和桥梁也非常容易发生垮塌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较大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2.2水位下降
降水量减少深入地下的水分则会减少,因此就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地下水位出现下降的人为因素占据较大的比率。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水不够节约,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较大程度的资源浪费,植被被破坏,生态环境出现恶化,最终引起地下水的急剧下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与地下之间的水循环无法正常进行,也会造成海洋水营养化,湖泊面积大范围减少,最终地面降水持续不断减少。长此以往造成整个自然环境无法产生持续循环的状态,岩土工程安全性和质量也会大幅度降低。
2.3水位的频繁上升和降低
地下水位的上升和降低由此则证明其是处于自然循环中的,如果频繁的升降必将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造成岩土工程岩土结构发生改变。厚薄不同不均匀的形状对于地上建筑物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由于地下水位的频繁升降,土层中的一些元素例如铁铝等就会缺失,造成岩土层状态非常不稳定,最终致使岩土出现土壤解体、岩石疏松的情形,建筑物以及山体的质量和安全性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3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对策
3.1建立健全工程地质勘查制度
工程地质勘查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十分重要,对建筑工程质量及使用期限起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予以重视,对工程地质勘查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确保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及专业性,对合理施工具有一定的保障。建立健全工程地质勘查制度首先要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各个环节及步骤进行规范,例如对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进行明确,布置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以及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评价等,提高勘查效果,规范勘察流程,从而有效保障了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此外,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勘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勘查工作开展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提高工程地质勘查效率。
3.2对地下水状态进行深入调查
由于工程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是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避免工程施工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地下水的状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地下水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设置其调查标准,在进行调查工作时严格按照调查目的执行,确定达到调查工作的标准水平。其次,需要对地下水的类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对地下水位情况进行确定,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变化情况、及地下水腐蚀性进行深入调查,为工程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工程施工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对地下水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明确,例如对基坑深度要予以控制,降低水压力与承压水位,使基底隔水层在固定范围内,从而有效避免突涌现象。
3.3保障地下水及潜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波动会对建筑物质量及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对潜水位上升情况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引水渠水管道及地下给水管道的监管力度,对地下水渗漏现象进行及时修复。如果地下水位出现下降,要加强采矿工作与抽取地下水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并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工作,避免违规行为发生。
3.4 对工程地质勘察进行不断的规范
工程地质勘察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这主要是工程地质勘察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并且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勘察结果的质量,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为了使得复杂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企业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体系和制度,这样就可以通过制度的形式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而且还可以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5致力于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优化和完善
工程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度将会对后期的施工环节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水位地质勘察技术的投入,以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且制定科学的勘察计划方案,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掌握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
3.6 致力于勘察技术的优化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效果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地質勘察技术、设备以及学习先进的勘察经验,同时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勘察方法和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在应用先进勘察技术之前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会给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同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期,必须根据相关规定严格的进行工程所在地水文地质的勘察,并对其可能带来的位置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尽最大努力去减少水文地质问题所带来的危害,这样才可以更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付强,秦福锋.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J].企业导报,2015,13:140+145.
[2]张瑞刚,方李涛.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探微[J].有色金属文摘,2015,06:142+144.
[3]梁靖宇.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6:221-222.
[4]石广平.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6:164+166.
[5]魏廷忠.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J].城市地理,2015,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