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2017-08-01李琳王晴王璇贾辛婕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条目维度乳腺癌

李琳 王晴 王璇 贾辛婕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李琳 王晴 王璇 贾辛婕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目的 调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状态及创伤后成长情况并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对20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能感知很多不适症状,其中“身体其他部位不适或疼痛”“虚弱或全身乏力”这两个症状被感知最多,感知比例分别为60.8%和59.8%。患者感知到乳腺癌是一个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受负面情绪或负性事件影响,不太相信疾病可以控制,感受到疾病的症状是反复不可预测的,并且承认疾病对于自身情绪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认为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压力或烦恼、环境污染以及免疫力下降。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分数为(69.33±14.637)。乳腺癌疾病过程感知与创伤后成长呈负相关。结论 疾病感知信息越全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水平越高。

疾病感知; 乳腺癌; 创伤后成长

Illness perception; Breast cancer;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疾病感知(Illness perception)是患者利用以往的疾病知识经验(包括从医护专业人员处得到的疑问解答、病友之间沟通以及自身对疾病、治疗的理解、自身治疗信心等)来分析解释当前的症状(或疾病)的过程[1]。疾病感知决定患者面临健康威胁或疾病时的应对行为(包括就医行为和治疗依从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对疾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2]。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的疾病[3]。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这些繁琐的治疗再加上内心对疾病的恐惧,给女性患者带来了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巨大创伤。这些创伤不仅会引发个体心理消极反应,同时也会激发人们心理积极方面的变化,如改变自身生活习惯,以良好心态接受新的治疗方案等。近年来,许多学者关注这种负面创伤性事件带给个体的积极心理变化体验,即创伤后成长。 Tedeschi & Calhoun[4]将其界定为在与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患者疾病感知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为开展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全面疾病认知教育,达到积极的创伤后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5年6-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门诊复查的20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纳入标准:(1)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2)思维清晰,精神正常,具有汉语听、说能力。(3)年龄满18周岁及以上。(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2)出现肿瘤远处转移者。(3)乳腺癌复发者。(4)有精神疾病史或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1)人口社会学资料: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等。(2)疾病相关资料:病程、既往健康情况、有无各种辅助治疗等。

1.2.2 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IPQ-R) Weinman等[6]于1996年根据疾病感知理论编制了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Moss-morris等[7]于2002年对其进行修订形成IPQ-R。马纯华等[8]2014年在乳腺癌人群中进行修订的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IPQ-R)信效度的检验,显示了良好的信效度。该问卷共分三部分、14个维度、88个条目。第一部分为症状识别,共一个维度,17个条目,有症状计1分,无症状不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知觉到的症状越多。第二部分为疾病过程感知,共7个维度38个条目,具体维度分别为:病程;疾病带来的后果;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连贯性;疾病循环性;情绪表征。采用Likert式5级评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其中13个条目为反向记分,各维度中条目得分总分即为该维度得分。每一维度得分表明患者对该维度的感知状态。第三部分为病因感知,共6个维度,33个条目,均为可能导致患病的原因,患者根据自己的看法逐项进行评分。采用Likert式5级评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病因维度各条目间在统计时彼此独立,不作累加记分。

1.2.3 创伤后成长问卷 为测评个体创伤后正性积极改变的程度,美国学者Tedeschi等[4]于1996年研制出创伤后成长量表。董璐等[5]将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用于乳腺癌患者PTG的测量,显示了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共有5个维度、21个条目,包括人际关系(7条目)、新可能性(5条目)、个人力量(4条目)、精神变化(2条目)和欣赏生活(3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5分计分,条目累计总分为0~105分,得分越高,代表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

1.3 研究方法 所有问卷均由调查员亲自发放和收集,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及方法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在征求患者填表的意愿后,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讲解填写方法。采用不记名填写方式让被调查者在15min内独立完成,当场收回并检查,及时填补缺失项,并由研究者本人随机抽样进行复核,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资料调查结果以双录入方式验证无误后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07份,收回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为98.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方法有: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检验、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204)

2.2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状态与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问卷得分。

2.2.1 症状识别 在第一个疾病症状识别部分,所有的17个疾病症状都被乳腺癌患者所感知,其中感知最多的是“身体其他部位不适或疼痛”“虚弱或全身乏力”这两个症状,感知比例分别为60.8%和59.8%。患者认知的疾病相关症状与感知到的症状是一致的。

2.2.2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过程感知的各维度得分 见表2。

表2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过程感知的各维度得分(n=204)

2.2.3 乳腺癌患者病因感知中各维度得分 见表3。

表3 乳腺癌患者病因感知中各维度得分(n=204) 例(%)

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认为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环境污染、压力或烦恼,以及操劳过度。

2.2.4 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 见表4。

表4 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n=204) 分

2.3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过程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将创伤后成长总分与疾病过程感知中的14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创伤后成长总分与病程感知(r=-0.265)、后果感知(r=-0.199)、控制感知(r=-0.400)、治疗感知(r=-0.321)、理解感知(r=-0.225)、情绪感知(r=-0.212)呈负相关,其中控制感知和治疗感知与创伤后成长呈中度负相关,创伤后成长与难预测感知无显著相关。

2.4 疾病过程感知对创伤后成长的回归分析 将疾病过程感知中的七个维度对创伤后成长进行回归分析,其中病程感知、控制感知、理解感知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F=9.413,P<0.05)。其中,创伤后成长总分与各变量预测能力中度的为病程感知(β=-0.321,P<0.05),其次是控制感知(β=-0.273,P<0.05)和理解感知的预测能力(β=-0.247,P<0.05)。

3 讨论

3.1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状态 本研究中,乳腺癌术后患者症状感知过程都感受到了所有的17个症状,说明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比较多,不光局限于乳腺组织,还涉及神经、消化系统等。其中,被感知最多的是“身体其他部位不适或疼痛”“虚弱或全身乏力”这两个症状,这与乳腺癌细胞生长侵犯乳腺神经组织、癌细胞生长消耗机体能量,导致癌因性疲乏相关。患者认知的疾病相关性与感知到的症状均呈正相关性,说明患者均将发现的乳腺癌相关症状与疾病本身联系,对疾病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由表2可见,乳腺癌术后患者感知到的乳腺癌是一个较慢性的疾病,患者自身接受到很多关于癌症的负面影响,不太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疾病。一部分患者相信通过治疗可以控制疾病,患者对于自身所得的病不是特别了解,她们较大程度感受到疾病的症状是反复不可预测的,并且承认疾病本身对自己的情绪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病因感知中乳腺癌患者感知到发病原因较多,患者自身认为最重要的发病原因前三位是环境污染、压力或烦恼以及操劳过度。这可能与现代社会压力大,女性们既要分担社会责任,又要照顾家庭有关。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食物以及空气质量。患者认为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体内癌细胞才会不断生长。

3.2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状况 本组调查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分数为(69.33±14.637)分,为中等水平,与已调查的乳腺癌患者、前列腺癌患者、结肠癌患者等创伤后成长的总均分相一致[9-11],符合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基本水平。

3.3 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感知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本组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病程感知、后果感知、控制感知、治疗感知、理解感知、情绪感知呈负相关,即患者感受到疾病越急、理解疾病可控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原因可能与患者在了解自身严重病情的情况下,求生的欲望使得内心暗示自己快速调整生活状态,开辟新的生活方式有关,这包括建立与家人、病友、医护人员的相处模式,这也是患者内心采取正面积极迎接创伤的结果。但也存在一部分人选择消极面对应激事件,这更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正确的心理辅导,增加个体积极体验,促进创伤后成长。研究还发现,病程感知、控制感知、理解感知和难预测感知能轻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创伤性成长,但不是显著相关,其预测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综上所述,患者的社会背景因素、所经历的创伤事件的特征、人格、 认知、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都对创伤后成长有直接的影响[12-13]。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过程伴随着患者发病、认识疾病以及治疗过程,患者体验到疾病症状多,发病原因无法定论,因此患者认为自己疾病严重,无法控制,难以预测,可能会导致死亡,这些消极心理体验使得患者难以在经历这些心理创伤后获得成长。而内心中体验到更多正面能量的人更容易从创伤性事件中获得成长。因此,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更注重对患者的疾病知识宣教,将乳腺癌可能的病因、治疗手段、预后情况及康复美容等知识更多地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讲解,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到乳腺癌虽然是慢性疾病,但是可以控制的,正确的治疗手段可控制疾病,定期随诊复查可降低复发几率,营造一个高水平积极的自我内心体验,会更好地促进个体在经历重大事件时获得正确的身心成长。

[1] Leventhal H,Leventhal E A,Contrada R J.Self-regulation,health,and behavior:A perceptual-cognitive approach[J].Psychology and Health,1998,13(4):717-733.

[2] oodman H,Firouzi A,Banya W,et al.Illness perception,self-care behaviour and quality of life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A longitudinal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 J Nurs Stud,2013,50(7):945-953.

[3] 赫捷,陈万青.2012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 科学出版社,2012.

[4] Tedeschi,R.G.,& Calhoun,L.G.Posttraumatic growth: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4,15:1-18.

[5] 董璐,胡雁,徐国会,等.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22):21-23.

[6] Weinman J,Petrie KJ,Moss-morrisR,et al.The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A new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of illness[J].PsycholHealth,1996(11):431-440.

[7] Moss-morris R,Weinman J,Petrie K J,et al.The revised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R)[J].Psychol Health,2002,17(1):1-16.

[8] 马纯华,张丽娟,颜君,等.中文版改良疾病感知问卷的修订及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7):3328-3334.

[9] Manne S,Ostroff J,Winkel G,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after breast cancer:patient,partner,and couple perspectives[J].Psychosom Med,2004,66(3):442-454.

[10] Thornton AA,Perez MA.Posttraumatic growth in prostate cancer survivors and their partners[J].Psycho-Oncology,2006,15(4):285-296.

[11] Bellizzi K M,Smith A W,Reeve B B,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 racially diverse cohort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J Health Psychol,2010,15(4):615-626.

[12] Ho SMY,Chan CLW,Ho RTH.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hinese cancer survivors[J].Psycho-Oncology,2004,13(6):377-389.

[13] Dunigan JT,Carr BI,Steel JL.Posttraumatic growth,immunity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epatoma[J].Dig Dis Sci,2007,52(9):2452-2459.

李琳(1990-),女,安徽,本科,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R471,R473.73,R737.9

A

10.16821/j.cnki.hsjx.2017.14.017

猜你喜欢

条目维度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