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行政中心布城,成功的首都功能迁移案例

2017-08-01骆永昆

世界知识 2017年14期
关键词:吉隆坡中央政府联邦

骆永昆

说起马来西亚的首都,大家都会想到拥有世界著名超高层建筑“双子塔”的东南亚明珠城市吉隆坡。然而事实上,马来西亚真正的国家决策大多是在首都吉隆坡40公里以外的联邦行政中心布城(Putrajaya)进行的。1995年7月,马来西亚拉开了行政中心搬迁的序幕,中央政府主要部委开始陆续迁至布城,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丘陵之地逐渐家喻户晓,发展成为行政首都和联邦直辖区,一个集政府办公、住宅、商业、文体休闲区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城市。

吉隆坡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交通压力

马来西亚第一大城吉隆坡长期是该国的首都。吉隆坡历史上曾遭受雪兰莪内战的摧残,英国殖民时期成为雪兰莪州首府所在地和英国殖民政府办公地。自1946年马来亚联邦成立以来,吉隆坡先后成为马来亚联盟、马来亚联合邦和马来西亚的首都。

1957年8月,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定都吉隆坡。吉隆坡开始逐渐为人知晓。当时的吉隆坡已初具规模,1960年总人口达34.4万,属于东南亚人口较多的城市。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随着该国经济快速增长,吉隆坡人口规模不断扩大,1970年达到45.1万。1974年2月,中央政府将吉隆坡设为联邦直辖区,进一步强化了其首都职能。仅仅一年后,吉隆坡人口就增加到64.5万。此后20年间,吉隆坡的经济和人口都出现大幅增长。

从1986年到1991年,吉隆坡的GDP增速为7%?12%,同期人口规模从70万左右扩大至100万以上。从1970年到1990年,吉隆坡的人口保持了年均4.3%的增长,其中有不少外来移民,私家车数量也迅速飙升。1983年吉隆坡登记注册的机动车有23.6万辆,大约每20人拥有一部轿车,在东盟六国中仅次于新加坡。到1995年,吉隆坡的大街小巷每天有140万汽车穿梭,而当时吉隆坡人口也不过130万,道路建设严重滞后。1990~1995年,吉隆坡的汽车数量继续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长,道路数量的增长率則仅为19%,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统计表明,到1997年,高峰时段进入吉隆坡市区主要道路的汽车平均行驶时速仅为10.4公里,高速公路的最高时速只有21.7公里。

行政中心迁出吉隆坡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马来西亚政府开始考虑首都行政功能外迁的问题。依据时任总理马哈蒂尔的设想,中央政府(内阁及各部委)的办公区应搬迁至位于吉隆坡和新建设的吉隆坡国际机场中间的某个地方。马哈蒂尔在解释有关考虑时专门强调,由于中央政府的办公地多是租借了吉隆坡的大厦楼宇,因此将政府办公区搬出首都相对容易。政府办公区迁出后,吉隆坡仍是名义上的国家首都,也继续是马来西亚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1993年6月2日,马来西亚政府正式宣布将中央政府(内阁及各部委)的办公区迁出吉隆坡。当时,马来西亚政府初步选定了雪兰莪州的大布朗(Prang Besar)和彭亨州的好寡妇(Janda Baik)两个地方。经再三斟酌,最终选定大布朗作为新行政中心的建设地。9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支付给雪兰莪州政府一笔巨款,买下了大布朗地区一块面积45.8平方千米的地皮,这就是此后的布城所在地。1995年7月20日,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和雪兰莪州政府签署了建立联邦政府行政中心的协议。自此,马来西亚正式启动了联邦迁移行政中心的进程。

当大布朗被选作联邦政府的行政中心所在地时,如何给它取一个与其新的历史地位相匹配的名字便成为人们的讨论热点。为了纪念马来亚独立之父、首任联邦总理东姑·阿卜杜勒·拉赫曼·布特拉(Tunku Abdul Rahman Putra),新的行政中心最终以他的名字命名,即Putrajaya,中文通常直译为布特拉加亚,简称布城,也称“太子城”。

为推动联邦行政中心迁移计划的顺利进行,中央政府成立了“布城管理局”,负责建设和管理新的行政中心。依据此前规划,布城被设计成一座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为此,在布城建设初期,中央政府特意预留出占总面积38%的土地,广种绿色植物,开辟河湖景观。1995年8月,布城建设正式启动,完全由马来西亚本土的公司负责设计和建造,总投资81亿美元,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基建项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马来西亚深受影响,布城建设一度被迫延迟。

1999年布城的主要地块建设完毕,马内阁的核心机构总理府及第一批中央部委完成入驻。2001年布城被升格为联邦直辖区,正式脱离雪兰莪州的行政管辖,雪兰莪州因此成为马来西亚唯一有幸被两个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布城)包围的地方州。2005年,随着主要工程项目建设的完工,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大部分部委和机构陆续搬迁至布城。截至2012年,除了国际贸工部、国防部和工程部外,部委搬迁已全部完成,国家皇宫和议会仍留在吉隆坡。

布城成为宜居之地

根据马来西亚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布城人口总数为72413人,仅约占马来西亚人口总数(2830万)的0.26%,是马来西亚全国人口最少的地区,人口密度也是全国最低,每平方千米仅1478人。吉隆坡则继续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每平方千米生活着6891人。在布城人口中,近98%是穆斯林,其次是信仰印度教(1.0%)、基督教(0.9%)和佛教(0.4%)的民众。2016年马来西亚人口增加到3170万,布城人口仍仅占全国人口的0.3%。

然而,布城却又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最美丽的智慧花园城市和宜居城市。布城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非常齐全,交通发达,距吉隆坡和马来西亚最大的国际机场均只有不到一小时车程。全国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与布城连接,主要公路一条是西边的29号公路,一条是东边的30号公路。在布城市内,八条主干道纵横其间,四通八达,以雪兰莪苏丹名字命名的萨拉胡丁·阿卜杜勒·阿齐兹环岛是世界最大的环岛,直径达3.5公里。通往布城的主要铁路有机场快轨、布城单轨。

在布城,大型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学校、医院、旅游观光景点应有尽有。较出名的景点和建筑有布城国际会议中心,2003年建成,是布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总理府建筑群位于布城的主要山丘上,植被丰富,景色甚好。布城的粉红色清真寺模仿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哈桑清真寺而建,占地面积5.5公顷,耗资1000万美元,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清真寺,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水上清真寺。清真寺主体建筑有四分之三立于碧波之中,粉红色外观有异于全球各大清真寺普遍采用的蓝绿色调,可同时容纳一万多人做祷告。与布城相缠相依的布城湖是个巨大的人工湖,水质清澈、风景秀丽,也是著名的优质水上运动场地,曾举办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艇锦标赛和亚洲独木舟锦标赛。布城亚拉曼达购物中心拥有提供各式各样的商店、餐厅、保龄球场、电影院和美食广场。政府为布城安排了完备的教育配套设施,从幼儿园到大学一应俱全,且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质量都不错。

可以说,布城是世界都城建设和功能迁移史上的成功案例。从1999年总理府入驻至今,布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行政中心,中央政府在此有序运行,与名义首都、经济中心吉隆坡相得益彰。马来西亚政府的雄心是,推动吉隆坡和布城双双进入“全球20大最适合居住城市”榜单。

猜你喜欢

吉隆坡中央政府联邦
吉隆坡独立广场
一“炮”而红 音联邦SVSound 2000 Pro品鉴会完满举行
马来西亚·吉隆坡
马来西亚·吉隆坡
303A深圳市音联邦电气有限公司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2013年12月吉隆坡天然橡胶交易价
20年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各界对联邦解体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