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2017-08-01刘小峰
◎文/刘小峰
本溪: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文/刘小峰
本溪市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坚持区域统筹谋划、资源整合共享,优势联动互补、共驻共建共管,努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取得了明显成效。
着力强化城市基层党建顶层谋划设计。一是坚持系统思维,着眼全局谋划。市委建立了全市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小组,建立了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实行全员抓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推进党建项目3160项。市级领导全部建立了党建联系点,各级党组织书记全部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常态化推进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通过责任倒逼机制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市委在全市建立22个党建工作指导站,在各区委和街道党工委之间增加专门力量指导党建工作开展;依托市工商联、民政局、工商局建立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协会3个党委,在街道层面建立35个非公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专抓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社区层面从市、区直机关选派226名机关干部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发挥部门优势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坚持统筹思维,推进齐抓共管。市委通过召开党建工作例会等,推动市直单位的工作职能与社区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着力突破社区建设“小马拉大车”的一些瓶颈性问题。三是坚持创新思维,打造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本溪智慧党建“1+3”平台,全市578个平台覆盖了所有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辐射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党员群众等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本溪市委宣传部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
着力强化城市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在纵向上健全三级联动机制。在区一级建立由驻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区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切实履行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部署推动党建任务落实。在街道一级把驻街有影响力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党工委兼职委员建立大工委,发挥“作战部”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辖区内各项事业发展。在社区一级,吸收辖区内单位党建负责人、社区民警及物业委员会、非公社会组织、小微企业党员负责人等成立大党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同协商抓各项具体工作落实。二是在横向上健全“六联”工作机制。基层组织联建机制,街道与驻街单位签订双向共建共享协议,社区与所辖单位签订共驻共建承诺书,实行交叉任职,全市现有大工委兼职委员78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285名;党员教育联管机制,建立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在区域内统一制定党建规划和党员管理的具体方案,开展同步管理和联合教育。实行党员教育阵地联享、资源联通,共享党员活动中心、党员电教播放室等阵地资源,全市社区建立党员组织活动开放点169个;社区建设联动机制,发挥辖区各单位资源优势,共同做好社区公共设施联建。全市深入推进“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统筹226个市(区)直机关单位结对共建226个社区,3.2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与困难居民群众结成互助对子,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送资金、送项目、送服务下社区等活动;经济发展联促机制,加强保姆式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全市组织开展辖区重点企业、项目单位评议政府部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党委政府与驻区企业、新兴经济领域组织的交流沟通平台,建立利益共同体。结合企业发展,在类似本溪华联商厦、山城金店、上海绿谷等非公企业内部开展“党员示范岗”“三亮五比六争当”“创新技术能手”等活动,在园区建设上发挥党员突击队在征地动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同抓好区域内经济发展;生态文明联创机制,结合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直属部门层层签订承诺书。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排查摸底、宣传发动作用,整合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联动拆除违建,动员辖区内驻区单位和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让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整洁、舒适又亮丽;社会维稳联防机制,发挥综治成员单位的作用,调动辖区内一切积极因素,针对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稳定等,实行群防群治,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三是在城市底层健全社区三项“兜底”工作机制。“草根”组织兜底管理机制,对辖区内“草根”组织定期进行排查统计,采取选派党建指导员或工青妇组织先行进驻的方式,纳入党组织的管理范围。教育管理党员兜底机制,对流动党员采取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的教育管理机制,使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对辖区内年老体弱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确保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服务群众兜底机制,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通过10分钟服务圈、民情流水线等多种形式和手段,零距离、面对面开展就业、社会救助、维权等服务,精准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着力强化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建设。一是织密社区组织体系。按照社区建党委(总支)、楼院建党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单元设党员中心户的思路,建立起“点、线、面”结合的党组织体系。居民党员相对集中的楼院,单独建立党支部,居民党员相对分散的,建立联合党支部,全市共建立起楼院党支部274个,楼栋党小组676个,党员中心户618个。二是科学划分网格,优化配置人员。按照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对全市城区共划分网格1916个,配备有网格长、信息员、协管员等网格服务管理人员7918名,把综治专干、中心户长,社区直管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单位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平安志愿者纳入网格,城区网格覆盖率100%。三是推进新兴领域组建党组织。加大对非公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的工作力度,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联建等多种方式,确保覆盖面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各类园区非公企业和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以及律师、会计师等重点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着力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一是运行好社区“1+3”工作机制。坚持党内民主决策带动基层民主决策,凡涉及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组织开展社区减负工作,去除社区“行政化”倾向,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服务居民群众。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激活“三会一课”制度功效,抓实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引导基层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三是落实服务功能,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开展固定党日、“三代”服务、“下基层、进万家”、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两代表一委员”驻室开展“居民接待日”等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就业等生活难题。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全市共设立党员工程项目1535个,党员责任区3172个,党员先锋岗3850个。
着力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基础保障。一是建设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全市统一、区县组织、街道实施的社区工作者注册制度,对社区工作者全员进行培训。市区财政统筹2676万元,对社区工作者报酬大幅度进行提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增加缴纳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全面落实了“五险一金”。二是不断加大各项经费投入力度。市、区按比例把社区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特别是每个社区党建经费5万元,统一划到组织部门,专款专用。三是加大基层党建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力度。按照“一站六室”标准,下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137.9万元,新建、改建、扩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44个,新增加面积9245.8平方米。