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香教堂:来自天上的光线
2017-08-01何萍
勒·柯布西埃当年被邀请参加这个项目时,满心的不情愿
何萍:建筑师,某著名跨国企业设计与项目总监,业余爱好为旅游、写作、绘画
行走法国,会发现众多美妙的建筑。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的朗香教堂,乃全世界建筑师们膜拜的一个圣所。
这个被称为20世纪最震撼、最具表现力的建筑,是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的作品。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中,他也是最具艺术家气质的一位,他把朗香教堂“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勒氏当年被邀请参加这个项目时,满心的不情愿,因为他不是一个对宗教感兴趣的人,而且手头还有一堆项目。
为了给朋友一个面子,1951年的春天,他还是登上了朗香村的小山头。北边是连绵的孚日山,南边正对着阿尔卑斯尤阿山脉最前列的山峰,东边是紧邻德国和瑞士的贝尔福,西面蜿蜒着索恩河谷。
法国大革命后,朗香村40户人家和当地牧师集资买下了这块地,并建立了一个小教堂。但在二战期间教堂被炸毁,勒·柯布西埃第一次看到的“教堂”,只是一片废墟。
最终,拥有建筑师、规划师、画家、作家等诸多身份的勒·柯布西埃,糅合了所有的技巧和文化艺术等才能,设计出了这个旷世之作。
这个小山丘上的教堂秉承了希腊城堡的某些建筑特色。从山脚下弃车而行,蜿蜒的道路引领着人们的眼光,追寻着巨大的屋顶,自然地走进了参观者中心。在菜园的覆盖下,这个现代大厅朴素的平顶几乎被隐蔽,纤细的白色框架构成的玻璃墙则散发着平和的气氛,一面灰色的混凝土墙中心是个巨大的壁炉,炉中跳动的火焰给灰色而冷静的空间添加了温暖的感觉。
爬山上来的来访者可以在此小歇,然后继续向上。
教堂占据了山丘的最高端,就像一架巨大的飞机趴在春天满山的黄色雏菊和青草坪上。翻卷向上的屋顶像双手合十祈祷,又像拿破仑的军帽。据说屋顶的灵感来自于飞机的螺旋桨,但怎么看都不像。
在屋顶后方,有三个圆柱般的白色塔楼,像戴着白色头纱的修女们默默站立。
室内的光景与室外厚重的感觉大不相同。最惹眼的南墙上,竟然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窗。勒氏当年坚持不用普通的墙体设计,而是将这面朝向阳光的南墙当作一幅巨大的画板来雕刻。
从东向西,这面墙的厚度从半米渐渐加厚到三米,并从下往上由厚渐薄,从室外看,是一堵向上倾斜的墙体,上面开了些不规则的小洞,在室内则变成了嵌满深深壁龛的“洞窟”。
每个洞由外墙向内都以不同的角度扩张,洞口的大小比例也是勒氏坚持用“黄金定律”来设计的。每个洞里都在不同的地方镶了一小块彩色玻璃,用的是勒氏最爱的红绿黄三色。
阳光经过这些窗洞的过滤,闪烁着红宝石、祖母绿和紫水晶的幻彩,以各种角度放大四射的光束让人目眩神迷。
屋顶与墙面之间留了一条几公分宽的缝隙,作为结构支撑的几根短柱几乎全被隐没在厚重的墙体里。从室外看,厚重硕大的屋顶在这条缝隙泄露的光束下显得轻盈欲飞。
让人惊异的,是那些用水泥枪喷射的粗糙的砂浆墙面,简简单单的白墙在幻彩的光线抚摸下,变得柔软而模糊。
三个外形像是塔楼的建筑,在室内其实是三个朝向不同的半私密讲坛,每个都有天上的一束光线倾斜而下,尤其是稍小的一个全部喷成红色的讲坛,光线自上而下,由强变弱,像一束烛光引导着暗夜中的靈魂。
室内的部分石材是当年老教堂里筛选出来可以再利用的,还有一些是孚日山里的白石。这些厚重的墙体里封存着当年废墟的碎石。历史留在这里,与光阴同在。
坐在室外讲坛的石阶上,心里挥之不去的是勒氏的一句话,在教堂落成仪式上,他说:“我想创造一个沉寂、祈祷、和平和内心喜悦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