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生产性景观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7-08-01王志刚
王 志 刚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5)
地域生产性景观现状及发展研究
王 志 刚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5)
针对我国生产性景观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以西南山地乡村为例,对生产性景观类型、动力因子及特点进行了综合性的剖析和论述,为山地乡村的生态演变及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西南山地,生产性景观,动力因子,手工业
0 引言
生产性景观源于农业生产和生活,融合了生产过程和劳动成果,是一种有生命力、本土文化、明显物质(农作物)产出的景观。它不仅可以利用生产资料本身生产特性和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景观特征而进行生产性景观塑造,还可以满足人类对景观色彩、形式、功能等视觉审美的要求。
1 西南山地乡村生产性景观类型
鉴于产出物资的不同,西南山地乡村生产性景观大致可分为农业生产性景观、手工业生产性景观、工业生产性景观三种,农业生产性景观是西南山地乡村最为基础、数量最多、历史最长的生产性景观。手工业生产性景观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其多是对农产品的再加工。工业生产性景观可以细分为工业景观、后工业景观、绿色工业景观等。下面将对三种生产性景观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1.1 农业生产性景观
农业生产性景观是包含了土地、人类活动、动植物和聚落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虽说农业生产性景观主要由大面积的自然要素构成,但其并不属于自然景观,而是人类处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对所处自然环境的再创造,其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互调和、相互适应的一个过程[1]。山地乡村生产性景观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生产性景观,如梯田、茶园等,如图1,图2所示。与平原相比,西南地区因特殊的地形因素,其特点如下:首先是生产性与审美性的逐步融合。梯田、农作物等都是人们生产与生活的一部分,其本质上都是为生产服务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美学价值也在不断的上升;其次是现代技术与古代工艺的结合,农业生产性景观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之上的,但却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农业生产性景观中逐步呈现出更多的耕作、灌溉等现代因素,最后是价值的逐步多元化。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游,而以山地为主的西南地区则成了游客的首选对象,如此一来西南山地乡村农业生产性景观的价值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倾向。
1.2 手工业生产性景观
手工业指的是依靠手工劳动进行生产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劳动,其最初属于农业劳动的一种,在经过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才脱离农业形成了独立的个体手工业[2]。由此可以断定手工业生产性景观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场所和手工劳动过程中所构成的景象[3]。山地乡村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种类多样的手工业生产性景观,这些生产性景观主要是以个体为主,包括了土布纺织、酿酒等内容,如图3,图4所示。整体来说,手工业生产性景观正处于农业生产性景观和工业生产性景观之间,起步早于工业却稍晚于农业,但发展速度落后于工业和农业,其特点:1)规模以小型为主,普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其规模较小,产出较少;2)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的;3)演变速度较慢。对比西南地区乡村近十年来的手工业生产性景观,并未发生太大改变,甚至有很多生产性景观至今仍旧保持和古代一致。
1.3 工业生产性景观
西南山区工业生产性景观并不常见,在部分地区也是可以看到的,其中以四川最为典型。业界一般将工业生产性景观分为工业生产性景观,即现阶段仍旧处于运作状态的工业设施等在地表形成的景象或由于工业行为对地表造成的影响等[4];后工业生产性景观,即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重新改造和重组,使其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5];绿色工业生产性景观,即实施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的工业,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需求的一种生产性景观[6]。当前,西南山地乡村的工业生产性景观多处于后工业和工业之间,即工业设施已经废弃却尚未进行重组和再次利用的状态,而绿色工业生产性景观仍旧处于萌芽状态,只有少部分交通便利、离成都等大城市较近的乡村呈现出绿色工业生产性景观征兆。
2 西南山地乡村生产性景观演变动力因子
2.1 科学技术动力
科学技术是乡村生产性景观演变的内在动力[7]。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相同的生产性景观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例如梯田,现在去看西南山地乡村的梯田我们会觉得其充满了美感,但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当地的相关文献就可以明显的发现,在封建社会时期,“梯田”这种生产性景观完全没有美感可言,人们将低山丘陵改造为梯田更多的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并没有充分考虑其外在整体之美。究其原因还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只能够从方便的角度来对低山丘陵进行考虑,而当下在各种设备的支持下则可以更多的考虑其外在审美需求。
2.2 文化动力
西南地区则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汇聚之地,有30多个民族在此生活,这种复杂的民族成分使得其文化构成也更加多元。至今大部分少数民族仍旧以村落的形式分布在西南山区中,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对生产性景观的演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更集中体现在手工业生产性景观上。村民进行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销售出去,这种情况下购买方的消费喜好就会对手工业生产性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习俗,为了迎合不同的文化习惯,手工业生产性景观理所应当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2.3 城市化动力
城市化是西南山地乡村生产性景观演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外在动力,其对生产性景观演变的推动作用自古就出现了[8]。最为典型的就是“都江堰”景观。“都江堰”在初期阶段是作为一种生产性景观存在的,其主要目的是为农民的耕作服务的,但随着成都市的兴起,都江堰的景观性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生产性景观演变为生活生产性景观,再进一步的演变为观赏性、生产性、生活性融为一体的景观。
3 西南山地乡村生产性景观演变特点
3.1 生产性景观的演变以被动为主
纵观西南山地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演变的初期阶段,当代居民出于生存的压力是主动的进行生产性景观的演变,但是在演变的中后期阶段就呈现出了典型的被动性特点,这一特点在近现代体现得淋漓尽致。被动演变的优势在于能够实时的确保生产性景观更好的为乡村生活服务,其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即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将来西南山区乡村需要主动、积极的吸收外界资源,主动的推动生产性景观的演变,实现农业、手工业、工业三种生产性景观的平衡发展和创新发展。
3.2 生产性景观的演变以农业为主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生产性景观仍旧以农业为主,并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多种农业生产性景观并存的现象。在千百年的生产性景观演变过程中,山地乡村的农业生产性景观已经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农业种类,当下最需要做的是实现这些生产性景观在功能上的改变,将其从单纯的生产性景观转变为融服务、欣赏、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
3.3 生产性景观的演变以个体为主
这一特点主要集中在手工业生产性景观上,究其原因在于西南乡村之间的交通不便,难以实现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得其手工工艺品充满了个性化特点,这一现实固然对手工业生产性景观的演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各种工业产品千篇一律的今天,以个体为主的生产性景观演变也未尝不是西南山区乡村的优势所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南地区因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特点所决定,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演变和国内其他地区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生产性景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等,但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在这方面,西南山地几千年来朴素的人与自然相处思想或许能够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一条明确道路。
[1] 张 敏.农业景观中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J].湖南社会科学,2004(5):99-100.
[2] 徐筱婷,王金瑾.生产性景观演化的动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116-118.
[3] 傅 娟,许吉航,肖大威.南方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及景观对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3(8):202-204.
[4] 张 斌,吴 苗.基于村落发展类型的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村落景观保护与空间发展研究[J].中国园林,2012(8):189-190.
[5] 肖 竞.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6] 米满宁,张振兴,李 蔚.国内生产性景观多样性及发展探究[J].生态经济,2015(5):211-213.
[7] 肖 婵.生态景观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8] 方美清.农田景观设计构想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3.
Study on regional productive landscap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Wang Zhigang
(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5,China)
In view of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landscape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types, 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ive landscape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mountainous rural ecological evolution and rural village construction.
southwest mountain, productive landscape, motive factor, handicraft industry
1009-6825(2017)18-0189-03
2017-03-24
王志刚(1982- ),男,在读博士
TU9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