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
2017-08-01叶昌元
■ 本刊记者 叶昌元
未来城乡
东西协作
■ 本刊记者 叶昌元
长江上游,青海玉树州通天河边,在群山之中显得谦恭的、有数百年历史的美松村(张彬 摄)
自古东西一体
汉武帝一直想攻下南越。南越的首府在广州番禺,山高路远,谈何容易?鄱阳令唐蒙替朝廷去南越探风。当地人用枸酱招待唐蒙。他没吃过,问这东西是哪里来的。当地人就说,这东西来自西北方向的牂柯,从那里有条牂柯江直通番禺城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全贵州的地势为龟背形,其中部的龟脊,从西到东,就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从贵州的南部到番禺有江河直通。牂柯江当为今天的北盘江,在广西境内为红水河,在广东为西江。
唐蒙回长安后,又向来自蜀地的商人打听枸酱的产地。商人告诉他,这枸酱只产于蜀地,但是有人拿到夜郎去卖。这夜郎正在牂柯江边。唐蒙搞明白了:从蜀到番禺,有一条通道。于是,他给汉武帝出主意:以富饶的巴蜀为基地,铺好到夜郎的通道,沿牂柯江而下,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拿下南越。
此计最终未售,但表明江河水系上下游人民命运关系密切。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更是将东西部人民牢牢地拴在一起。
珠江水系示意图
历代领导人的西部情结
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高级经济专家和政府首脑曾经提出,把援建中国的156项工程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和靠近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这样做,工业建设的各方面配套条件较好,上马快,见效明显,又可与苏联的工业建设相联系。但是毛泽东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如果把156项工程全部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大城市,对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和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显然是不利的,尤其是国防工业,都建在与正在打仗的朝鲜相邻的东北地区和易受美蒋飞机袭击的沿海大城市,更不妥当。毛泽东提出,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我们要考虑中国的实际,不能完全按照苏联方面的意见办。根据这一意见,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反复协商,最后决定106项民用工业中的21项,建在西部地区;44项国防工业中的21项,摆在西部。
苏联援建的宁夏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1960年建成
这一决策的实施使过去几乎没有工业的我国西部地区建起了一批轻、重工业。其中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兵器、航空、建材、电子电气等企业初具规模,并且初步形成了相互衔接关系。毛泽东后来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这一布局为后来的“三线建设”打下了基础,也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
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此后,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1995年,党中央在“九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地区。1996年5月,中央确定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13个省市与西部10个省区开展扶贫协作。20年来,党中央部署和加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西藏、对口支援新疆、对口支援四省藏区、对口支援革命老区等,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格局。“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接近全国水平。2000年至2015年,西部地区贫困人口从5731万人减少到2914万人。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坚持下去;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提高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真抓实干,防止假脱贫、滥用扶贫资金等现象。这表明了党中央加强东西协作、改善西部面貌的决心。
东部理应反哺西部
我国的地理形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基本上都流向东部。东部水量充沛,气候温和,宜居宜业;西部往往高寒高海拔,降水量小,生态环境难以支撑稠密人口。经济发展上东西部自然拉开距离,因此,东部地区长期在财力、物力甚至智力上给予西部支援。
有人可能将此看作施舍、无偿援助。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遵义地区有一位领导干部在解释茅台酒价格为什么较高时,其中有一条理由是:由于生产茅台酒的赤水河的唯一性,即离开这条河流就生产不出茅台,对这条河的环境保护极其苛刻,上游不允许有任何污染,也就牺牲了上游的一些发展机会。茅台酒的生产厂家理所当然地要拿出一部分钱来反哺上游。酒价里即含有这一部分钱。
赤水因出产“国酒”茅台而受到严格的保护
这个道理放在我国其他河流的上下游也适用。上游守护好植被与水质,对下游的发展至关重要。上游若是像东部一样发展相关产业,必然会让下游受损。而大江大河下游的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污染海洋为代价的(这是另一个话题)。
2011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这种区域划分,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的。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一般集中在东部。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多在西部。功能区的划分实际上就是将全国看作一个大家庭,对不同地区进行分工就好比让有的家庭成员负责挣钱,让有的家庭成员负责打理家庭环境。让负责挣钱的拿出一部分钱来给做家务的,不是应该的吗?
西部地区也有比较优势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西部地区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就是“落后”的代名词。这反映了东中部地区的一些人盲目自大、对西部的无知。
以青海、西藏为例,至少有三个层面对于东中部来说有比较优势。
一是资源丰富。由于其地域辽阔,青海的盐类、西藏的锂和铬等矿产资源自不必说,动植物也有丰富的品种、具有优异性能。冬虫夏草、红景天、牦牛肉的价值已经被外面的人认识到,还有很多动植物的功效鲜为人知。比如,西宁市大通县有一种灌木的梢叶可以治疗肺病,他们的沙棘酒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只要适度采摘,可保永续利用。
二是方法合理。玉树大地震中,离震中不远的通天河边的有数百年历史的民舍,几乎丝毫无损。其合理之处至少有二:墙体收分,即由下而上向里略微倾斜;墙体全由石头垒砌,仅以泥浆弥缝,发生地震时,允许石头之间有位移,能量被吸收。玉树市区新建的混凝土结构倒是大量损毁。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唐山大地震中仅有的“干摆石”墙房屋没有倒塌。如果我们早些年能够挖掘藏区民舍建设的合理性,不知道会避免多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三是哲学深邃。很多到西藏的游客都惊异于“天葬”这种奇风异俗,较少思索其背后的思想:众生平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我们完全应该深度发掘那里的宗教、习俗、行为规范中积极、合理的因素。那里可能蕴含着可供全国各族乃至全世界享用的精神财富。东部大城市里的居民,身家动辄以千万计,因为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喝多少“心灵鸡汤”也找不到心灵安宁,也许应该向藏区居民学习。
有些人只看到东部向西部的输出,但没想到如何发掘、学习和利用西部那片高天厚土所蕴含的精髓。未来,这个局面将会改变。
玉树大地震后,采用石头砌筑的古老村落安然无恙。可以看到墙体有明显的收分,利于抗震
西部具有广阔的市场
除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心灵培训等,西部地区的建设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少雨多阳,东部地区的集中供暖、污水集中处理等方式在这里并不适用。这里更需要分散式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太阳能发电、微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雨水收集装置、地热采暖装置等。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需要更耐寒、耐紫外线等。东部地区政府、企业在对口支援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因地制宜。
这也意味着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的材料市场、技术市场都很广阔。东部地区企业技术优势明显,大有可为。实际上,许多有为的企业已经奔赴西部开拓市场了。未来,会有宏大的资金流、技术流从东部流向西部。
当然,充分激活西部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也很关键。“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决不是脱贫之道。可以设想,在不远的未来,东西部会密切互动,加强文化、技术、经验的交流,不仅仅是领导干部通过挂职、培训等形式进行交流,还需要以旅游、参观、务工等形式组织普通居民、职工进行东西部的交流,消除对对方的无知和隔膜,汲取对方文化、习俗、理念中合理、先进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